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八月二十日夜,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其色如玉,光润可爱。中有一牛,磨角作斗状。云:“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多力善斗,号张难敌。一日,与人搏,偶败,忿赴河而死。居三日,其家人来视之,浮水上,则牛耳。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或得之,里中辄不利。”梦中异之,为作诗数百言,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觉而忘其言。后三日,赋词以识其异。
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郑人缓也泣。吾父攻儒助墨。十年梦,沈痛化余,秋柏之间既为实。
相思重相忆。被怨结中肠,潜动精魄。望夫江上岩岩立。嗟一念中变,后期长绝。君看启母愤所激。又俄倾为石。
难敌,最多力。甚一忿沈渊,精气为物。依然困斗牛磨角。便影入山骨,至今雕琢。寻思人间,只合化,梦中蝶。
怨恨真是到了极点,而怨恨到了极点就无法消散磨灭。苌弘含恨屈死于蜀,人们常说,他的血三年以后化为了碧玉。郑国人缓也曾泣涕相告:我的父亲攻击儒家协助墨家造成了我愤而自杀的后果;十年之后我托梦与他,告诉他我的满腔沉痛之所化,就是我那坟冢上的秋柏早已结出的累累果实。
相思相忆至极亦容易转为怨恨。愁怨结于衷肠,会暗地里牵动精神魂魄,让人哀毁骨立;你可见那长江边上傲然矗立的“望夫岩”比比皆是。可叹还有因一念之差而生出变故以致终身难以挽回的。你看夏启的生母为怨愤所激,顷刻之间便化成了石头。
张难敌,勇敢而力气超群。他一气而沉入深渊,其精气化物之后,依然作磨角斗牛困斗砚池之中;其身影化入山石里,使得山石至今难以雕琢。仔细想来,人生在世,就像庄周梦中化为蝴蝶一样的虚幻。
辛弃疾此词因梦而作。一起“恨之极”两句总摄题旨,以下承以五事:一二叠分咏四事,三叠归到难敌本事,虽人异事异,然皆怨愤变化则同。结韵化蝶,点醒一个“梦”字以自我开解。题序中说作者梦有人送给他一件石研屏,并讲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湘潭张难敌因搏斗而死,死后化为斗牛石,使里中得之者不利。梦境本来不足为凭,但它却是作者情感思想的某种曲折表现,所以这首词也就通过古来四件因怨愤变化为石的记载(苌弘、郑人缓、望夫妇、启母)参证张难敌的故事。三片之中,上片写两男因恨化石,是父子君臣事;中片写两妇因怨化石,是夫妇事;而下片则写张难敌虽然斗败,但化为石后仍作困斗的形象,赞扬张难敌抵死不屈的斗争精神。文词虽然诡谲诙谐,构思却极巧妙。论其主旨,可以说这首词创造了一个张难敌的不屈形象,借以抒发胸中激愤不平的怨气,用以影射当时的政治斗争。体裁基本上是属于赋体入词,类似一篇散文小赋。
且与古梅为友,未论茯苓可仙。一寸灵根蟠地,十年黛色参天。
雪俟春来至,寒依腊在生。颇疑阳气软,转令客心惊。
狂吹无晓夜,弥月滞阴成。薄暮飞玄雾,深宵散玉霙。
斜飞穿瓦入,横洒拂窗鸣。拂窗仍拂耳,穿瓦更穿情。
冷韵多哀响,凄音尽苦声。谁念悲歌者,微光傍短檠。
无衣供卒岁,敝缊抱孤贞。所恃盈腔热,且同霜漏清。
酿法传将道士家,春醪一味采松花。常时野坐开新瓮,几度山行载后车。
忤客有谁焚醉日,学仙何处饮流霞。明朝又觅南邻伴,还汲清泉洗石洼。
马首西风衣满尘,喜来茅店见伊人。清言一唱盘山去,月在松梢露在筠。
昔闻横行将,今无深入师。募我备行伍,易若呼小儿。
桓桓貔虎装,介冑光陆离。岂知行路人,深为世道悲。
鞿靮倦烦淫,积昏况佳叙。晨兴揽帏景,霍若沈疴去。
衰木哀绪风,励霜响劲羽。轧轧寒女机,悠悠远津鼓。
归思结去棹,薄衿怨孤侣。寒波逝日夜,夏徂秋复举。
含凄下隤垣,结写咨薆圃。寄言素心者,勿厌山泉聚。
卢敖爱向山中住,长遣看云一舄飞。昨夜候神东海上,梦随环佩月中归。
苍苍山上松,泠泠山下泉。松挟泉声流,泉与松声还。
春归花在涧,客去鹤掩关。时闻石上枰,落子白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