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陶(约公元812—约885年):字嵩伯,号三教布衣。《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五“陈陶”传作“岭南(一云鄱阳,一云剑浦)人”。然而从其《闽川梦归》等诗题,以及称建水(在今福建南平市东南,即闽江上游)一带山水为“家山”(《投赠福建路罗中丞》)来看,当是剑浦(今福建南平)人,而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或鄱阳(今江西波阳)只是他的祖籍。早年游学长安,善天文历象,尤工诗。举进士不第,遂恣游名山。唐宣宗大中(847—860年)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后不知所终。有诗十卷,已散佚,后人辑有《陈嵩伯诗集》一卷。
金影风光小洞天,蓝桥有路隔云烟。玉壶叩尽应能语,早晚光明照座边。
溪上春始还,微波动芳燠。树暖欲生烟,山明初过雨。
美人期不来,桂楫怨兰柱。伫立忽怀愁,渔歌起洲渚。
一团晴雪乱阶除,雨后名花入眼疏。春来春去天下似,不知何处是春居?
天为社稷启西平,手系胡王不计名。尚许推心销异物,岂烦笞背伏中行。
望春归,送春归,底事鹃声故故催,春归声亦悲。
烟霏霏,雨霏霏,谁卷湘帘杨柳西,帘前絮又飞。
自学山僧断鬼魔,何曾惯念阿弥陀。真如般若头头是,更喜波罗密法多。
秋高凉风厉,灏灵发清商。井梧一以堕,昼短夜渐长。
嗷嗷过鸣雁,唧唧乱啼螀。自起步中庭,夕露沾我裳。
沾裳岂足惜,感时空彷徨。
自是瀛洲第一人,玉浆麟脯几曾贫。想今尚秉千金帚,欲扫蓬莱海底尘。
茧足相从南极边,真机不落野狐涎。
策雨两三点,蛙鼓不能声。半篙海河水,九里苇根城。
暑重风仍湿,月圆潮倍生。柳阴到窗隙,花气满帘旌。
野寺钟声接五羊,扁舟晚泊近僧堂。天空海阔孤鸿夜,烟暝猿啼几树霜。
渔火乍明山月坠,征旗低拂海云长。飘蓬岁晚犹为客,何事天涯望故乡。
银烛澄辉,星毬熠熠。挥象管、淋漓香墨。舞霓裳,歌锦瑟,此乐难重得。
闲情堪惜。
蟾兔纾青,鱼龙吹碧。莫辜负、太平春陌。剔灯花,听玉漏,探紫姑消息。
嬉游永夕。
何年潭水翳林间,今有清光见此山。一任风来波不起,潭心可似老僧闲。
下堂君巳无忧色,辟谷吾非学异方。难觅醉乡嘲跛履,且凭毛颖话中肠。
合簪此日真无分,高兴他时尚可偿。漫有尊前好风景,已将诗力让刘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