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暴见孟子

  庄暴见孟子,曰:“暴见于王,王语暴以好乐,暴未有以对也。”曰:“好乐何如?”

  孟子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他日,见于王曰:“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

  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今之乐犹古之乐也。”

  曰:“可得闻与?”

  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人。”

  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曰:“不若与众。”

  “臣请为王言乐。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畋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

  “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庄暴进见孟子,说:“我被大王召见,大王告诉我(他)喜好音乐的事,我没有话应答。”

  接着问道:“喜好音乐怎么样啊?”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得很不错了!”

  几天后,孟子在觐见齐王时问道:“大王曾经和庄子谈论过爱好音乐,有这回事吗?”

  齐王脸色一变,不好意思地说:“我并不是喜好先王清静典雅的音乐,只不过喜好当下世俗流行的音乐罢了。

  孟子说,“大王如果非常喜好音乐,那齐国恐怕就治理很不错了!在这件事上,现在的俗乐与古代的雅乐差不多。”

  齐王说:“能让我知道是什么道理吗?”

  孟子说:“独自一人(少数人一起)欣赏音乐快乐,与和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也快乐,哪个更快乐?”

  齐王说:“不如与他人(多数人)一起欣赏音乐更快乐。”

  (“请让我给大王讲讲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吧!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箫奏笛的音声,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音乐,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仪仗,都愁眉苦脸地相互诉苦说:‘我们大王喜好围猎,为什么要使我们这般穷困呢,父亲和儿子不能相见,兄弟和妻儿分离流散。’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不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

  孟子说:“假如大王在奏乐,百姓们听到大王鸣钟击鼓、吹萧奏笛的音声,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奏乐呢?’假如大王在围猎,百姓们听到大王车马的喧嚣,见到华丽的旗帜,都眉开眼笑地相互告诉说:‘我们大王大概没有疾病吧,要不怎么能围猎呢?’这没有别的原因,是由于和民众一起娱乐的缘故。假如大王能和百姓们同乐,那就可以成就王业,统一天下。”

注释

庄暴:人名,即下文提到的的庄子。

见(xiàn)于王:被齐王召见或朝见齐王。

乐(yuè):《说文》:“五声八音总名。”《易》曰:“雷出地奋豫,先王以作乐崇德。”《礼记·乐记》:“先王之

所以饰喜也”“天地之和”“德之华也”。可见,古代的乐是为了身心合德而作。音乐是道德感情的心声,也是回归天地万物

和谐境界的途径。

庶几:差不多。朱熹《集注》云:“近辞也,言近于。”,这里指“差不多治理好了,有希望了”。

变乎色:改变了脸色。朱熹《集注》云:“变色者,惭其好之不正也。”赵注则说是宣王恼怒庄暴把他“好乐”的事告诉孟,色:脸色

子。

直:不过、仅仅。

独乐乐:独自一人欣赏音乐快乐。前一个“乐(yuè )”欣赏音乐 名词 后一个快乐作动词用,以下几句类似的句子同。

钟鼓之声,管籥(yuè)之音:这里泛指音乐。管,籥,两种管乐器,前者跟笛子相似,后者似是排箫的前身。

举:皆、都。

疾首蹙頞(cù è):形容心里非常怨恨和讨厌。疾首,头痛。蹙頞,皱眉头。頞,鼻梁。

极:《说文》:“栋也。”《通训定声》按:在屋之正中至高处。引申为极致,极端。

田猎:在野外打猎。在春秋战国时代,这是一项带有军事训练性质的活动。由于它要发动百姓驱赶野兽,各级地方官员都要

准备物资和亲自参与,所以古人主张应该在农闲时候有节制地举行,以免扰乱正常的主产秩序。

羽旄:古代军旗的一种,用野鸡毛,牦牛尾装饰旗杆。旄,牦牛尾。

诸:相当于“之乎”,“之”是代词,代之前的“王尝语庄子以好乐”。“乎”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吗”

语:告诉。

对:回答。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可得闻与。“与”:通“欤”

2、今王田猎于此。“田”:通“畋”


二、词类活用

1、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乐:名词作动词,欣赏音乐。


2、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

少、众:形容词作名词,少数人,多数人。


3、今王豉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

 钟、鼓、管、籥:名词作动词,敲钟、打鼓、吹管籥。


三、文言句式

1、暴见于王。——被动句

2、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介词短语后置

3、他日,见于王。——省略句,被动句

主题<a href="http://www.ayiya.cn/poetrys/category/362">思想</a>

  本文就君王“独乐乐”还是“与人乐乐”的问题反复论证,阐明了要取得天下就必须得民心,“与民同乐”体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他善于抓住齐王心理,逐步将对方的思想引上自己铺设的轨道,使本文独具特色,显示了孟子高超的论辩艺术。在论证过程中,突出地运用了对比法,孟子为齐威王形象地描绘出“与民同乐”和“不与民同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把抽象的道理鲜明具体地呈现于齐王面前,产生了不容辩驳的逻辑力量。

鉴赏

  孟子长于言辞,在辩论中经常设譬,以小喻大,逻辑性很强,有极强的说服力;其文气势磅礴,笔带锋芒,又富于鼓动性,对后世散文有很大的影响。文章由叙入议,先通过庄暴和孟子的问答引出话题:“好乐何如”,然后叙述孟子如何就这个话题因势利导地劝说齐王要“与民同乐”。文章围绕着“音乐”这一话题,阐明不“与民同乐”就会失去民心,而“与民同乐”就会得到民心、统一天下的“王道”思想

  这篇对话体议论文,通过孟子与齐王的对话显示了孟子高明的论辩艺术。

  1、循循导入,借题发挥。

  作者并不是开门见山地把自己的论点摆出来,而是巧妙地运用对话的方式,在谈话中自然地转换话题,借题发挥,从齐王好乐切入,归结到与民同乐的主旨上。在与庄暴的谈话中,孟子只有一句话“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点出了齐王好乐与齐国政治的关系这个论题,但未加论述。在与齐王谈话中,孟子又从好乐切入,巧妙地重提论题,然后与齐王两问两答,从谈话气氛和思想感情上把齐王引导到自己的论题上后,孟子才进入自己的谈话主题。

  2、对比和重复。

  本文写国君是否与民同乐,人民的不同感受,造成的不同政治局面,运用的是对比方式。两段话在内容上是对立的,但语言上既有相对之句(如“举疾首……相告”和“举欣欣……相告”),又有重复之语(如“今王鼓乐……之音”和“今王田猎……之美”)。这样论述,就强调了国君同样的享乐活动,引起人民不同的感受,形成不同的政治局面,原因只在于是否与民同乐,从而突出了论题。

  3、生动形象的议论语言。

  本文虽是议论文,语言却很生动形象,如写齐王的“变乎色”,写老百姓“疾首蹙頞”“欣欣然有喜色”等。孟子在正面论述自己观点时,完全没有用枯燥的说教,而是通过两幅图画,生动自然地得出结论。

  4、因势利导,论辩灵活

  孟子见到齐王就“好乐”的事向齐王发问。齐王对“乐”的意义并不理解而觉理亏,因而“变乎色”,忙拿“直好世俗之乐”来作托词,不料孟子却抓住齐王的心理,因利势导,借题发挥,转换内容,把“好乐”与治国联系起来,引起齐王的兴趣,缓和了谈话的气氛。此时孟子提出“今之乐犹古之乐”,表现了论辩的灵活性。而后的两个问题“独乐乐,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引导齐王将谈话的话题引入自己的轨道,逐步明确自己的“与民同乐”的政治主张。

  猜你喜欢
误入桃源里,初怜竹径深。方知仙子宅,未有世人寻。
舞鹤过闲砌,飞猿啸密林。渐通玄妙理,深得坐忘心。

风帆更起,望一天秋色,离愁无数。明日重阳尊酒里,谁与黄花为主。别岸风烟,孤舟灯火,今夕知何处。不如江月,照伊清夜同去。


船过采石江边,望夫山下,酌水应怀古。德耀归来虽富贵,忍弃平生荆布。默想音容,遥怜儿女,独立衡皋暮。桐乡君子,念予憔悴如许。

绀海掣微云,金井暮凉,梧韵风急。何处楼高,想清光先得。

江汜冷、冰绡乍洗,素娥忺,菱花再拭。影留人去,忍向夜深,帘户照陈迹。

竹房苔径小,对日暮、数尽烟碧。露蓼香泾,记年时相识。

二十五、声声秋点,梦不认、屏山路窄。醉魂幽扬,满地桂阴无人惜。

不觉春过半,开花始见桃。
年光双鸟翼,世事一鸿毛。
有兴抚清景,将愁付浊醪。
家林应烂漫,南望首空搔。

高君兴发泉石间,含毫挥霍写云山。白云无心去复还,青山对人閒更閒。

垂萝飞鸟疑可扳,浅浅石濑流潺湲,岚烟瀑雨清心颜。

迩来京国推名画,片纸应论百金价。啸台声响人竞闻,不道无声更潇洒。

雄才当代拟登坛,东度榆关岁欲残。燕峤暮云天外起,辽河春水雪中寒。

艰虞自谓匡时晚,战伐谁知得士难。谩说请缨平百越,行看仗策静三韩。

取人戒不周,取善贵不遗。理能兼众美,何必劳营为。

奈何当涂人,好以智自私。身勤必仍左,终日徒纷披。

君侯本将种,磊落真男儿。延英辟宾馆,下问质所疑。

优善题其颜,美意良可知。永怀正子贤,千古犹一岐。

休休好善心,一出忠厚资。片善或可取,不厌蓬茅卑。

人轻千里遥,愿吐胸中奇。投诚尽实理,入耳无谀辞。

从容谈笑閒,万必无不宜。三年报政成,龊龊何其迟。

潜令十万家,共煦晴春曦。退食自高堂,何虑复何思。

黄金萧索减仲产,玉龙不死酬君恩。朝来结客青楼饮,拍马齐出春明门。

圣人垂政教,万古请常传。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相须宁得阙,相顾在无偏。荣辱当于己,忠贞必动天。
大名如副宝,至道亦通玄。千里犹能应,何云迩者焉。

孤鹤海上来,其鸣闻九皋。丹山佐威凤,逸翮何翛翛。

规翔而矩步,独立长松梢。岂期众鸟群,侧目多呶呶。

警露羡清唳,凌风妒霜毛。既怨惠养重,兼恐恩宠牢。

鱼梁有鸬鹚,厥性最贪饕。生憎鹤皎洁,谗谤声腾嚣。

鸱鸮搏腐鼠,大嚼自谓豪。一朝防鹤夺,腹剑从傍操。

亦有鸦雀辈,日争枝上巢。妄拟鹤为敌,不憧引类挠。

秃鸧复觊觎,垂涎乘轩朝。百计求逐鹤,私盟鸩媒要。

铄金积毁入,坐使黑白淆。身落藩笼中,失意逢漂摇。

非无秋天鹘,急难昔咆哮。视此忍不救,雌伏甘蒙嘲。

吾欲命杜宇,为鹤陈贤劳。苦辞行不得,罗网张方高。

吾欲命杜宇,为鹤诉郁陶。但劝不如归,息影窜林坳。

可怜孤鹤孤,百事凭煎熬。长颈不得伸,忧思徒慆慆。

凤穴万里远,举吭将谁号。

三千功满仙升去,留得山前旧隐基。但见白云长掩映,
不知浮世几兴衰。松稍风触霓旌动,棕叶霜沾鹤翅垂。
近代无人寻异事,野泉喷月泻秋池。
明洁众所忌,难与群芳时,怀贞岁华晚,只有天地知。

江岸蔷薇也自红,可怜夜雨落花丛。不如燕子知人意,个个飞来近短篷。

他日稍成毛义志,再求师友究渊源。

昔年游历访霓旌,多谢仙师数里迎。今日重来知有意,此身应不为公卿。

太液池头水浸云,绿荷摇曳露华新。
漾舟寻得双莲子,摘向金盘赠圣人。
飞雨一番,杜宇数声,东君又回。对花垂粉泪,舟移洛甫,柳眉颦黛,马走章台。南架海棠,北窗红药,都是当年手自裁。伤离别,想今朝去也,明日重来。轩车且莫相催。待细把衷肠诉此怀。这画阑六曲,懒和月倚,朱帘十二,不与风开。青杏园林,朱樱酪酒,争似和羹雪後梅。那时节,好都将心事,分付多才。

炎汉逮中叶,朝纲已不整。桓灵继昏愦,天怒发灾眚。

殿陛妖孽生,边塞烽烟警。维时有张角,啸聚群不逞。

公言苍天死,黄巾系要领。扰乱遍九州,响应暨五岭。

从来邪术兴,变乱在俄顷。诛斩不期多,驱治贵用猛。

奸雄利时危,乘閒志乃骋。时岂无忠良,出语剑在颈。

哀哉建安君,厉阶遂为梗。戎马走仓皇,流萤借馀景。

运际田篡齐,数应吴入郢。幽囚浊尘城,不死实为幸。

客行过遗墟,谈者犹齿冷。前事后之师,何人发深省。

春水腻如粉,芳名爱若耶。鸳鸯文字鸟,豆蔻女儿花。

有客闲停棹,无人复浣纱。村中姓施否,借问尔西家。

雨后春山才欲苏,烧痕犹是旧模糊。水搜枯桕根连石,云压长松鬣满庐。

鸟倦余寒还敛翼,花欺暂暖已垂须。荒村景物多幽赏,不惜芒鞋绕径纡。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