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国步犹艰难,兵革未休息。

万方哀嗷嗷,十载供军食。

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

诛求何多门,贤者贵为德。

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

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

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

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

挥泪临大江,高天意凄恻。

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国家命运仍很艰难,战争连绵至今未断。

全国各地哀声遍野,十年军用征敛不堪。

众官致力宰割剥夺,无暇忧及民心思叛。

横征暴敛名目繁多,贤者重视以德为先。

韦生你正年富力强,通达事理识见不凡。

前去掌管荆法纲纪,喜你执法正直不偏。

定使那些贪官污吏,从此之后再无脸面。

若要解救民生疾苦,害民之贼应先惩办。

洒泪送到岷江边上,上天也觉无限伤感。

你去做出良好政绩,安慰我的深情忆念。

注释

韦讽:成都人。浦起龙注:“韦讽,成都人。公宝应初(七六二年),先有送韦摄阆诗,兹岂归后即真,公复送欤?”

上:恐当作赴。唐人多赴上连文。《唐书·来琪传》:“以填充淮西申、安十五州节度观察使,填上表称淮西无粮馈军,请待收麦毕赴上。”又《国史补》:“德宗非时召吴凑为京兆尹,便令赴上。”是其证。也可以单用一“上”字,如储光羲《终南幽居献苏侍郎三首时拜太祝未上》未上,即未赴上,是说还未去作太祝的官。又李商隐《白居易墓碑铭》:“(太和)九年,除同州,不上。”不上,是说不去做同州刺史。

阆(làng)州:治所在今四川阆中。

录事参军:官名,职责是掌管文书,督察治所,宣达教令,兼管狱讼捕亡等。

国步:国运。《诗经·小雅·白华》:“天步艰难。”又《大雅·桑柔》:“国步斯频。”

兵革:指战争

休息:停歇。

万方:全国各地。

嗷嗷(áo):哀鸣声。

十载:自天宝十四载安禄山造反至广德二年为十载。

供军食:供给军队的费用。

庶(shù)官:众官。指一般下级官吏。他们缺乏远见,不知剥削过甚,百姓反侧不安,就要引起大乱。

务:专心致力。

割剥(bō):宰割剥夺。

不暇(xiá):没有工夫。

反侧:指民心不安。

诛求:指横征暴敛。

多门:名目繁多。

贵为德:重视实行德政。

富春秋:年岁还多,即年富力强。富春秋,谓年少。《汉书·高五王传》:“皇帝富春秋。”颜师古注:“言年幼也。比之于财力,未匮竭,故谓之富。”

洞彻:通达事理。犹通达。

清识:清明的见识。

操持:掌握、管理。

纲纪:指法制伦常。《白帖》:“录事参军,谓之纲纪掾。”鲍照《白头吟》:“直如朱丝绳。”操持纲纪,纠弹贪污,正须正直的人,故曰喜见。

朱丝:染成朱红色的琴瑟弦,这里喻指正直无私。

当令:当使。

豪夺吏:巧取豪夺的贪官污吏。

无颜色:脸面。意谓使污吏害怕,不敢恣意侵渔百姓

必若:若要。如果一定要。二句可谓一针见血。

疮(chuāng)痍(yí):创伤,比喻战争后民生凋熬。

蟊(máo)贼: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诗经》:“去其螟螣,及其蟊贼。”注:“食根曰蟊,食节曰贼。”黄生云:“军国事繁,征求固所不免,尤苦贪墨之吏,从中更朘削耳。有同宽一分,则民受一分之赐。必若二语,亦无奈何中作此痛哭流涕之论耳。

大江:指岷(mín)江。

高天:上天。

行行:连续不断。

树佳政:建立美好的政治

赏析

  此诗二十句可分为三段,三段的内容既互相平行又层层递进,既各自独立又互相联系,表现了诗人感时伤乱,忧国忧民的复杂心情。

  开篇八句为第一段,前四句为第一层,描绘出一幅战争连绵未断、民生哀声遍野的景致,写出了国运艰难,重心落在人民疾苦上。十年的战乱,惨重的徭役负担,逼得人民啼叽号寒,哀声遍野。这一层概括了当时形势翻人民的苦难。但当时的战争是一场捍卫统一的正义战争,因而对战争造成的疾苦,诗人未作更多的谴责,这里如实写出,目的是为下一层作铺垫。接着四句为第二层,“庶官务割剥,不暇忧反侧”,揭示出最严重的时弊和人民疾苦的真正根源。那些官吏们雪上加霜,疮口撒盐,不顾人民死活,专务敲骨吸髓,各种苛捐杂税,造成了民心不安。诗人对庶官的谴责,对民生艰难的忧愤,情感深切“贤者贵为德”与“庶官务割剥”形成对照,托住上段,启开下文。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韦生富春秋,洞彻有清识。操持纲纪地,喜见朱丝直。”诗人称赞友人见识卓绝、正直无私。“当令豪夺吏,自此无颜色”,表露出诗人把友人列为“贤者”,希望友人救民于水火,惩治贪官污吏。“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二句,正面表达了诗人“再使风俗淳”的政治思想,揭示了封建官吏“盗贼本王臣”的罪恶本质。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挥泪临大江”,大江的奔流犹如诗人的泪水,“高天意凄恻”,诗人的凄恻之情就像浩渺的天空,流露出诗人关切人民痛苦,对韦存在着很大希望,故既告之以理,又动之以情。这挥泪,不只是为私人交谊。“行行树佳政,慰我深相忆”写出了诗人利用友谊来勉励对方,希望韦讽此去不断的为人民做点好事。把诗人的友情和忧国优民之情糅合一体,水乳难分、似漆如胶。

  此首送别诗,概括描写了战乱中人民的苦恨,揭露了当时社会横征暴敛的真实情况。言辞犀利,感情强烈,内容深刻,气度恢宏。

创作背景

  据诗中“十载供军食”句,此诗当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距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刚好十年。诗人观察到百姓疾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慨。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宵分独坐到天明,又策羸骖信脚行。
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介推名。

閒呼斗酒醉斜阳,欲说还休此话长。笑我平生穷到骨,羡君万卷富撑肠。

向来一见梅初白,别后重逢菊正黄。潘县主人如下问,为言不减向来狂。

五月零梅雨,凄迷小院中。方看千树绿,忽讶数枝红。

硕大浆应足,匀圆气太充。叶边明点缀,颗上罅玲珑。

得润香痕吐,迎阳霁色融。湿阴前日重,干种异时功。

低亚湘帘影,频摇曲槛风。长卿最消渴,试赋上林丛。

夙有山水慕,苦为形役拘。澹兹夏日永,聊得狎浮图。

攀云凌广阁,霭霭见吴都。诸川得林上,平野郁芬敷。

法花垂缥缈,晴采动虚无。烟火下方杂,昏明时态殊。

境超自生乐,疲心忽重苏。因伤人世子,扰扰即长途。

丛竹袅袅迎风柔,古墩掩映清湖幽。断烟白鸟双洲远,落日青山半景留。

耳听鸣蝉知换节,坐移芳草觉忘忧。兴来更望华阳顶,想见仙人驾鹤游。

举头十丈尘飞,人閒何许埋愁地。颓然一笑,玉山自倒,春生梦寐。

我已相忘,蕉阴覆鹿,槐根封蚁。叹无情世故,仓皇逐热,问谁识,于中味。

漫说朝来拄笏,最宜人、西山晴翠。何如一枕,忘机息影,黑甜乡里。

万事悠悠,百年鼎鼎,付之酣睡。待黄鹂三请,窥园乘兴,倩花扶起。

江中今日成龙鉴,苑外多年废鹭坡。
合照乾坤共作镜,放生河海尽为池。
可笑夭桃耐雪风,山家墙外见疏红。
为君持酒一相向,生意虽殊寂寞同。
欲说天机,奈尘寰、世人不信。只因他夙缘无分。恋浮华,贪火院,气神亏损。贩尸骸,迷了本来心印。悟后回头,乐清闲、莫劳方寸。好参求妙灵玄牝,炼纯阳,惊宇宙,一声雷震。恁时节,向蓬莱会中相等。
岁昔在乙巳,送君入上京。
乱流济扁棹,两岸多莺声。
一别讵能几,今又送君行。
浓谈殊未尽,衷曲还愤盈。
燕蓟正雨雪,胡为独北征。
行途登泰岱,吴门望正晴。
上有无字碑,秦汉铭已倾。
秣陵旧都地,守重隔江城。
国初宿屯戍,五卫列藩营。
自从崩圯后,洲渚坦以平。
何当存犄角,识者为心惊。
袖中有短疏,意在扣宸明。
远臣既建白,公辅会相成。
愿君且静默,造物忌取名。

忆昔三吴共临眺,上山不用杖藜扶。只今卧病难行立,闻尔加飧定有无。

千里音尘双涕泪,万方忧患独泥涂。蛮烟朔雪催人事,愁对城南鹅鸭湖。

避汉逃秦智虑周,谁知亦堕子房谋。可怜他日安刘嘱,不及留侯及绛侯。

长记浔阳江上宴。庾公楼上凭阑遍。北望淮山连楚甸。真伟观。中原气象依稀见。
漂泊江湖波浪远。依然身在蛮溪畔。愁里不知时节换。春早晚。杜鹃声里飞花满。
佩玉徐行胜急驰,悠然滋味独深知。
地当韩愈分符处,人羡买臣怀绶时。
已出六奇陪授钺,更藏一着要观棋。
经纶毕竟还精密,大任非公更属谁。
太平时节无人看,雪刃闲封满匣尘。(《剑》,
见王正字《诗格》)

狼藉银荷叶上灰,胸中垒块欲成堆。嵇生懒岂因春至,王粲哀从作客来。

帝里风光人尽乐,天涯旅思首慵回。留犁注酒期同醉,漏箭金壶一任催。

后主搴香复倚春,潘嫱梳洗最轻盈。
南朝破后无词客,燕子桃花古石城。

独立揽晴空,南疆此最雄。波涛烟树外,城郭夕阳中。

碧海渺何极,白云望不穷。八州收鼓角,间数寺楼钟。

孤馆清幽,一年又是春将半。野花矜艳。梅落随风片。

好梦谁惊,黄鸟啼还断。纱窗畔。斜阳无限。愁见春光面。

敧帽垂鞭送客回。小桥流水一枝梅。衰病逢春都不记。谁谓。幽香却解逐人来。

安得身闲频置酒。携手。与君看到十分开。少壮相从今雪鬓。因甚。流年羁恨两相催。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