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轩记

  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滥,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怜其无归也,许之。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莫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颜子以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乐,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为鲁司寇,下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无所不可,彼盖达者之事,而非学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阳苏辙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就下起了大雨。简州大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就在锦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来到往所的时候,房屋破败。没有安身之处。于是向郡府的长官作了报告,请求借用户部巡祭使衙门暂居。郡府长官同情我没有安身的地方,就答应了我的请求。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倾斜的房子,将倒塌的墙壁修好,又在厅事堂的东边盖了一间小屋。屋前种了二株杉树和上百棵竹子,作为我读书休息的处所。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以前由三个人来管。我来到这里时,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职离去,所有的事务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场上,卖盐沾酒,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买卖人,为尺寸的小利争执以尽我的职责。晚上回去已经精疲力尽,昏然睡去,第二天天亮了都不知道。然后又得出去工作,始终也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都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不禁使人内心产生一种无可奈何的苦笑。

  从前,我小的时候读书,(我)私下里曾经认为颜子吃粗茶淡饭、住偏僻简陋小巷的生活很奇怪,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即使不想从政做官,那么至少也应该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这样也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何至于贫穷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自从我来到筠州,每夭为盐米这些琐事操劳,一天都没有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繁杂琐碎的事务,回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去,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缠绕住而身不由己。从这以后才知道颜回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这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缘故啊!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沉醉在权势利益之中,为财帛子女经营,并以此为乐趣。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时候,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连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可以置之不顾,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学求道,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吗?至于孔子到列国去游说,最高的官职是做了鲁司寇,最低的时候还做过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触的官职,他都能做好。他所做的都是达者的事情,不是我们这些平常学者能够办到的“。

  我已经被贬谪在这里,虽然知道受职事的束缚不能离开,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同情可怜我,让我返回家乡,修建先人留下的破败家园,盖起简陋的房屋栖身。然后追求颜回安贫乐道的志趣,实现所向往的东轩之乐,优哉游哉,其乐无穷,以至不知老之将至。然而这不过是幻想,我是不敢有这样的希冀的。

  元丰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苏辙所作。

注释

以罪谪(zhé):文中指作者受苏轼的“乌台诗案”牵连遭贬。

监筠(jūn)州盐酒税:主管筠州的盐酒税务。筠州:今江西高安县。

筠水:今称锦江,赣江支流。

蔑(miè):灭。

败:毁。

俯:俯就,临近。

漘(chún):水边。

郡:郡守,此指知州。

假部使者府以居:求借户部按察使的衙门寄居。

无归:无处安身。

克支:支撑起。

欹(qī)斜:倾斜。

圮(pǐ]):倒塌。

罢去:离开。

事委于一:所有政事都由一任处理。

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市场的买卖人争微小的利益以效自己之力。寻尺:细小之物。自效:愿为别人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箪(dān)食瓢(piáo)饮:形容生活俭朴,贫困。

抱关击柝(tuò):守门打更的小官吏。

窭(jù):贫寒。

尘垢(gòu):尘世的污秽。

羁(jī)絷(zhí):束缚。

劫:约束、阻碍。

斗升之禄:小官的微薄体禄。

易穷饿:不以穷饮为意。

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即使南面称王之乐也不能超过它。南面之王:古以坐北面南为尊,故有南面称王之说。

区区:诚挚。

睎(xī):仰望、向上看。

桎(zhì)梏(gù):中国古代的一种刑具,在手上戴的为桎,在脚上戴的为梏。类似于近世的手铐脚镣。文中比喻束缚人之物。

环堵:四周环着每面一方丈的土墙。形容狭小、简陋的居室。

眉山苏辙:作者祖籍在河北赵郡栾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称“眉山苏辙”。

赏析

  这篇文章以东轩为发轫之契机,以颜渊精神自乐与生活自苦,作者与颜渊,俗士与德者、达者的多重对比为线索,推崇重道、求道与行道精神,立论高远,而推论人情人理,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全文先叙事,后就事生论,层次清楚、平实自然,语言简洁朴素,感情淳厚真实,寓忧愤于沉静,顿挫而不失淡泊

  文章既为《东轩记》,当然要先写东轩的建造。为些,文章先写到职后面临的困境。刚到筠州,大雨成灾,“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这些话语,以及暂借部使者府居住等,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刚到住所时的狼狈。既而事情一转,写建东轩,且“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以上写东轩建造的缘起和过程,其中重点反而是初到筠州时的一场水患,实以此曲折写出了贬谪之苦。

  时正推行新法,“市易法”即其中之一。作者始来筠州印想借东轩以宴休,可见对推行新法不是积极态度。然而这个工作“旧以三吏共事”,此时别二人又“适皆罢去”,俗务丛集于一身,这段逐日繁忙的景象,描写颇生动,当是切身之体会。文章把这与东轩的辟建和闲置相纠结,以“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收束,字里行间带着丝丝缕缕的悲切酸楚。

  文章从第二段起转入议论。作者将文思宕开,议论起了古代的颜回。过去自己曾有一种想法,以为颜回即使“抱关击柝”,也不致如此困窘,又不妨碍学问,何至自苦如此。既而言到筠州后吏事冗杂,根本不能做学问,才悟出颜回何以甘心贫窭。接着写到人生追求有层次,未得道前或以“子女玉帛”为乐,既得道后就变成了精神追求之乐。而自己今天却无暇读书,这对一个学者文人来说才是更大的痛苦。最后写今日的愿望。像孔子那样能上能下,对自己的地位一无所顾,自己是无法做到的。今日所希望的不过是放我回乡。然而连这一点恐怕也难以实现,表现了此时精神的痛苦与消沉。

  综上可见,《东轩记》虽然是为东轩建造而作,实际是反映被贬后的处境和心情。这篇文章突出的特色是迂余委折、文笔含蓄。园亭记多写宴休之乐,该文却是写被贬后的消沉和愤懑。文章落笔便见高潮,写始来筠州无以为家的窘状。后建起东轩,本以为可得“宴休之所”,不料吏事繁忙,又使自己无暇宴休,文笔曲折,且含蓄地表现了被贬小吏的酸辛和对推行新法的厌倦议论部分也是如此。先由不理解颜回何以箪食瓢饮的清苦写起,再写今日始知幻想俗事缠身而不害于学的天真。最后由赞孔子无论高下“无所不可”转而写到自己唯愿还乡。文章就是这样曲折而又含蓄地写出了自己此时的处境和心情。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作者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这年,在苏东坡贬滴湖北黄州任团练副使的同时,作者因牵连罪被贬往江西药州(今江西高安县)。当时正遇洪水泛滥,于是借部使者府开辟“东轩”,作为休息的地方。作者此时政治失意生活烦乱,于是写下这篇散文抒发心中的郁闷。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
昔日慵工记姓名,远劳辛苦写西京。
近来渐有临池兴,为报元常欲抗行。
户外荒园久不窥,桔槔已息汉阴机。
与鸡窠老略相似,微鹿门翁谁与归。
训俭家才支伏腊,力农田不问硗肥。
由来位重多忧责,未必沙堤胜石矶。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分袂情怀,快风一箭轻帆举。暮烟云浦。芳草斜阳路。
输与闲鸥,朝暮潮来去。空凝伫。小桥樊素。金屋春深处。

烽火丛中别弟兄,独看乡月几亏盈。万金信断秋山寂,千里人归春草荣。

雨涨波纹催过艗,风翻叶幄避行旌。机云入洛悲辛后,谁似张华倒屣迎。

汉上逢老翁,江口为僵尸。白发沾黄泥,遗骸集乌鸱。
机巧自此忘,精魄今何之。风吹钓竿折,鱼跃安能施。
白水明汀洲,菰蒲冒深陂。唯留扁舟影,系在长江湄。
突兀枯松枝,悠扬女萝丝。托身难凭依,生死焉相知。
遍观今时人,举世皆尔为。将军死重围,汉卒犹争驰。
百马同一衔,万轮同一规。名与身孰亲,君子宜固思。
柴门寒自闭,不识赏花心。
春笋翠如玉,为人拈绣针。
扶筇西去谩寻春,独学无人沐且熏。
便欲问津从桀溺,当时折槛愧朱云。
阴霾满目凭谁扫,芳草莲空未易耘。
家学定须兴尚父,威声一振九夷闻。

旌阳家世本神仙,拜月琼闺奏绿笺。欲跨紫鸾寻母去,芙蓉花满洞中天。

似燕身材称著绯,琵琶弟子性灵希。戏拈上客题花笔,学踏邻娥织素机。

桁下衣笼薰豆蔻,镜前香泽渍蔷薇。何曾房老能勾管,日暮西池斗草归。

黄金台下见归鸿,送别因君思不穷。白发庭闱千里隔,青云冠盖几时同。

政怜出牧难为守,犹喜平反独得公。乡郡近来非夙昔,岂无凋弊待春风。

隔岸长松疏柳,双溪一片湖光。
夜听渔舟共语,风吹菱芡时香。

飞泉千尺垂长虹,岚气散作烟空濛。秋林高下见村屋,古寺如听云间钟。

楼台依约烟树表,溪桥野艇行人小。西村画癖嗟余同,对此兴与秋天杳。

青天仰面。卧看浮云卷。苍狗白云千万变。都被幽人窥见。偶然梦到华胥。觉来花影扶疏。窗下鲁论谁诵,呼来共咏风雩。
栈阁横空杳霭间,登临酒罢怯凭阑。
露零万瓦交光渥,月挂千峰倒影寒。
谷煦如春居亦易,亭凉宜夏到乎难。
垂檐星斗方争席,好向天门刷羽翰。

少年何事远从军。马首日初曛。关山隔断家乡路,回首处,但见黄云。

带月一行哀雁,乘风万里飞尘。

茫茫塞草不知春。画角那堪闻。金闺总是书难寄,又何用、归梦频频。

几曲琵琶送酒,沙场自有红裙。

岁月复相从,中原起战烽。难违昔日志,未泯一时踪。

故国山河远,他乡幽恨重。葛衣宁敢弃,有逊鲁家佣。

神欲出,便收来。神返心中气自回。换丹元,朝玉台。
时运水,日搬柴。寸田一点是根_。这交梨,常种栽。
巴陵压酒洞庭春,楚女当垆劝客频。
莫上高楼望湖水,烟波二月已愁人。
阴云拂地散丝轻,长得为霖济物名。夜浦涨归天堑阔,
春风洒入御沟平。轩车几处归频湿,罗绮何人去欲生。
不及流他荷叶上,似珠无数转分明。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