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余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同入北山,观乎双溪。一青之弟仲孚,与邀而疾作,不果来。一青又先返。余与应宿宿张太傅文端公墓舍,大雨溪涨,留之累日,盖龙溪水西北来,将入两崖之口,又受椒园之水,故其会曰双溪。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处于环中,以四望烟雨之所合散,树石之所拥露,其状万变。夜共一镫,凭几默听,众响皆入,人意萧然。
当文端遭遇仁皇帝,登为辅相,一旦退老,御书“双溪”以赐,归悬之于此楣,优游自适于此者数年乃薨,天下谓之盛事。而余以不肖,不堪世用,亟去,蚤匿于岩窭,从故人于风雨之夕,远思文瑞之风,邈不可及。而又未知余今者之所自得,与昔文端之所娱于山水间者,其尚有同乎耶,其无有同乎耶?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日?我邀左世琅一青,张若兆应宿,一同进入北山,到双溪游览。一青的弟弟仲孚本来应邀同游,但因突然生病没有来。一青又先回去。我便和张应宿一起住在了张太傅文端公墓地旁边的庐舍里。天降大雨,双溪的溪流猛涨,我们便滞留在那里好几天。大概龙溪水从西北方向滚滚而来,在快要进入两座山崖之间的入口时,又有椒园之水汇入,因为两水汇聚,这条溪便被称为“双溪”。茂盛的松树恰如堤坝在双溪内环绕,双溪外,苍绿色的山岩交错分布,整个情形像双环状。我们处于环状的中间向四处观望,恰好目睹烟雨的聚合与消散,树林和石头簇拥着交错呈现,在烟雨中这些 景致变化万千。夜晚坐在同一灯光下,倚靠几案默听,所有的自然音响都汇入耳畔,我们便有一种孤寂冷清的萧然之感。
文端受仁德的皇帝恩宠,登上宰相的高位,一朝告老还乡,皇帝亲笔题写“双溪”两字赐赠,回乡以后将御笔题匾悬挂在此处的门楣上,在这里过了几年优游闲适的日子才去世,世人都说这是一件盛事。我因为不贤,不堪为世所用,急忙离去,早早隐居在山崖的深底,在风雨之夜与友人一起,远思文端的风范,觉得遥不可及。但是,不知现在我游览双溪的感受,与昔日文端游山玩水的快乐,是有某些相同之处呢,抑或没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左世琅:字一青。
张若兆:字应宿。
双溪:位于今安徽桐城龙眠乡境内龙眠河与椒园小河汇流处,故称“双溪”。
乾隆四十年七月丁巳:即公元1775年。
张太傅文端公:即清朝名相张英(1637~1708),桐城人,卒后谥号“文端”,赠太子太傅。
镫:同“灯”,指油灯。
仁皇帝:即康熙帝(1654~1722),名爱新觉罗·玄烨,谥号“大清圣祖仁皇帝”。
登:加封。
一旦:一天之间。
楣:门框上边的横木。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
邈:遥远。
全文不过三百来字,熔描绘景物、凭吊前贤、抒发感慨于一炉。篇幅虽短,情韵生动,充分体现出姚鼐散文记事明晰、文字雅洁,惜墨如金而又余味悠长的风格特点。
作者首先扼要交代了出游经过以及留宿双溪张英墓舍的缘由。由于“大雨溪张,留之累日”,故得以从容观赏双溪景色:“松堤内绕,碧岩外交,势若重环”茂密的松树郁郁葱葱,苍绿色的山岩重重叠叠,互相掩映,蔚为壮观。加之云气弥漫,烟雨朦胧,呈现出千变万化的情态。在作者的笔下,双溪一带景色犹如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山水画,令人陶醉。
置身这优美的环境中,作者情不自禁地凭吊起乡人引为骄傲的前贤张英宰相。想当年,张英以自己的才干辅佐康熙帝,深受器重,退休归乡颐养天年,康熙帝亲赐“双溪”二字,优游自适,寄情山水。君臣遇会,谓为盛事。
眼中铁弹不辞枯,眢井重波事亦殊。不用三三前说法,要须六六后还珠。
中年念儿女,刚性殊曩昔。眼中第三儿,抱玩辄不释。
咿哑才学语,见爷已解索。吾怀虽抑郁,为汝长暂适。
亲党共誇慧,比似珠的皪。何时大疏忽,不节使伤食。
投药若小瘳,日日看愈瘠。出愁入亦愁,弥月疾随革。
冬至幸脱命,小寒过不得。父怜母复爱,抚汝两脚直。
鸡舌同含侍紫宸,朝回东阁每相亲。片帆忽逐西风去,鸳鹭行中少一人。
浮海伤固穷,逾河叹诚迈。濯缨万里流,高视九州外。
功成奔运徂,气至流飙代。凄凄秋柯零,冉冉春条媚。
周览倦河坝,孤悰冀岩濑。道以沉寂超,赏与崇深会。
岂惟超远情,亦因谢尘籁。聿想山中人,风吹女萝带。
折麻凌险屼,采秀越森荟。眷弥志终申,独往竟谁碍。
嵉嵉太行峰,峣峣百门对。抗手别故欢,乘云美烟瀣。
三竺深始佳,妙香静空谷。无量人天供,至此心神肃。
在昔闻兵火,兹山未沈陆。若非龙象力,何以感群族。
出门望层峦,回向古道场。云日递隐见,岩壑易阴阳。
别院通危桥,涧曲声琅琅。万木拥寒阁,千镫照回廊。
澄怀此晏坐,摄受言可忘。
邯郸道上夹垂杨,六传飞尘出建章。赵国河山连右辅,邺都词赋在天潢。
登筵夜对丛台山,染翰春浮玉署香。此日流离知满路,好陈谣俗报君王。
伏羲抚云泉,神明钦厥德。大舜鼓南薰,斯民愠皆绝。
谁云古乐淡,清和见天则。曾闻凤格韶,感应妙难测。
吁嗟后世人,淫声相蛊惑。唐皇亲羯鼓,梨园乐无极。
霓裳欲何为,一舞遂亡国。我耳厌喧阗,端居守渊默。
窗前披乐书,古道已荆棘。
东日出未熹,我兴事晨稼。莽莽逾广阡,悠悠至山下。
良苗各已实,载穫纷䆉稏。流泉荫馀亩,束穧归南舍。
柴门日向夕,鸟雀喧已罢。老翁携壶至,言笑相慰藉。
春作幸有成,明当戒秋社。
襟怀潇洒坐高亭,远近峰岚展画屏。云谷无心争出岫,松根得地自生苓。
承欢桂子歌浓露,养志兰陔乐寿星。中外尊崇归潞国,圣朝未许隐山青。
金闺通籍况通家,奕叶朝绅沐宠赊。此别情怀分两地,秣陵烟树玉京花。
敲火试山泉,轻烟飏林樾。松花著我衣,香色殊清绝。
忽闻梵课声,喃喃诵寂灭。且嚼本山茶,何减小团月。
微风习习生,归思悠然发。雅爱老坡仙,同游偕弟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