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版本一)


望门投趾怜张俭,直谏陈书愧杜根。

手掷欧刀仰天笑,留将公罪后人论。(版本二)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希望出亡的康有为、梁启超在逃亡中投宿时能像张俭一样受到人们的保护。希望战友们能如杜根一样忍死待机完成变法维新的大业。

我自仰天大笑,慷慨赴死,因为去者和留者肝胆相照、光明磊落,有如昆仑山一样的雄伟气魄。

注释

望门投止:望门投宿。张俭:东汉末年高平人,因弹劾宦官侯览,被反诬“结党”,被迫逃亡,在逃亡中凡接纳其投宿的人家,均不畏牵连,乐于接待。事见《后汉书·张俭传》。

忍死:装死。须臾:不长的时间。杜根:东汉末年定陵人,汉安帝时邓太后摄政、宦官专权,其上书要求太后还政,太后大怒,命人以袋装之而摔死,行刑者慕杜根为人,不用力,欲待其出宫而释之。太后疑,派人查之,见杜根眼中生蛆,乃信其死。杜根终得以脱。事见《后汉书·杜根传》。

横刀:屠刀,意谓就义。

两昆仑:有两种说法,其一是指康有为和浏阳侠客大刀王五;其二为“去”指康有为(按:康有为在戊戌政变前潜逃出京,后逃往日本),“留”指自己。

赏析

  这首诗的前两句运用张俭和杜根的典故,揭露顽固派的狠毒,表达了对维新派人士的思念和期待。后两句抒发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雄心壮志。全诗表达了对避祸出亡的变法领袖的褒扬祝福,对阻挠变法的顽固势力的憎恶蔑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愿为自己的理想而献身的壮烈情怀

  “望门投止思张俭止”这一句,是身处囹圄的谭嗣同记挂、牵念仓促出逃的康有为等人的安危,借典述怀。私心祈告:他们大概也会像张俭一样,得到拥护变法的人们的接纳和保护。

  “忍死须臾待杜根”是用东汉诤臣义士的故事,微言大义。通过运用张俭的典故,以邓太后影射慈禧,事体如出一辙,既有对镇压变法志士残暴行径的痛斥,也有对变法者东山再起的深情希冀。这一句主要是说,戊戌维新运动虽然眼下遭到重创,但作为锐意除旧布新的志士仁人,应该志存高远,忍死求生。等待时机,以期再展宏图。

  “我自横刀向天笑”是承接上两句而来:如若康、梁诸君能安然脱险,枕戈待旦,那么,我谭某区区一命岂足惜哉,自当从容地面对带血的屠刀,冲天大笑。“让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对于死,诗人谭嗣同早有准备。当政变发生时,同志们曾再三苦劝他避居日本使馆,他断然拒绝,正是由于他抱定了必死的决心,所以才能处变不惊,视死如归。

  “去留肝胆两昆仑”对于去留问题,谭嗣同有自己的定见。在政变的第二天,谭氏待捕不至,遂往日本使馆见梁启超,劝其东游日本。他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康有为)之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他出于“道”(变法大业、国家利益),也出于“义”(君臣之义、同志之义),甘愿效法《赵氏孤儿》中的公孙杵臼和日本德川幕府末期月照和尚的好友西乡的行节,以个人的牺牲来成全心目中的神圣事业,以自己的挺身赴难来酬报光绪皇帝的知遇之恩。同时,他也期望自己的一腔热血能够惊觉苟且偷安的芸芸众生,激发起变法图强的革命狂澜。在他看来,这伟大的身后事业,就全靠出奔在逃的康、梁们的推动和领导。基于这种认知,他对分任去留两职的同仁同志,给予了崇高的肯定性评价:去者,留者。路途虽殊,目标则同,价值同高,正像昆仑山的两座奇峰一样,比肩并秀,各领千秋风骚。

  全诗用典贴切精妙,出语铿锵顿挫,气势雄健迫人。诗中寄托深广,多处运用比喻手法,使胸中意气奈情的表达兼具含蓄特色。

创作背景

  公元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是农历的戊戌年,是年六月,光绪皇帝实行变法,八月,谭嗣同奉诏进京,参预新政。九月中旬,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并开始大肆捕杀维新党人。9月21日,他与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杨锐、林旭等五人同时被捕。这首诗即是他在狱中所作。

谭嗣同

谭嗣同(1865年3月10日-1898年9月28日),字复生,号壮飞,湖南省长沙府浏阳县(今湖南省浏阳市)人,生于顺天府(今北京市),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猜你喜欢
贝叶松枝想暂閒,半囊乘兴几时还。
船窗月上沧州远,应有诗题忆旧山。
寒满一衾谁共。夜沈沈、醉魂朦松。雨呼烟唤付凄凉,又不成、那些好梦。
明日烟江□暝E755。扁舟系、一行螮蝀。季鹰生事水氵弥漫,过鲈船、再三目送。
日夕朋簪远,空成咄咄嗟。
危言犹在口,飞语已磨牙。
室救鸱鴞毁,庭喧獬豸邪。
青蒲空顿首,白简遂为瑕,
身历千金险,头经一夕华。
便应过楚泽,河异向长沙。
篑土障河拙,园葵望日赊。
尽焚温室草,尚得使君车。
胜壤堪怀古,扁舟复载家。
此时能痛饮,努力咏馀霞。

择御卜右,采德用良。询纳耆老,于我是匡。惟贤是师,惟道是式。

箴阙旅贲,内顾自敕。匪皇其度,匪愆其则。越戒敦俭,礼以华国。

倚墙有锄耰,当户有杼轴。虽云生产薄,桑麻亦满目。

况承先人教,藏书令汝读。求仁固不远,所要念念熟。

喟然语儿子,勿愧藜苋腹。亦勿慕虚名,守此不啻足。

日晚孤云飞,故山在何处。八月凉秋时,正望江头去。

定无尘埃气,清风与白露。

忆君鼓楫大河流,日侍梁园飞盖游。梁园宾客冠簪盛,岂但当时枚与邹。

司马授简居客右,君以雪赋闻诸侯。园中十亩檀栾竹,雁池西接鸣鹤洲。

寒波忽起哀丝侧,吹台不断黄云愁。白首王门有吏隐,自我不见今五秋。

秋风双鲤汴中至,题椷每有左史字。清诗满纸怀江都,琅玕三尺频相寄。

通淮楼外桐柏水,荒堤马上夷门使。捐脰宁无俟报章,苦心稍已输能事。

读书恨不过惠施,多闻谁解如胥季。学掾九牛而一毛,破毡寥落饭盐豉。

看君曳裾差称意,况有斗酒自可醉。余游将赴海岱期,丈夫那得长摧眉,君但大梁遥相思。

微雨牵行色,离觞且对君。预愁见何日,不惜手轻分。

远海高于岸,空烟聚作云。来朝倚仙阁,吟望背斜曛。

武昌老笛名铁龙,洪武之间来浙东。
江湖万里忽相失,当时哭死陈家翁。
流落人间二百秋,苍龙化去青天愁。
子孙累世觅宗器,汉家宝剑周天球。
或言槜李豪家得,夜夜龙光射南极。
十年空费陈生心,购问惭无万金直。
一朝海客持相换,生脱貂裘妇钗钏。
合浦重归明月珠,精魂似识先人面。
太古琅玕轻欲折,孔窍参差头尾裂。
丹砂错落水银花,苔痕蚀尽并州铁。
薄如藤纸枯如木,灯前三弄秋声蹙。
万点梅花潇席寒,夜半空山扣哀玉。
羌儿虎踞鸣塞鸿,怪蛟人立吹烟竹。
忆昔汝祖浮洞庭,潇湘片月开黄陵。
纯阳真人坐黄鹤,汉江绿酒倾瑶瓶。
飘然将笛下东海,铁龙声断江风腥。
汝今与笛竟何适,楚水吴山愁客星。
汝祖从战鄱阳濆,佩刀曾佐高皇勋。
叹汝飘零把孤笛,丹青竟作曹将军。
半生我亦怀青蘋,袖来不用生龙鳞。
不如黄鹤楼前换酒听吹笛,与君醉杀湘江春。

绣草铺茸玉作冠,四时花样几千般。当思蓬首寒窗女,终岁无油两鬓乾。

我以铜符吏营浦,闻古刺史元最贤。
八年藩翰似侨居,只此谁知报玉除。旧将已成三仆射,
老身犹是六尚书。时丁厚讟终无咎,道致中兴尚有馀。
为问春风谁是主,空催弱柳拟何如。

汉唐家国旧,豪杰威灵新。庙食垂千古,碑铭集众论。

孤高遗墨竹,光彩照凌烟。瞻拜嗟来晚,心香妙合神。

颢气自澄穆,碧波还荡漾。应有凌风人,吹笛君山上。

平生豪气过元龙,差喜年来战胜功。谈笑已轻黄鹞子,行藏欲问白凫翁。

春风杨柳维吟舫,秋水芙蓉理钓筒。回首流光三十载,茫茫今是昨非中。

湖开晓镜碧如油。山列烟屏翠欲流。小桥十二绕芳洲。

柳中舣,花外楼。锦堤金勒试骅骝。风淡宕,莺花丽,水空明,荇藻浮。

听不尽箫管歌喉。

月浸寒泉凝不流,棹歌何处泛归舟。
白苹红蓼西风里,一色湖光万顷秋。

曾向乌衣国里来,暖风先到柏梁台。翱翔画阁朱扉敞,下上华堂翠箔开。

倏见秋容何处去,忽逢春色又飞回。昔年王谢门墙尽,惟有荒台长翠苔。

一间茅屋元无主,付与山头野火烧。

风急灵岩静,泉声树杪来。探奇频策杖,望远独登台。

沙白鸟双下,天青江自开。何堪摇落早,秋色杳难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