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

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离开草堂后就常常担心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

新栽的松树恨不能快速地长成千尺高树,到处乱生侵蔓的恶竹应该斩掉它一万杆。

自己的生活全靠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

这三年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亲身经历才知世路艰辛,人生路难行啊!

注释

严郑公,即严武。公元七六三年,严武封郑国公,故称严郑公。

“常苦”二句是说打算回去后修补栏槛。杜甫在成都草堂曾设置水槛,所谓“新添水槛供垂钓”,其目的在于防护沙岸崩塌,损坏药栏。此时一年多没回去,恐怕药栏也要陡从江槛一道儿落进水里了。此诗前四句都是预拟整理草堂之事。

“新松”二句言回草堂后还要清理一切花木。新松,指前此手种的四棵小松。这两句斩钉截铁的话也流露了杜甫那种善恶分明、爱憎分明的思想和性格,富有教育意义。如果以为杜甫只是对“新松”“恶竹”而发,那是很不够的。《齐民要术》:“竹之丑者有四:曰青苦、白苦、紫苦、黄苦。”所谓恶竹,当指此类。

“生理”二句自诉穷老,希望朋友照顾,是寄诗本意。黄阁老,指严武。唐时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官员相呼为“阁老”。严武此时以黄门侍郎为戍都尹,故称“黄阁老”。紫金丹,烧炼的丹药。这句是说怕只有神药仙丹才能挽救我的衰老呢。

“三年”二句申明上文。公元七六二年七月杜甫与严武分别后,漂泊梓州、阆州,至是,前后搭三年。空皮骨,只剩下皮包骨头。前闻其语,今身经其事,故曰信有。古乐府有《行路难》曲

赏析

  这首诗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

  “常苦沙崩损药栏,也从江槛落风湍。”大意是说:自从离开草堂,常常焦虑沙岸崩塌,损坏药栏,现在恐怕连同江槛一起落到湍急的水流中去了。这虽是诗人遥想离开成都之后,草堂环境的自然遭遇,但这也体现了诗人对风风雨雨的社会现状的焦虑。

  “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当年诗人离开草堂时亲手培植的四株小松,才“大抵三尺强”(《四松》),诗人很喜爱它,恨不得它迅速长成千尺高树;那到处侵蔓的恶竹,即使有万竿也要斩除。诗人喜爱新松是因它峻秀挺拔,不随时态而变,诗人痛恨恶竹,是因恶竹随乱而生。这两句,其句外意全在“恨不”、“应须”四字上。杨伦在《杜诗镜铨》旁注中说:这两句“兼寓扶善疾恶意”,这是颇有见地的。乱世的岁月里,诗人的才干难以为社会所用,而各种丑恶势力竞相作充分表演,诗人由此感慨万分。这两句,深深交织着诗人对世事的爱憎。正因为它所表现的感情十分鲜明、强烈而又分寸恰当,所以时过千年,至今人们仍用以表达对于客观事物的爱憎之情。

  此诗的后四句落到“赠严郑公”的题意上。“生理只凭黄阁老,衰颜欲付紫金丹。”生理,即生计。黄阁老,指严武。唐代中书、门下省的官员称“阁老”,严武以黄门侍郎镇成都,所以这样称呼。金丹,烧炼的丹药。这两句说,诗人的生计全凭严武照顾,衰老的身体也可托付给益寿延年的丹药了。这里意在强调生活有了依靠,疗养有了条件,显示了诗人对朋友的真诚信赖和欢乐之情。

  最后两句,诗人忽又从瞻望未来转到回顾过去,有痛定思痛的含义:“三年奔走空皮骨,信有人间行路难。”诗人自762年(宝应元年)七月与严武分别,至764年(广德二年)返草堂,前后三年。这三年,兵祸不断,避乱他乡,飘泊不定,人瘦得只剩皮包骨头了。诗人过去常读古乐府诗《行路难》,等到身经其事,才知世事艰辛,人生坎坷。“行路难”三字,语意双关。一个“信”字,包涵着诗人历经艰难困苦后的无限感慨

  全诗描写了诗人重返草堂的欢乐和对美好生活憧憬。情真意切,韵味圆满,辞采稳重匀称,诗句兴寄微婉。诗人将欢欣和感慨融合在一起,将瞻望与回顾一同叙述,更显出了该诗思想情感的深厚。

创作背景

  公元七六四年正月杜甫携家由梓州赴阆州,准备出峡。二月,闻严武再为成都尹兼剑南节度使,同时严武又先有信邀请,于是便决定重还成都。这五首诗就是杜甫由阆州还成都的途中所作。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猜你喜欢
溪路日幽深,寒空入两嶔。霜清百丈水,风落万重林。
夕鸟联归翼,秋猿断去心。别离多远思,况乃岁方阴。
初秋玉露清,早雁出空鸣。隔云时乱影,因风乍含声。
了却儿痴外。撰园林、亭台馆榭,谩当吾世。红楯朱桥相映带,人在百花丛里。更依约、垂杨衬水。桧柏芙蓉橙桂菊,也还须、收拾秋冬意。闲坐久,忽惊起。繁华寂寞千年地。便渊明、桃源记在,几人知此。双手上还银菟印,趁得东风行李。看鄮岭、鄞江澄霁。从此归欤无一欠,但君恩、天大难酬耳。嗟倦鸟,投林志。

汉寿侯,义且武。冠三军,振华夏。斩仇将,报知者。身不可留臣有主,老瞒不追犹有度。

谁其仇者吴陆吕,岁十二月侯出走,吴人缚侯生缚虎。

生缚虎,死犹怒。髯如虬,眼如炬。吁嗟汉乎天不祚,有马不践中原土,侯身虽亡神万古。

秦鹿横飞六国残,狐鸣篝火亦登坛;留侯若也归强楚,更有何人解「报韩?」

十六年前莽少年,当时赤手欲回天。誓师雷雨穷荒外,开国河山落照边。

往事已怜成过电,雄姿未称画凌烟。于今不作登坛梦,渔鼓声中号散仙。

终日相与居,岂知相得欢。出门一分袂,乃觉携手难。

西风过浮云,急雨生早寒。清秋令人悲,兹游何当还。

岁月游将晚,念君尚加餐。

通明玉殿望沉沉,犹有孤花照夕阴。风露可添惟素泪,胭脂难画是秋心。

云罗重叠衣成缟,月地凄迷院更深。春睡几时惊梦断,不堪还续断肠吟。

树底残花积渐深,树头新绿不多阴。留春春去无料理,试倩行云梦里寻。

踏残花影听松风,过雨高旻坐碧空。病后襟期失马叟,老来勋业祝鸡翁。

笑他荷锸还防死,似我关门底哭穷。世味遍尝无过淡,不将春韭换秋菘。

远公庐山下,手种玉色莲。清修香火社,杂还山林贤。

龙眠弄笔墨,貌出晋宋前。横桥虎溪水,古木东林烟。

须眉策遗老,瓶磬趺枯禅。石坛花雨落,稽首西方仙。

休吟散梵帙,风炉荐寒泉。矫矫靖节翁,归心赴斜川。

分手溪上笑,攒眉社中缘。淋浪漉酒巾,篮舆摇醉眠。

止饮谅匪难,耻受异教牵。空山旧行迹,寂寞馀千年。

竟令妄庸儿,慑诱纷相传。陶翁我尚友,掩卷心茫然。

飘飖散芳势,泛澜下蓬莱。传凉入镂槛,发气满瑶台。

委禾周邦偃,飞鹢宋都回。亟摇故叶落,屡荡新花开。

暂舞惊凫去,时送蕊香来。已拂巫山雨,何用卷寒灰。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字为罗敷。

首戴金翠饰,耳缀明月珠。白素为下裾,丹霞为上襦。

一顾倾朝市,再顾国为虚。问女居安在,堂在城南居。

青楼临大巷,幽门结重枢。使君自南来,驷马立踟蹰。

遣吏谢贤女,岂可同行车。斯女长跪对,使君言何殊。

使君自有妇,贱妾有鄙夫。天地正厥位,愿君改其图。

疏影碧云斜。倘嫣生,茜色加。丹葩嫩节春无价。秦人种它。

王猷爱它。纤纤桃竹勾栏下。不争差。香筠苒弱,细碎贴朝霞。

六代俄然又一唐,青山坐阅几兴亡。
心知江左非王业,口说中原是帝乡。
落日有时登北固,春风吹梦过钱塘。
荆坟桧宅依然在,留与乌衣话短长。

老去身家不两存,俄看霜后萎芳荪。燕巢华屋垂新泪,马鬣空山感旧恩。

岂意十年重一面,却来千里与招魂。茑萝虽附潘杨未,未敢同声哭寝门。

鸡笼峰下万松山,中有游民天地闲。
左架虹腰上玄圃,右骑鳌背度飞关。
幽壑流泉喷三峡,衮衮桃花翻浪雪。
两山对峙锦屏开,嫣紫肥红仍炫白。
十里松风百哢琴,丹书一枕卧残春。
何人共结无生社,冉冉青鲵下玉麟。
九华突兀匡庐秃,幽深全似人盘谷。
怀山一夜鬓如霜,画作烟图入洛阳。
玉境那容凡骨洿,急草天章讯归路。
磨松琢石歌太平,亦表微臣报国恩。
决破玉龙太清池,满浸万顷碧琉璃。

不甘贫贱老延陵,每逐京华逸骥腾。茶酒味清情易引,尖叉韵险步难胜。

漫言待嫁贞于女,且托逃禅懒若僧。风雪锁窗欣过访,多君元著自超乘。

雨歇郊原马去迟,荒林斜日道傍碑。石人对笑此何世,山鸟如歌又一时。

侠骨夜残青草月,游魂春老白杨枝。他年此日逢寒食,麦饭香风知为谁。

拂石云离帚,尝茶月入铛。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