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人逃暑》讲述了郑人白天将席子移动到树阴下避暑,晚上由于月光下树的影子拉长了,郑人不是将席子铺在树下,而是和白天一样还移动到树阴里,离树干远了,其实已经毫无遮拦了,所以被露水湿身了。这则故事主要细节就是晚上睡在树阴下,不但不能避暑,反而湿身。二是找好讽刺角度,分析因果关系。这则寓言还告诉我们,外界条件是不断变化的,我们一定要随机应变,不要墨守成规,太死板了,要懂得变通。
李昉(925年-996年2月22日),字明远,汉族,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县)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相、文学家。后汉乾佑年间(948年)进士。累官至右拾遗、集贤殿修撰。后周时任集贤殿直学士、翰林学士。宋初为中书舍人。宋太宗时任参知政事、平章事。以特进、司空致仕,至道二年(996年)卒,年七十二,赠司徒,谥文正。李昉效法白居易诗风,为“白体诗”代表人物之一。典诰命共三十余年,曾参与编写宋代四大类书中的三部(《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有文集五十卷,今已佚。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碧江地没元相引,
黄鹤沙边亦少留。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泽国梅雨馀,衰年困蒸溽。高堂磨新砖,颇觉利腰足。
松根百尺井,两绠飞净渌。流觞聚儿童,一笑为捧腹。
清风信可御,刚气在岩麓。始知共此世,物外无三伏。
长歌入云去,不待弦管逐。西湖真西子,烟树点眉目。
涛江少酝藉,高浪翻雪屋。俯仰拊四海,百世飞鸟速。
远追钱氏馀,近吊祖侯躅。吾生如寄耳,寸晷轻尺玉。
谁似刘将军,逸韵谢边幅。千言一挥手,五车不再读。
春岩彩鸡舞,月峡哀猿哭。朝先啼鴃起,暮与寒螀续。
我老废吟哦,赖君时击触。从今事远览,发轫此幽谷。
清游得三昧,至乐谢五欲。莫作狂道士,气压刘师服。
披蓑登前冈,欲往藤被岭。新梢拂旧蓑,樛结不复整。
自笑林下阴,不如波中影。
太山之云朝触石,清阴油油丽空碧。尘生东田禾麦槁,季女呼嗟待膏泽。
北风吹空不成雨,中道无复见形迹。呜呼天高谁问天,人今相说谗风伯。
碧眼儿童誇绝伦,竞驰奔兔蹙飞尘。俯身捷下重冈去,空听弦歌不见人。
吴宫花草今何处,岩畔犹馀采香路。当年越女颜如花,莲舟荡漾双桨斜。
后宫罗绮照野水,鸳鸯作队随溪沙。六千君子一朝起,台上佳人委流水。
相逐鸱夷泛五湖,羞见荷花守红死。千年遗迹想依稀,过客唯应吊落晖。
诗人家傍采香径,不采秾香采紫芝。老入承明亲禁掖,暂辞扣砌还山泽。
洗砚池边访旧踪,樵翁溪友还相识。自怜软土滞年年,何时同泛香溪船?
士生堕尘网,窘若囚飞虫。思牵黄耳不可得,况欲云卧听松风。
何郎可怜人,耻与俗同调。不作穷愁懊恼诗,独抱青山坐长啸。
诛茅结屋傍林塘,石兰露菊秋风香。掉头万事一不顾,仰天白眼倾壶觞。
邈予坐阻窥幽躅,梦到东窗攀绿玉。裁诗寄似堂中人,为楷银钩写高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