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 ?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复习学过的知识,可从中获得新的见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孔子说:“看见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一样的缺点,有要改正。”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长处 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

  孔子说:“直到每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深刻含义:人们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也以松柏为喻,谈人应当具备坚毅的品格

  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

注释

子:先生,指孔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说:通假字,实意“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朋:上古朋和友是有区别的:同门(师)为朋,同志为友。

乐:与说有所区别。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缺少宾语。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愠:生气,发怒。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而:连词。(可译为并且)例:学而时习之。转折。(可译为却) 例:人不知而不愠。

亦: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

自:从。

知:了解。

曾子:曾子姓曾名参(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费县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 三省:多次反省。注: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多次检查;二是从多个方面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三:泛指多次。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忠:旧注曰: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信:旧注曰: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意思是:真诚、诚实 传不习:传(动词用做名词),旧注曰:“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与“学而时习之”的“习”字一样,指温习、实习、演习等。

吾:我。

日:每天。

三:多次。

省:检查,反省。

为:替。

谋:谋划。

忠:尽心尽力。

信:诚信。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旧的知识(形容词用作名词)。

而:连词,表顺承,就。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作为。

而:连词,表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这里指有害。

本意:危险。

女:通假字“女”通“汝”,你。

知:通“智”本字指“是知(通“智”)也”:通“智”聪明,智慧。

之:代孔子教的东西 诲:教,传授。

乎:语音助词。

由:仲由字(子路)(前542~前480)春秋时期鲁国卞(今山东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人,孔子得意门生,以政事见称。

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德才兼备的人。

焉:句末语气词。

必有我师焉: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焉,相当于“于之”,即“在其中”的意思。三:泛指多次;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之:字指择其善者而从之:代善者;之:字指其不善者而改之:代不善者。

士:有抱负的人。

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

毅:刚强,勇毅。

仁:这里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已:结束。

之:这里的之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变成偏正结构,不译或勉强译作“的”。

岁寒:一年中的寒冷季节,深冬 然后(古今词):然 ,后。意思是分开来解释的。

然,这样。

后,以后。

一言:一个字。

行:奉行。

其恕乎:其:大概,也许。恕: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喜欢,想。想要(做的事)。

施:施加。

其:大概。

逐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态度,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坚贞不屈。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乐”的解释

  不亦乐乎的“乐”不应该读yuè,而应该读lè。

  因为这个成语最早出自《论语》第一篇第一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朱熹的注释是:说,同悦;乐,音洛。《论语 雍也》中还有一句孔子的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朱熹注释也是:好,去声;乐,音洛。按今天的读音,“洛”字音luò。但在古代,作为快乐的“乐”和“洛”都属于入声“十一药”韵部(见《平水韵》),可见“洛”、“乐”的韵母一样,加上声母都是l,当然完全是同音字了。这在南方人是比较容易理解的,因为南方方言保留更多的古音,例如在福建的方言里,“洛”和“乐”发音完全一样,都读成lok。所以今天用普通话读,“不亦乐乎”中的“乐”也应该和“快乐”中的“乐”字一样,都读成lè。

  “乐”是多音字,除了读yuè(例:音乐)、lè(例:快乐)外,在《论语 雍也》篇中还有一处也有很多人读错:“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朱熹的注释是:知,去声。乐,上二字并五教反,喜好也。下一字音洛。“五教反”是指我国传统的拼音方法——“反切法”:取上一字的声母(也叫“声纽”,“五”字的声母是“疑”,相当于今天的y) ,与下一字的韵母(即“教”的韵母iao)拼读成yao。可见,在“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二句中,“乐”字作为“喜爱、喜欢”的意思时应该读yao。

  归纳起来,“乐”在古书中的读音主要有三种:(1)作名词用的意思是“音乐、乐器、乐工”等,音yuè。(2)作形容词用的意思是“喜悦、快乐”,音lè。(3)作动词用的意思是“喜爱、喜欢”,音yào。

文言知识

一、通假字

(1)不亦说(yuè)乎(“说”同“悦”,愉快。)

(2)诲女(rǔ)知之乎(“女”同“汝”,你。)

(3)是知(zhì)也。(“知”同“智”,聪明。)


二、词类活用

(1)学而时习之(时,时间名词用作状语,按一定的时间。)

(2)温故而知新.(故,形容词用作名词,学过的知识。)(新,形容词用作名词,新的体会,新的发现。)

(3)见贤思齐焉(贤,形容词用作名词,贤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三、古今异义

(1)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2)是知也(是,古义:这,这个,这样。今义:表示肯定判断的动词。)

(3)死而后已(已,古义:停止。今义:已经。)

(4)三人行(三,古义:表示多。今义:三,表示确数。)


四、一词多义

(1)而:

①表承接(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温故而.知新。)

②表转折,却(人不知而.不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知:

①了解(人不知.而不愠)

②领悟(温故而知.新)

③明白(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④同“智”,聪明。(是知.(zhì)也。)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省略句:

(1)可以(之)为师矣。

(2)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


3、固定句式:

不亦……说乎?(不亦……乎:不也是……吗?)

所涉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得无法形容。

【死而后已】:死了以后才停止。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指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见贤思齐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三人行,必有我师】:一些人中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学习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

【三省吾身】:省:检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从多个(三和九在文言文中有多个的意思。)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猜你喜欢
机谋时未有,多向弈棋销。已与山僧敌,无令海客饶。
静驱云阵起,疏点雁行遥。夜雨如相忆,松窗更见招。
昨日山中云,今朝山下雨。
牛羊没禾黍,蟋蟀促机杼。
磨刀洗盆瓮,社腊不胜数。
岂无聚歛吏,触手丞相怒。
思君气实充,不与短折类。
血死匪无由,恐是服椒罪。
君于药自深,何独此乎昧。
岂不闻仙人,饵菖得千岁。
朱栏明绿水,古柳照斜阳。
何处偏宜望,清涟对女郎。
晴檐荫虚白,夜灯耿閴寥。
自怜声吾伊,亦复如闻韶。

今夜风光堪爱。可惜那人不在。临行多是不曾留,故意将人怪。

双木架秋千,两下深深拜。条香烧尽纸成灰,莫把心儿坏。

石鼎无几然,团蒲有馀藉。山岚变寒凉,更挟清露下。

月干澹疏棂,风枝语良夜。为君赋招隐,自剔篝灯灺。

饥饭渭水旁,渴饮渭水流。大鱼绝饵去,小鱼不回头。

不知何王子,施施来上钩。

左侯居军中,叹息谓欧斋。屈指友朋间,才地有等差。

进士胜翰林,举人又过之。我不得进士,胜君或庶几。

欧斋奋然答:霞仙语益奇。举人何足道,卓绝惟秀才。

言次辄捧腹,季高怒竖眉。观君评制艺,折肱信良医。

少年求进士,得之特稍迟。风味如甘蔗,倒嚼境渐佳。

何可遽骄满,持将傲吾侪。不毂虽不德,自知背时宜。

三十罢应试,庚寅直至斯。誓抱季高说,不顾欧斋嗤。

君诗貌烦冤,内喜堪雪悲。官裹行相促,老苍仗头皮。

八股纵已亡,身受伏馀威。知君不忘故,得意还见思。

冷官远室足间关,疲马羸兵倦往还。局左卜居甘迫窄,城东寓迹谢宽閒。

短辕助载方衔惠,灵荈蠲烦愈厚颜。两腋风生家事少,并吟惭匪昔贤班。

江外昔分符,人皆咏裤襦。有书充栋宇,无屋远庖厨。

容膝渊明舍,饮瓢颜氏徒。莫言太清俭,本是列仙儒。

酒阑日隐树。
上客请调弦。
娇人挟瑟至。
逶迤未肯前。
旧爱今何在。
新声徒自怜。
有曲无人听。
徙倚高楼前。
徘徊映日照。
转侧被风吹。
徒为相思响。
伤春君不知。
月昏楼上坐。
含悲望别离。
已切空床怨。
复看花柳枝。

西风堕征雁,千里催归人。归心不可羁,况有堂上亲。

亲衰病且笃,望远尤含辛。纵抱四方志,畴能间天伦。

莫理宛溪棹,朝指姑溪滨。白日黯秋景,黄海虚前尘。

胜游岂不乐,聚散非无因。不见张季鹰,尚忆鲈与莼。

君来路。吾归路。来来去去何时住。公田关子竟何如,国事当时谁汝误。
雷州户。厓州户。人生会有相逢处。客中颇恨乏蒸羊,聊赠一篇长短句。
肉味鱼腥吃不妨,随宜茶饭守家常。
朝昏但莫为诸恶,底用金垆爇乳香。

七载栽培,灼灼桃花,颠风乱吹。记华堂执贽,花幡春暖,文窗问字,兰焰宵辉。

寒燠经心,趋承可意,绕膝依依似女儿。天难问,倏彩云影散,璧月轮亏。

韶颜娇映铢衣,桄梦里、相逢却道非。剩晨昏冥想,病姿婉娈,丹青留得,旧态依稀。

老鬓添霜,愁心对雨,诉与泉台知不知。凄凉况,向图中唤母,稚女娇痴。

有客棹扁舟,相逢不暂留。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官路生归兴,家林想旧游。临岐分手后,乘月过苏州。
杳杳波涛阅古今,四边无际莫知深。
润通晓月为清露,气入霜天作溟阴。
笠泽鲈肥人鱠玉,洞庭柑熟客分金。
风烟触目相招引,聊为停桡一楚吟。

融融春色海云东,峰点青螺晓日笼。树里楼台斜间绿,水边栏槛熌高红。

松声谡谡闻清梵,香气微微逗晚风。伫立溪桥心已远,不知身在画图中。

跪展遗容,伤哉吾母,如见当年。忆含毫想像,桐花窗下,整衣端坐,萱草栏边。

堂上含饴,阶前舞彩,十载悲欢仿佛间。儿偏愧,愧霞冠凤帔,何日重添。

思量经几团圞。叹忽地、音容便渺然。痛临岐针线,行时密密,隔江烽火,病后恹恹。

寥落倚闾,仓皇避地,衣带盈盈判各天。还慰藉,有朝温夕省,嗟仲能贤。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