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梦初回,重阴未开,晓色吹成疏雨。竹槛气寒,莼畹声摇,新绿暗通南浦。未有人行,才半启、回廊朱户。无绪。空望极霓旌,锦书难据。
苔径追忆曾游,念谁伴、秋千彩绳芳柱。犀奁黛卷,凤枕云孤,应也几番凝伫。怎得伊来,花雾绕、小堂深处。留住。直到老、不教归去。
从幽谧的梦境中初醒,空中密布的阴云尚未散开,拂晓的曙光催落一阵疏雨。竹栏上寒气漫溢,花圃里风声摇曵,一条新淌的绿溪暗暗通向南浦。寂寥的路上杳无行人,只看到回廊上半扇敞开着的窗户。我心绪繁杂,徒然地极目伫望,天边云霞瑰丽如梦,而我空有相思书信也无处相寄。
踏过点缀着星星点点苍翠苔藓的小径,追忆着旧日游赏的踪迹。思念起曾经与她荡戏秋千的时光,芳柱上彩绳空自摇曵。犀角装饰的妆镜中黛眉轻卷,凤枕上云梦孤栖,在这样寂寥的情境下,她也应当久久地伫立,默默地遥怀着昔日情意罢?怎样才能等到她回到我的身旁,在小小堂屋深处,嗅闻花香如雾气缭绕,芳馥迷离。那时我一定会留住她,相守到老,不再分离。
蕙畹:种香花兰草的园圃。蕙:香草名。畹:面积单位,此处有畦之意。
南浦:本指南边水滨;又常用作送别之地,此处泛指别处通水口。浦,河流注入江海的地方。
霓旌:云旗。这里指女子乘坐的车子。原为皇帝出行时仪仗的一种。此处借指云霓。
凝伫:凝立伫望。
伊:她。
本篇为抒写相思离情之词。题材陈旧,选用的意象也很传统,称不上名作精品,但从对本词的分析中,却能看出南宋密丽一派的长调在意象营构上的普遍特点。一是意象更为密集。表现在全词,不再是简单的上片景下片情,或上片情下片景,却往往以景代情,景中寓情;表现在词句中,不是一句一象,而是一句多象。二是意象更加精细。每个形象的中心词前面常用另一个词来修饰。这些修饰词往往来自作者对景物的敏锐感受,从中可以窥见主人公内心颤动着的深沉情思。三是意象更有层次。密集、精细容易“质实”而“凝涩晦味”,故需要恰当的层次节奏使其具有流美之感。本词从起处“幽梦”、“重阴”的抑郁,到结处自立盟誓式的率直,情感体现出一种向外扩张的趋势,与之相适应,句式往往是先短后长,使语势如浪阵阵外涌。另外,动词的选择也颇为讲究,如“初回”、“未开”、“暗通”、“半启”、“空望”,以程度副词来表现情绪的细微变化,耐人寻味。
张鎡(1153—?)字功甫(功父),原字时可。因慕郭功甫,故易字功甫。号约斋。居临安,卜居南湖。循王张俊之曾孙。隆兴二年(1164),为大理司直。淳熙年间直秘阁通判婺州。庆元初为司农寺主簿,迁司农寺丞。开禧三年(1207)与谋诛韩侂胄,又欲去宰相史弥远,事泄,于嘉定四年十二月被除名象州编管,卒于是年后。张鎡出身华贵,能诗擅词,又善画竹石古木。尝学诗于陆游。尤袤、杨万里、辛弃疾、姜夔等皆与之交游。今传《南湖集》十卷,《仕学规范》四十卷,《玉照堂词》一卷。《齐东野语》载“其园池声妓服玩之丽甲天下”,又以其牡丹会闻名于世。
绰约云环,轻云翠带,凌霜见此风流。铅华洗尽,春到水晶楼。
遗我琼珠堪佩,凌波步、拟托仙舟。空怅望、江南月夜,含睇翠蛾愁。
晓风寒素影,沾泥凡卉,对此应羞。怕玉钗低堕,清镜波流。
梦冷瑶台何处,仙踪杳、也只难留。潇湘浦,淡烟晴雪,我与尔为俦。
出手枝高,恁般细蕾寒成簇。暗香生玉。牢把葳蕤束。
最早春光,又恐春光促。低低嘱。慢些开足。不许风丝触。
小院苔浓,曲栏花放,趁风吹到窗前。那堪离别,相见又经年。
一种痴情谁觉,都爱此、草色芊芊。斜阳里,寻芳何处,风致最翩跹。
休贪春色好,匆匆过了,瘦影谁怜。剩零星残粉,冷落西园。
何不乘风化去,便从此、栩栩登仙。真超脱,芳魂差胜,叶底抱香眠。
结交怜独早,聚合苦无多。日月载愁去,风尘如别何。
太行无易辙,沧海有回波。去去更相勖,此心遑及他。
杨花糁径樱桃落。绿阴下、晴波燕掠,好景成担阁。秋千背倚,风态宛如昨。
可惜春来总萧索。人瘦损、纸鸢风恶。多少芳笺约,青鸾去也,谁与劝孤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