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舟者歌

隋代·佚名

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阻隋堤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焚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的哥哥去东征高句丽,已经在青山下活活饿死。

我今日为皇帝龙舟拉纤,被困在这千里长的隋堤。

现如今普天下正闹饥荒,一路上已没有多少粮米。

望前方还有长长的路程,如何能平安地返回故里?

荒沙中的寒骨令人哀叹,幽魂野鬼在荒草中悲泣。

家中的妻子在日夜哀伤,高堂二老不见儿的影子。

怎能遇到一位侠义之人,怜悯这不知姓名的尸体。

引领这个孤魂返回故乡,背负这白骨回到家中去。

注释

征辽东:辽东:郡、国名。战国燕置郡,辖境相当于今辽宁大凌河以东。西晋改为国。十六国后燕末地入高句丽。隋大业七年至十年(611-614),炀帝三次东征高句丽。

青山:在今辽宁义县东北。

挽龙舟:在岸上牵引帝王所乘的船。

隋堤:炀帝开通济渠,沿河筑堤种柳,谓之隋堤。

方:正当。

路粮:途中所需粮米。些:少量。

安:如何、怎么。

枕:横躺。一作“惋”。

悲损:因悲伤而瘦损。

老:长辈,老父、老母。

义男儿:仗义的男子汉。

无主尸:设想自己死后,尸体无人料理。

负:背,担负。

赏析

  开首四句,即以高度概括的语言、自己亲历的事实,控诉了隋炀帝发动战争和三下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我兄征辽东,饿死青山下。”隋炀帝在大业八、九、十三年曾三次东征高句丽,仅大业八年一次,就分十二路发兵一百一十三万余人,战死者不下三十万。接着,就以“今我挽龙舟,又困隋堤道”,来说明这种灾难简直是接二连三。“龙舟”,隋炀帝南下江都时特制的一种大船,据《通鉴·隋纪》载,龙舟高四十五尺,长二百丈,共四层,上有正殿、内殿、朝堂及许多其他房屋。儿子被征去打仗饿死途中的余痛未消,自己又被征来拉纤,这已经够痛苦了,更痛苦的是也被陷入了九死一生的困境。

  “方今”以下四句,即具体叙述自己所处的困境:当今普天下的收成都不好,路上的口粮简直没有一点点(“些小”),这一去路程有三千里,路遥无粮性命怎能保,恐怕是要死在路上了。“方今天下饥”一句,似轻实重,看似在解释“路粮无些小”的原因,实则已将普天之下民不聊生的境况概括反映了出来。看来,不仅是歌者陷入了“路粮无些小”,“此身安可保”的困境,大多数纤夫、普天下的百姓,怕也都要为无粮而丧命了。

  “寒骨”以下四句,是歌者想像自己死后的情景:我的尸骨将被抛撒在荒郊野外,任凭风吹日晒;游荡异乡的孤魂,将在烟雾荒草间哭泣。家中的妻子,将因悲伤而哭坏身体;父母双亲将因盼我归去而望穿双眼。这是何等凄惨的画面。这虽是歌者设想死后的情景,但却是十分真实的。无论远征军士也罢,无论远行民夫也好,该有多少人暴死荒郊,该有多少人家破人亡。兄长饿死青山、全家悲痛欲绝的情景,他都是亲历了的。因此,对自己死后的情景也就描绘逼真。

  “安得”第四句,是诉说自己惟一的希望。歌者已自料必死,且尸陈异乡,因此,他只希望能有个义气男儿,将他这无人认领的尸体焚烧,把他的骸骨运回乡里,把他的亡灵引渡回家。这歌者竟不作活着归来之想,而把能将骨骸运回作为惟一的希望,其情也可哀,其境也可知。这是他对“义男儿”的希望,同时也是对逼迫他陷入死亡境地的统治者的控诉。若无隋炀帝的重赋繁役,他何以必死。把人逼到将尸骨运回便算幸运,这是一个何等黑暗残暴的社会

  这是一首直接表达人民悲痛和愤恨的民歌。它全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控诉了隋炀帝给人民造成的灾难,高度概括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语言质朴凝重,情感真切动人。

创作背景

  隋炀帝即位后,大兴土木,营建东都洛阳及各处离宫四十余所;他还增筑长城,开凿运河,并发动了对吐浑和高丽的大规模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这首民谣,就是隋大业十三年(616年),隋炀帝三下江都时,挽舟民夫们感于处境所作。

  猜你喜欢
幕府三年远,春秋一字褒。书论秦逐客,赋续楚离骚。
地理南溟阔,天文北极高。酬恩抚身世,未觉胜鸿毛。
寻常被酒时,归到急投枕。
为爱次山文,今夜醉忘寝。
伟哉浯溪碑,千载气凛凛。
舂陵夜退篇,少陵犹敛衽。
文章自一家,其意则古甚。
大羹遗五味,纯素薄文锦。
聱牙不同俗,斯人异所禀。
君君望尧舜,人人欲仓廪。
古道不可行,时对窳樽饮。

姑射山头冰雪,仙人散作云霞。嫣红姹紫让夭斜。

略似文君新寡。

最爱章江木本,居然压倒群葩。娇香冷蕊较争些,婢学夫人其亚。

陆公祠畔。十里横塘行未半。花港深深。王四娘家何处寻。

醁醅初注。又是孝廉船欲去。怕照菱花。对面分明又一家。

湖海馀生在,桑榆暮景闲。祇堪娱老圃,焉用访名山。

邻屋晓舂急,客床乡梦还。江天啼鴂处,残月几回弯。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相思无晓夕,相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窗扉有生意,山间春到时。长安冠盖尘,游哉不如兹。

西畴将有事,老农真吾师。不见元鲁山,梦寐役所思。

遗山乃其后,僻处政坐诗。时复一相过,照眼珊瑚枝。

奇书多携来,为子卧听之。

几年薪胆泣孤婴,一夕南风马角生。似见流星离斗分,谬传灵武直咸京。

九苞雏凤冲霄翼,三匝慈乌落月情。纵少当时赵云将,卧龙终始汉臣名。

道高尘俗住应难,携锡东归暑未残。
紫殿已承新雨露,白云终忆旧峰峦。
孤村路僻牵吟远,峭壁泉飞入梦寒。
满箧御时兼御札,到时松院与谁看。

院翁有高弟,实惟君与洪。洪名尚逊君,君实诗坛雄。

雄才遭落拓,旅次永安中。永安题旅舍,旅舍名应崇。

何物贾竖人,非愚即曚聋。反讶涂抹污,用力苦磨砻。

磨去旧痕迹,几与韩碑同。遂使邑人士,欲闻亦无从。

无从非士陋,缘君遭际穷。穷则文亦晦,岂复论拙工。

脱如青云上,应有碧纱笼。

万古丛中见玉英,天教正味合和羹。枝头春色无穷在,乞与年年荐寿觥。

九土昔沦垫,八方抱殷忧。哲王受《洪范》,群物承天休。

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稽山何峻极,清庙居上头。

律度非外事,辛壬宁少留。歌谣自不去,覆载将何求?

灵长表远绩,经启蒙宏猷。孰敢备佐命,天吴与阳侯。

玄功馀玉帛,茂实结松楸。盖影庇风雨,湖光摇冕旒。

质明箫鼓作,通昔礼容脩。骍牢设旧物,洿水配庶羞。

深沈本建极,傲很亦思柔。阴怪尚奔走,灵徒如献酬。

恍疑仙驾动,静见宿云收。竹树依积润,菰蒲托清流。

谬兹领百越,忽复历三秋。丹恳谅可荐,庶几无年尤。

久惭窃食侣鹓鸿,尚以诗名玷至公。喜对亲慈说田里,了无事鄙到船蓬。

涨流暂急潮差候,阴霭俄销月在空。梦读道经人一笑,却怜疏直有仙风。

氅衣出山披紫烟,飘飘丰度人中仙。笑挥长剑走阴魅,坐呼白鹤来青天。

问渠行藏定何所,丹霞玄圃空同巅。秋风吹来过我室,对我熏茗谈玄玄。

欲留信宿不可住,飞云万里心茫然。

飞泉瀑布自高岩,玉撒珠跳绿绮弹。净洗令公朝市耳,银河长泻九天寒。

绿渠草碧水平堤,粳稻风凉秀色齐。渐觉江乡秋色好,蟪蛄络纬尽情啼。

西界阳关与玉关,于阗古道迹犹存。曾看定远成功返,已遣匈奴绝塞奔。

此日歌传三迭曲,当年地纪万军屯。一方雄控今何苦,几度春风许等论。

峨峨一柱出烟峦,洞隐龙泉下碧湍。
炼石锦裁天作障,垂云帜展佛为坛。
青鸾有意随妆箧,彩云何年劈素纨?
老衲不须频拜谒, 峰头早已宝珠传。

心生种种法生,森罗万象纵横。信手拈来便用,日轮午后三更。

心灭种种法灭,四句百非路好处。直饶达磨出头,也是眼中著屑。

心生心灭是谁,木人携手同归。归到故乡田地,犹遭顶上一锤。

百年春梦短,倏忽鬓成丝。
待有身闲日,应无事了时。
卷帘通燕子,沽酒对花枝。
值此芳菲月,愁多奈废诗。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