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起句交代诗人昼眠的原因。在“百忙之际”,摆脱世务,“偷得浮生半日闲”,使朋友感到惊诧不已。虽然诗人没有进一步交代导致自己闲暇的原因,但他如果身居朝廷要职,是不会如此的。个中隐约透出了他仕途不得意的心情。
“春入四支浓似酒”写昼眠前的感觉。在暖融融的阳春季节,人会感到手脚软绵绵的,就像喝醉了酒一样。用“入”字来形容春意沁人肺腑,十分妥贴。“风吹孤梦乱如云”,是回忆昼眠中的情景。“孤梦”,说明这一觉睡得香甜安稳,连梦都被春风吹乱,如天上飘浮的白云,理不出头绪。其实,从作者这种连梦境都不愿如实透露的写法中,可以见出他深埋在心底的某种苦衷的端倪。
颈联是叙事。“诸生”指集贤院的学生,他们趁着大好春光正在朗朗读书。而作者自有定力,在弦诵声中照样能集中心思,不废勤读。他是在宋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进士及第后,经吕公著推荐才得到这个小官职的,对这个不能尽其才的职位虽有所不满,但仍忠于职守,有时还可忙里偷闲。
最后两句写作者昼眠后的情景。打个呵欠,伸伸懒腰,掀帘下阶,徐步出门。这才发现天色已近傍晚,风儿正吹着落花,满院飘洒。昼眠后的诗人怡然自得地欣赏着这黄昏时节的景色,表面上悠闲自在。实则从诗人对“自纷纷”的落花描写中,可以体会到他无可奈何的情绪。花开花落,只能顺应节气,任其自然;人的升降荣辱,亦命中注定,不必强求,应泰然处之。这种对人生的态度不算是积极的,但作者也只能如此了。
这首诗虽是作者记录日常生活中的一件极普通的小事,但层次分明,言简意深,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是一个忙里偷闲、闹中求静有生活情趣之人,也反映出作者以为屈才的不满情绪。
贰师城头沙浩浩,贰师城下多白草。六千铁骑随将军,风劲马鸣高入云。
师行千里不畏苦,战士难教食黄土。上书天子引兵还,使者持刀遮玉关。
乌孙轮台善窥伺,宛若不降轻汉使。玺书昨夜下敦煌,太白高高正吐芒。
戍甲重徵十八万,居延少年最翘健。杀气漫漫日月昏,边尘冉冉旌旗乱。
水工决水未绝流,旄竿已揭宛王头。执驱校尉青狐裘,牝牡三千聚若丘。
惜哉五原白日晚,郅居水急㳺魂返。
并刀难切,是离肠恨,梦雨都歇。繁华似水流去,回首处,车尘临发。
冷落关河送远,有孤雁悽噎。念旧苑、衰柳寒烟,玉笛吹愁满空阔。
铜驼陌上伤今别,更断魂客里催佳节。黄昏满地花影,依约见,故国秋月。
万里清霜,休问香篝翠被谁设。却怨入帘底西风,付与残蛩说。
图名当入朝,图利当入市。丘壑多贱贫,胡为久留此。
入市不图利,入朝不图名。不如丘壑久,逍遥抗高情。
白日从东来,忽焉向西没。急景易蹉跎,红颜坐消歇。
鼎鼎百年内,已过四十春。借问百年老,能有几何人。
纵使创还丹,可以长不老。志士惜分阴,立身亦不早。
回首望堂上,慈亲双鬓皤。得禄奉荣养,其如迟暮何。
绝裾固无取,负米良足美。违离膝下去,岂比荡游子。
峨峨黄金台,凤诏求贤材。君行会有遇,名成早归来。
迎日起何为,长生资沐浴。霏霏流霞润,饮我初生犊。
协气外蒸濡,奇温中馥郁。子珠抱灵根,灿灿金华簇。
裸国薄何嫌,胎儿洗宜育。咸池甘石经,占此新阳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