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僻之地,荆棘丛生,满眼荒芜,让人心生苍凉。南飞的征雁,亦不会因时常触动人的思乡愁怀而停歇。眺望远方,视线落处,凉云冷雨,故园遥不可及,更在远方的远方。
愁思缕缕,心欲碎。清泪,似是为悲秋而洒。人在他乡,更让人泪流不止。然而,即使返家之时又能怎么样呢。
菩萨蛮:词牌名,本唐教坊曲,又名《子夜歌》《重叠金》《花溪碧》,双调四十四字,用韵两句一换,凡四易韵,平仄递转。
榛荆(zhēn jīng):荆棘。
征鸿:即征雁。多指秋天南飞的大雁。住:停歇。
长安:借指北京。
湿云:谓湿度大的云。
丝丝:谓细雨如丝。
上片开篇便展现出一派荒芜之境,容若于孤城之外,万山丛中立马远眺,湿云吹雨,暮霭沉沉,不见乡关。“榛荆满眼山城路”说的是行役途中所见,山城遥遥.满眼荒芜颓败之景,荆棘一样的植物在这城边的行军道上显得格外刺眼。忽然从远天传来断断续续的几声嘶哑的雁鸣,在丝丝雨声中.它们只顾前进,倏忽间就飞向远方去了,像那断雁前来,却不为愁人暂住片刻,那为何还有“鸿雁传书”的古语。上片集中了山城、荆棘、征鸿、湿云、冷雨这些意象,极力渲染出旅人的苦闷,想必不过是自己一厢愁情,更无处安放罢了。前路未知,雨还是丝丝缕缕,越加觉得寒冷,但归处又在哪里。
下片抒情,悲秋更兼乡愁,承转启合中纳兰表现出不凡的功力,把上片末句中“寒雨”与自己的心绪结合起来,自然道出“丝丝心欲碎,应是悲秋泪”的妙喻。俗话说:“睹物思人”。出门在外的行役之人、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纳兰此处也是如此,看到那断雁远征,奔赴远地而不知暂住。寒雨丝丝,想来自然成了悲秋之泪,凡所苦役沿途所遇景物,都被蒙上了一层浅浅诗意的惆怅。想到此处,不觉黯然泪下,发出“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之叹。容若的抒情,是层层递进而又曲折婉转,最后也没有直说更深的愁是什么,留给了读者无限的想象。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载:“词中有‘泪向客中多,归时又奈何’之语,当作于妻子卢氏去世后不久。卢氏于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产后病故。”
世间尤物如异人,青山不入诸山群。晚来浓翠欲成滴,雨后数鬟高切云。
人言兹山下埋玉,太白祠扉落岩谷。至今樵牧无斧斤,馀润油然归草木。
往岁小生来酹公,秋山未霜叶尚绿。是时落日在屋梁,彷佛如照公眉目。
今我不乐湖水滨,青山到眼无朝昏。更欲再拜望拱木,公已乘鸾上天门。
帝乡渺渺不知处,谁能为我招清魂。死生夜旦何足道,不敢复作湘累文。
良知好向孩提看,天下无如父子亲。我有乾坤大父母,孝情不似尔情真。
多少泪,和泪倚阑干。心事莫将和泪说,留连光景惜朱颜。
帘外雨潺潺。
嵯峨摩云岭,石壁如梯绕天顶。千年毒瘴郁不消,怒入老枫结丹瘿。
苍莽思凌州,悬厓结屋如蜃楼。寨门半掩刀槊健,隐隐云际闻鸣牛。
蛮獠下山健如虎,口红如血面如土。手捧椰浆跪马前,山虺水虫间殽俎。
对此停鞭空自慨,吾独何为在荒裔。他年周京王会图,愿借丹青写椎髻。
石城啼鸟翻曙光,千门万户开未央。丞相珂马沙堤长,奏章催唤东曹郎。
燕山驿骑朝来马,雨泽十分九州报。辇金驮帛分远行,龙沙士饱无鼓声。
阁中龙床琢白玉,瑟瑟围屏海波绿。曲阑五月樱桃红,舜琴日日弹薰风。
一奉严纶返故林,无如苍赤系情深。相依未许歌骊曲,对镜惟喧投辖音。
宦迹去来原自古,滇云惨淡独伤今。独怜南国甘棠意,愧我莫酬物望心。
愿作山前松柏枝,双双墓道长相守。郎如逝水去不回,妾似落花再难开。
华山矶里有肠断,燕子楼头无梦回。且教一死酬君爱,犹恐君情不相待。
故将千载绿珠愁,忙解湘灵二妃佩。当时歌发孟才人,一声红粉委黄尘。
如君慷慨英雄志,比翼连枝亦报恩。莫言艳骨沉荒土,烈烈芳魂自千古。
相期生死不相离,离恨天应君独补。地久天长日月孤,人间能几女专诸。
只愁文伯宫中伴,亦有扁舟入五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