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雨二首

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

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

卧闻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

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


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

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

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

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

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自从我来到黄州,已度过三个寒食时际。

年年爱惜春光想将它挽留,春天自管自归去不容人惋惜

今年又苦于连连阴雨,绵延两个月气候萧瑟一如秋季。

独卧在床听得雨打海棠,胭脂样花瓣像雪片凋落污泥。

造物主把艳丽的海棠偷偷背去,夜半的雨真有神力。

雨中海棠仿佛一位患病的少年,病愈时双鬓斑白已然老去。


春江暴涨仿佛要冲进门户,雨势凶猛袭来似乎没有穷已。

我的小屋宛如一叶渔舟,笼罩在濛濛水云里。

空空的厨房煮着些寒菜,潮湿的芦苇燃在破灶底。

哪还知道这一天竟然是寒食,却看见乌鸦衔来烧剩的纸币。

天子的宫门有九重,深远难以归去,祖上的坟茔遥隔万里不能吊祭。

我只想学阮籍作穷途痛哭,心头却似死灰并不想重新燃起。

注释

寒食:旧历清明节的前一天,是寒食节。

“两月”句:言两月来雨多春寒,萧瑟如秋。

胭脂雪:指海棠花瓣。

“暗中”两句:《庄子·大宗师》:“藏舟于壑,藏山于泽,谓之固矣。然夜半有力者负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这里用以喻海棠花谢,像是有力者夜半暗中负去。

何殊:何异。

不已:一作“未已”。

濛濛(méng):雨迷茫的样子。

庖(páo):厨房。寒菜:原特指冬季之菜,此系泛指。

“那知”二句:是说见乌衔纸才知道今天是寒食节日。见,一作“感”。

君门”句:宋玉《九辩》:“岂不郁陶而思君兮,君之门以九重。”注曰:“君门深邃,不可至也。”九重,指宫禁,极言其深远。

“坟墓”句:谓诗人祖坟在四川眉山,距黄州有万里之遥,欲吊不能。

“也拟”句:晋阮籍每走到一条路的尽头,就感慨的哭起来。这里隐言拟学阮籍途穷之哭。

死灰:指上面“乌衔纸”的纸钱灰,隐用汉韩安国的话,《史记·韩长孺传》:“安国坐法抵罪,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燃乎?’田甲曰:‘燃则溺之!’”

赏析

  第一首借寒食前后阴雨连绵、萧瑟如秋的景象,写出他悼惜芳春、悼惜年华似水的心情。诗人对海棠情有独钟,并多次在诗中借以自喻,其《寓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贵也》一诗中说:“陋邦何处得此花,无乃好事移西蜀?”且对自己与花“天涯流落俱可念”的共同命运,发出深深叹息。这首诗后段对海棠花谢的叹惋,也正是诗人自身命运的写照。他对横遭苦雨摧折而凋落的海棠,以“何殊病少年,病起头已白”的绝妙比喻,正是对自己横遭政治迫害、身心受到极大伤害的命运的借喻。

  假如说前一首诗表现贬谪之悲还较含蓄,第二首则是长歌当哭,宣泄了诗人心头无限的积郁。诗中先描写雨势凶猛,长江暴涨,似欲冲入诗人居所。而风雨飘摇之中,诗人的小屋如一叶渔舟,飘荡于水云之间的状况“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二句,描写物质生活的极度匮乏与艰难,表现了诗人在黄州时常迫于饥寒的窘况。诗人从前在京师、杭州等地,每逢寒食佳节,曾经有过许多赏心乐事,如今却只有满目萧条、满目凄凉,他不由得悲极而发出“那知是寒食”的设问。寒食、清明又是祭祖、扫墓的日子,看见“乌衔纸”,诗人这才恍悟,当前确实正是寒食节令,这故作回旋的笔墨,突显了诗人痛定思痛的心情。诗人以直抒胸臆的手法明言君门九重欲归不能,亲人坟墓远隔万里欲祭不可,于是篇末说是要学阮籍穷途之哭,又反用韩安国典,表示对政治的冷淡和忧谗畏讥的心情。

  在艺术特色上,《寒食雨二首》分别以入声韵与上声韵传达诗人苦闷的心境。通篇紧扣寒食节的主题。章法结构紧密,虚实相间。还以“空庖”、“寒菜”、“破灶”、“湿苇”等空寒物象,突现窘迫的物质生活;以“纸”、“坟墓”、“死灰”等死亡意象,渲染凄怆悲凉的基调,风格沉郁,显示出一种沉稳悲壮人格力量。但是,作者即使在“春江欲入户”的艰苦环境中,仍不失那份天真的童心。大水都快淹进门了。他还在想象“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的那种乐趣。这正是东坡独特、可爱的地方。他很少作愁苦的呻吟,更不会无病呻吟,还时不时展现几分幽默感,如“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小屋如渔舟,潆潆水云里”,几乎已经从忍受苦难升华为诙谐欣赏的态度了。

  贺裳《载酒园诗话》说诗人“黄州诗尤多不羁”,认为此诗“最为沉痛”。黄州时期,苏轼写了不少旷远清超的诗词,但这首诗实在写出了他最为真实、沉痛的内心感情。诗人手书此二诗的真迹至今犹存,也可见其对此二诗的重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三月寒食节。东坡依然处境艰难,生活凄凉。心情孤郁。经过险恶的政治斗争和牢狱的折磨,东坡的个性收敛了许多。这两首诗充分表现了这种心境平和之后的无奈和绝望。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闲上西楼供远望。一曲新声,巧媚谁家唱。独倚危栏听半饷。长江快泻澄无浪。
清泪恰同春水涨。拭尽重流,触事如何向。不觉黄昏灯已上。旧愁还是新愁样。
茫茫复茫茫,满眼皆埃尘。莫言白发多,茎茎是愁筋。
未达苦雕伪,及达多不仁。浅深与高低,尽能生棘榛。
茫茫四大愁杀人。
红桃处处春色,碧柳家家月明。楼上新妆待夜,
闺中独坐含情。芙蓉月下鱼戏,螮蝀天边雀声。
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我吟谢脁诗上语,朔风飒飒吹飞雨。
谢脁已没青山空,后来继之有殷公。
粉图珍裘五云色,晔如晴天散彩虹。
文章彪炳光陆离,应是素娥玉女之所为。
轻如松花落金粉,浓似苔锦含碧滋。
远山积翠横海岛,残霞飞丹映江草。
凝毫采掇花露容,几年功成夺天造。
故人赠我我不违,著令山水含清晖。
顿惊谢康乐,诗兴生我衣。
襟前林壑敛暝色,袖上云霞收夕霏。
群仙长叹惊此物,千崖万岭相萦郁。
身骑白鹿行飘飖,手翳紫芝笑披拂。
相如不足跨鹔鹴,王恭鹤氅安可方。
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
为君持此凌苍苍,上朝三十六玉皇。
下窥夫子不可及,矫首相思空断肠。

死者已矣存者散,故园惆怅不胜春。谏争袁盎新承召,坐啸孙登乐守贫。

往事悠悠同逝水,诸公衮衮共扶轮。杜陵流落江湖久,老向人间逐后尘。

南望黄河亦壮哉,吕梁之水如奔雷。飞流万里昆仑下,急峡千峰日夜摧。

汉署君为沧水使,徐方人识济川才。登临莫作观涛赋,恐有鱼龙处处哀。

竹叶低斟,相思无限,车前细问归期。织女牵牛,天河水界东西。

比似寄生天上,胜孤身、独活空闺。人言郎去,合欢不远,半夏当归。

徘徊郁金堂北,玳瑁床西。香烧龙麝,窗饰文犀。稿本拈来,缃囊故纸留题。

五味慵调,恹恹病、没药能医。从容待,乌头变白,枯柳生稊。

长公有名言,不可居无竹。仆仆斸苍苔,森森植寒玉。

声来书幌清,阴入酒杯绿。何须更晚食,此君足当肉。

鹊飞空绕树,月轮殊未圆。嫦娥望不出,桂枝犹隐残。

落照移楼影,浮光动暂澜。枥马悲笳吹,城乌啼塞寒。

传闻机杼妾,愁余衣服单。当秋络已脆,衔啼织复难。

敛眉虽不乐,舞剑强为欢。请谢函关吏,行当封一丸。

堂上传呼停绣襦,慈萱看此掌中珠。鹤眠积雪三三径,猩点消寒九九图。

月影清如今夜好,梅花香似去年无。眼前索笑随昆妹,博得欢颜韵不孤。

吾族白眉良,才华动洛阳。观光初入仕,应宿始为郎。
飞萤玩书籍,白凤吐文章。海卿逾往雅,河尹冠前张。
择才绥鄢郢,殊化被江湘。高楼临广陌,甲第敞通庄。
列馆邙山下,疏亭洛水傍。昌年赏丰陌,暇日悦林塘。
衣冠皆秀彦,罗绮尽名倡。隔岸闻歌度,临池见舞行。
门庭寒变色,棨戟日生光。穷阴方叆叇,杀气正苍茫。
感时兴盛作,晚岁共多伤。积德韦丞相,通神张子房。
吟草遍簪绂,逸韵合宫商。功名守留省,滥迹在文昌。
家园遥可见,台寺近相望。无庸乘侍谒,有暇共翱翔。
棣华依雁序,竹叶拂鸾觞。水坐怜秋月,山行弄晚芳。
恩华惭服冕,友爱勖垂堂。无由报天德,相顾咏时康。

学士新堂切禁垣,赏筵秩秩咏斯干。碧桃和露来天上,玉醴生香出大官。

棋局往来随胜负,投壶还激罄交欢。独怜沧海将归客,后会难期强自宽。

久客不得志,束装归旧山。
休争逆旅席,早觉主人颜。
意比溪云懒,形同秋水闲。
蜀中相共笑,扬子又空还。

奔雷漱玉向高秋,长伴神仙出众流。下得碧山终未足,待归沧海始应休。

云饶净色依依敛,猿傍寒声历历愁。别有千寻在何处,庐山南面虎溪头。

幽经秘箓弱水外,何以得到兹山中。
傥逢叔夜能相许,会伴长休学御风。

朝取饥蚕食,夜缝千里衣。复闻南陌上,日暮采莲归。

青苔覆寒井,红药间青薇。人生乐自极,良时徒见违。

何由及新燕,双双还共飞。

拂衣还入海鸥群,野趣傍人未许分。霜后疏篱开晚菊,雨馀深洞驻閒云。

新篘白酒时时醉,别院清香细细焚。老眼天留看胜事,芝兰庭下蔼奇芬。

鼻里音声耳里香,眼中咸淡舌玄黄。意能觉触身分别,冰室如春九夏凉。

梅峰孕秀,太仙翁、咫尺元宵三夕。盛德温温如玉粹,多少殊勋嘉绩。两拥朱幡,独清节,高谊真难屈。景疏堂下,台星长伴南极。
雅羡椿桂联芳,金章紫绶,拜舞欢声溢。福备宜高仁者寿,喜占人间八十。汉重申公,周登尚父,盛事今犹昔。九重注想,蒲车行聘遗逸。

伛偻溪头白发翁,暮年心事一枝筇。

山衔落日青横野,鸦起平沙黑蔽空。

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东山七月犹关念,未忍沉浮酒醆中。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