一、二句写雪后初霁,济南在望时的心情。将到济南时,见到大雪之后初次放晴,苏轼心中豁然开朗,不由赞叹济南的春光美好。苏轼刚到济南城东六十里处的龙山镇,便感到马蹄轻快了。这两句是即景而兼即事,并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旅况的叙述,传达出轻松、欢快的心情,而这同即将与友人李常相见是分不开的。“马足轻”,应是从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一句变化而来,既关合自己风雪载途的旅况,与前句“雪初晴”相照应,又是借物写人,体现出人的轻快的心情,所以显得自然入妙。
三、四句重提旧事,写当年湖州歌女送别的深情,并提醒李常不要忘怀。其所以如此着笔,一是因为李常来齐州前,曾任湖州知州,而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由杭州赴密州任时,又曾过访李常于湖州,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第二,此处写歌女(其社会身份是歌妓)送别,与唐、宋时代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写歌女临别时极度伤心(“肠断声”),带有夸张的成分,因而又成为苏轼、李常二人之间的戏谑之辞。第三,苏轼借写湖州歌女伤别,来表达自己的怀友之情。这是一种“请客对主”的写法,歌女尚且如此,何况苏轼别后怀思。而且提到湖州歌女,也会勾起李常对旧日会面与交往的联想,而使友谊的温馨油然而生。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十二月,苏轼罢密州任,赴河中(今山西永济),任祠部员外郎直史馆。途中遇大雪,停留潍州(今山东潍坊市)。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元旦,苏轼再从潍州出发赴任,到达河中后,苏轼的朋友李常以诗相迎,苏轼以该词作答。
窜身楚南极,守隶工遮防。投鞭得小愒,孚席纷在旁。
虎贲起隅坐,悠然见中郎。一醉汩其泥,江湖渺相忘。
我昔入秦关,手攀太华峰。千峰为莲瓣,三峰为莲蓬。
三峰祗一石,一石三芙蓉。纷纷莲花须,化作千万松。
白帝与明星,宫在千叶中。高高五千仞,仙掌擎当空。
自谓天下奇,群岳不能从。何意一黄山,莲花亦次宗。
一茎上矗天,千瓣开濛濛。从茎上至蕊,吹堕愁天风。
盘回穿岩窦,忽见轩辕宫。峰凡三十六,此峰太华同。
夫君几登陟,身染莲衣红。自作黄山经,神与山精通。
文章亦巨灵,开辟将何穷。
交情自昔白头新,富贵移人或望尘。顾我喜求方外士,得君端是眼中人。
谪仙诗富旧无敌,东野囊空今不贫。已遣掺掺缝古锦,共搜佳句赏新春。
吴江几日落丹枫,萧瑟黄云压碧空。万里寒光凝玉露,一天雪色入秋风。
孟家南陌留驴迹,陶令东篱护菊丛。遥忆故人吟白雪,奚奴应待寄诗筒。
鹰犬仪同各阶级,琵琶当殿黄门立。齐兵穿破平阳城,妖星马上催妆急。
苍黄介胄暗尘飞,犹自嫣然著锦衣。不闻汾水方酣战,尚忆天池更打围。
金鸡啼上白杨树,不见邺宫行乐处。无愁曲奈有愁何,粉镱敲残红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