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杏花飞扑帘幕散播着最后的春光,明月进入门户寻找我这幽居的人。

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着摇曳花影,月华如水,点点花影有如水中飘浮的青萍。

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

山城酒薄喝起来没有味道,劝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

清越的洞箫声在这月明之夜吹断,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

明朝可恶的春风卷地刮起,就只见绿叶丛中栖息着点点残红。

注释

⑴散余春:一作“报余春”。

⑵幽人:幽隐之人。

⑶褰(qiān)衣:用手提起长袍。

⑷炯(jiǒng):光明貌。青苹: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⑸香雪:指杏花片。

⑹吸:饮。

⑺栖:生长。

赏析

  这首诗的题目为“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所以除了写人还要写月、写花、写酒,既把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诗的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开门见山,托出花与月。首句写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寻幽人”的“寻”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诗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主,明月是客,说明诗人意兴极浓,情不自禁地邀月对饮。而在此诗中,明月是主,诗人是客,明月那么多情,入户来寻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为月的盛情所感,从而高兴地与月赏花对饮。

  接下来“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苹”二句,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苹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媚,妙趣横生。诗的上下两句都是先写月光,后写月影。“步月”是月光,“踏花”是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月影。“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明亮,如杜甫《法镜寺》:“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知月惜花的诗人,沐浴在花与月的清流之中,正好可以一洗尘虑,一涤心胸。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两句写花与酒。杜甫《遣兴》诗中有“狂风挽断最长条”之句,白居易《晚春》诗中则说:“百花落如雪。”“花间置酒”两句化用了杜甫、白居易诗意,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香花,趁着酒兴观赏,则赏花兴致也就更高。花与酒互相映发。诗人此时的情怀,与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山城”以下四句,前两句写借月待客,突出“爱月”之心。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是从白居易《寓龙潭寺》诗“云随飞盖月随杯”中化出,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了对酒之爱。后两句情绪渐转低沉,见诗人“惜月”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此时诗人最忧虑的不是别的,而是月落。这里含着十分复杂的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诗人,虽然此时处境略有好转,但去国之情总会带来凄清之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月落西山,诗人情无以堪。

  诗的最后两句转写花,不过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将尽矣,于是对月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诗中寄寓了人生命运感慨

  这首诗韵味淳厚,声调流美,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与人的映衬,情与景的融入。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首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接着“明月入户寻幽人”一句,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诗人因情设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构思的错落有致,变化自如,使全待情致显得更浓。开篇两句既写花又写月。三、四句重点写月,其中也有写花之笔。五、六句写花、写酒,但重在写花。七、八句写爱月之深。九、十句写惜月之情。最后两句是虚笔,借花的凋零写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通观全篇,诗人紧扣诗题,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妙趣横生。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情。这种仙气与诗情,是诗人超脱飘逸风格的体现,也是诗人热爱自然的心情的流露。

创作背景

  此诗于元丰二年(1079)。据宋人王十朋注解:“按先生《诗话》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可知作于徐州任上。又宋人施元之注解:“真迹草书,在武宁宰吴节夫家,今刻于黄州。”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饥乌翻树晚鸡啼,泣过秋原没马泥。
二纪征南恩与旧,此时丹旐玉山西。
溪里晚从池岸出,石泉秋急夜深闻。
木兰船共山人上,月映渡头零落云。

公舍踞阴沟,维蚊得所在。朝昕灭声迹,曛暮相期会。

挟是党与繁,岂资躯力大。饥心过狼贪,毒喙甚蜂虿。

侜张巧中人,勇悍将何奈。贫无绡葛裯,拙计燃萧艾。

徒自取熏蒸,举家更嚏咳。烟销尚鼓箑,夜久禦益懈。

坦腹恣交攻,烦痒如搔疥。神疲复梦悸,少不容清快。

如何造物工,种此生民害。安得长风驱,投诸四荒外。

断之严霜诛,并命不可贷。丑类傥一遗,馀孽行当再。

长听巴西事,看图胜所闻。
江楼明返照,雪岭乱晴云。
景象诗情在,幽奇笔迹分。
使君徒说好,不只怨离群。

鼯鼠终成五技穷,老于文字苦无功。谩将平日雕龙口,细为离骚说豸虫。

草色随骢马,悠悠共出秦。水传云梦晓,山接洞庭春。
帆影连三峡,猿声在四邻。青门一分首,难见杜陵人。
一枝照夜向清寒,恍似孤山跂马看。
却恐春风咎毛颖,泄池消息貌他颜。
木香架下春未饶,累累丛蕤方弄娇。
含香不吐有时发,只须十日晴光牢。
满腔酝藉固有在,花心雅欲投金焦。
逐时消遣老者事,颇与酒兴无花妖。
不妨掇缬细咀嚼,与知味者相招邀。
而况逢迎骨肉亲,酒无清浊和粕浇。
百年此乐能几日,今日何日何花朝。
谁知醉无以将还自愧,终不如独醒君子赋离骚。

梦里秦淮清夜游。银罂檀板地、几经秋。青溪如带掌中流。

三十曲,曲曲木兰舟。

锦瑟伴空侯。春江花月里、不曾愁。折梅何日下西洲。

音信断,愁上阅江楼。

惨淡秋缸花易射。苦风入,从窗罅。悄难睡、无人棋共下。

一点雨、芭蕉打。两点雨、芭蕉打。

绕齐寒螀啼未罢。各自诉、断肠话。笑孤客、兰房长守寡。

一点泪、胭脂洒。两点泪、胭脂洒。

翠馆银EB32下紫清。内家闻说庆嘉平。柳条萱草眼偏明。
小阁数杯成酩酊,醒来不爱佩环声。为通幽梦到蓬瀛。

桔槔在平林,辽辽怀汉阴。灌园者谁子,可解息机心。

满袖玉皇香案烟,彩霓背上俯晴川。
红黄霜树珊瑚海,黑白云花玳瑁天。
玄圃空离楼十二,丹墀罢对字三年。
吟豪醉蘸吴江水,写与骑鲸李谪仙。

杏花好梦入春眠,锦帐仍逢第一仙。不比荒唐巫峡雨,真成窈窕散花天。

殷勤燕子通诚后,绸缪桃根晚渡前。不是三生情种重,那能消受翠华钿。

雨落不上天,瓶坠已入井。还欢金错刀,割断辘轳绠。

斗起喧卑地,尘埃不入颜。
微寻清书梦,静看别州山。
隐几孤鸿没,调琴远鹤还。
何时了吾事,来此伴君闲。

君山突兀江清空,白云飞尽高人胸。我来绝顶一驻足,四望如在云之中。

天与长江一色齐,春申墓侧草萋萋。梅花千树香何在?剩有残碑留古题。

危亭高耸在其侧,石破天空樵不识。坐视沧溟日夜流,神龙出没浑难测。

石湾二岛夕阳斜,遥遥直映马驮沙。乱帆飘忽天无际,直抵金焦眼界赊。

南徐北固一线浮,波清万顷接瓜洲。回望尘海皆龌龊,何当更上一层楼。

凤翥何妨借棘栖,西江治谱正堪携。清风两世遗芝峤,白发孤舟下葛溪。

丞况可知廉似许,宦情犹信懒如嵇。蓝田自有徵书到,莫恋双松日品题。

一不成,二不是,火云堆里秋风起。堪笑耘田车水翁,手脚忙乱同儿戏。

同儿戏,有巴鼻。但得丰年贺太平,四海五湖皇化里。

巉岩山色束清流,拄笏曾为十载游。老去心仍思赵将,别来时复忆并州。

柳塘柳树成阴未,桃谷桃花得气不。把酒对君谈往事,关河千里结离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