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歌子·游赏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

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

注释

南歌子:《南歌子》是词牌名称之一,又名《南柯子》、《恨春宵》等。

游人:指游玩的人。出自苏轼《泛舟城南会者五人分韵赋诗得人皆苦炎字》:桥上游人夜未厌,共依水槛立风檐。

十三楼:宋代杭州名胜。出自吴自牧《梦梁录》卷一二《西湖》:“大佛头石山后名十三间楼,乃东坡守杭日多游此,今为相严院矣。“

竹西:扬州亭名。本句意谓杭州十三楼歌唱奏乐繁华,不必再羡慕前代扬州的竹西了。

扬州:淮河以南、长江流域东南地区,《周礼》称东南曰扬州。

菰黍(gūshǔ):指粽子。菰,本指茭白,此指裹棕的菰叶。

昌歜(chāngchù):宋时以菖蒲嫩茎切碎加盐以佐餐,名昌歜。

琼彝(yí):玉制的盛酒器皿。

玉舟:玉制的酒杯。出自苏轼《次韵赵景贶督两欧阳诗破陈酒戒》:“明当罚二子,已洗两玉舟。”

水调唱歌头:即唱水调歌头。傅本注:“水调曲颇广,谓之歌头,岂非首章之一解乎?白乐天六幺水调家家唱。”

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杭州的游赏之乐,但并非写全杭州或全西湖,而是写宋时杭州名胜十三楼。然而,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飘然欲仙的愉悦之感;同时,对比手法的运用也为此词增色不少,词中十三楼的美色就是通过与竹西亭的对比而突现出来的,省去了很多笔墨,却增添了强烈的艺术效果。此外,移情手法的运用也不可小看。作者利用眉峰与远山、目光与水波的相似,赋予远山和水波以人的感情,创造出“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迷人的艺术佳境。晚云为歌声而留步,自然也是一种移情,耐人品味。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是说作者与同伴面对旖旎的湖光山色,尽情听歌,开怀痛饮。歌女眉头黛色浓聚,就象远处苍翠的山峦;醉后眼波流动,就象湖中的滟滟水波。接着补叙一笔:“游人都上十三楼。”意即凡是来游西湖的人,没有不上十三楼的,此一动人场面就出现在十三楼上。为了写出十三楼的观览之胜,作者将古扬州的竹西亭拿来比衬:“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这里说只要一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古代扬州的竹西亭了,意即十三楼并不比竹西亭逊色。据《舆地纪胜》记载:“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得名于杜牧《题扬州禅智寺》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竹西亭为唐时名胜,向为游人羡慕。

  过片以后,极写自己和同伴于此间的游赏之乐。“菰黍连昌歜”,“菰黍”即粽子。“昌歜”为宋代一种食品。句意为他们宴会上食用的食品,材料普通而精致味美。“琼彝倒玉舟”,“彝”为贮酒器皿,“玉舟”即酒杯,句意为漂亮的酒壶,不断地往杯中倒酒。综上二句,意在表明他们游赏的目的不是为了口腹之欲,作烹龙炮凤的盛宴,而是贪恋湖山之美,追求精神上的愉快和满足。最后则以描写清歌曼唱满湖山作结:“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水调,相传为隋炀帝于汴渠开掘成功后所自制,唐时为大曲,凡大曲有歌头,水调歌头即裁截其歌头,另倚新声。此二句化用杜牧《扬州》“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但更富声情。意思是不知谁家唱起了水调一曲,歌喉宛转,音调悠扬,情满湖山,最后飘绕着近处的碧山而去,而傍晚的云彩却不肯流动,仿佛是被歌声所吸引而留步。

赏析二

  上阕以十三楼为主线,写词人欢饮和游人玩乐。起首“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写景状事,将楼边景物与游人之宴饮融为一体,极有趣味。作者采用移情手法,既写湖光山色之美妙,又暗含宴饮之欢乐。“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继续渲染盛况。作者写只要游人一登上十三楼,就不会再羡慕游览扬州竹西亭的唐人,虽未直接描写十三楼,其壮丽景观却呼之欲出。

  下阕以“歌声”为主线,继续写游乐“菰黍连昌歇,琼彝倒玉舟”写宴饮的酒食,衬托宴席的欢乐氛围,写游人尽兴之趣,隐含在湖光山色里心神俱醉,放浪形骸之意。

  “谁家水调唱歌头”,写在宴会上听人唱《水调歌头》曲。这歌声极其悠扬,“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在湖泊山峦之间缭绕不绝,就连傍晚的云霞都久久不肯散去,好像也被歌声吸引了一样。

  “眉峰与山”、“眼波与水”互为依托、交相辉映,成就了“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的绝妙境界,富有诗情画意。该词中比喻、拟人、对比之手法处处皆在,却化于无形,全词通畅绝妙、浑然天成。

  此词虽以写十三楼为中心,却也没有将这一名胜的风物作细致的刻画,而是运用写意的笔法,着意描绘听歌、饮酒等雅兴豪举,烘托出一种与自然同化的精神境界。

创作背景

  公元1090年(元祐五年),词人到杭州担任知州。在此期间词人游山玩水。端午节时词人与他的友人游览了杭州名胜十三楼,为了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以及感受,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瞻紫极,望玄穹。翘至恳,罄深衷。
听虽远,诚必通。垂厚泽,降云宫。
老病那堪岁月侵。霎时光景值千金。一生不负溪山债,百药难治书史淫。
随巧拙,任浮沈。人无同处面如心。不妨旧事从头记,要写行藏入笑林。

水墟花濑上彊村。双溪溜竹分。鬓丝供得十年尘。

飞泉清角巾。

拖瘦策,理空纶。重寻钓石温。年年含笑待归人。春山清净身。

绿杨垂手舞,黄鸟缓声歌。

深谷缘危磴,长林绕碧山。山中四时好,方外两翁閒。

身世青云上,尘埃大梦间。高情应笑我,才到却空还。

梵天银界谈非想,仙府瑶台恨隔尘。何事同云移绝境,不知高宴即良因。

林芳散漫装珠蕊,粉面光辉照玉人。别举一樽邀老伴,迎春送腊祇三旬。

寂寂长信晚,雀声喧洞房。蜘蛛网高阁,驳藓被长廊。

虚殿帘帷静,闲阶花蕊香。悠悠视日暮,还复守空床。

雷塘春雨绿波浓,古冢寒烟蔓草空。
斜日欲沉山色近,行人无处问隋宫。

君不见东京茅季伟,布褐躬耕具甘旨。烹鸡馈母供晨羞,却办草蔬为客礼。

北州高士郭林宗,一见惊嗟不能已。又不见唐朝董邵南,穷居行义无与比。

朝耕夜读养双亲,孝格天翁降祥祉。一时好事昌黎公,为作启诗歌盛美。

两君制行固已奇,姓名自足垂千祀。更有高贤为发挥,至今赫然在人耳。

几年见说西山汪,信义当时表闾里。只今家虽四壁空,却有贤孙祖风似。

力田养亲孝行高,千载董茅同一轨。孑然只影无妻儿,手自耔耘供滫瀡。

乃翁丧明三十年,膝下承颜不离跬。三时但务亲耕锄,一日何曾入城市。

朝朝敬问衣燠寒,旦旦谨察食丰菲。一畦早韭登春盘,五母黄鸡荐秋黍。

尽心自足为亲欢,岂必三牲八珍侈。谨身百不贻亲忧,父子熙熙和气里。

翁目虽瞽翁心怡,八十庞眉反儿齿。迩来瓶粟颇不悭,积善固宜天相只。

乡闾咏叹同一声,养志如君能有几。人有诗书君未学,我谓如君真学矣。

孝弟是乃百行先,为仁每必从此始。世人有亲不能养,浪著儒冠诚可耻。

何如汪君贫窭中,卓然合此秉彝理。拱辰山人孝义家,冰鉴可与郭韩拟。

闻君之风喜欲颠,挥洒龙蛇忽盈纸。诸君自感声气同,杂以清商间流徵。

既经名胜文发扬,一日传誇满桑梓。我虽病倦愧不文,亦作长谣绍貂尾。

安得是邦贤使君,特为蜚笺启丹扆。峨峨双表旌高门,题作西山汪孝子。

名配此山长不穷,来者人人为兴起。

破腊惊春意,凌寒试晓妆。
应嫌脂粉白,故染曲尘黄。
缀树蜂悬室,排筝雁着行。
团酥与凝蜡,难学是生香。
幽人厌城市,结屋近松萝。
一笛秋风急,千岩晚照多。
竹根邻叟醉,牛背牧儿歌。
笑杀青云友,朝绅换短蓑。

悬枕青山驿傍溪,繁华不让浙东西。高林楼阁画图出,绕郭峰峦屏障低。

桕烛迎春金字帖,香醪过夏瓮头泥。泊舟不寐思乡里,坐听滩声与鸟啼。

绣袜空中起,湘裙风外飞。
倒垂倭堕髻,妒杀路傍儿。
嘉树荫团团,团团露华白。
本自招摇山,植君青白宅。
不意凌寒姿,占此瑶墀隙。
高枝挂珠网,卑条敷绮席。
萋萋布叶阴,茸茸吐花积。
风飘远近香,月映盈亏魄。
既集佳丽人,亦招隐沦客。
幸承金樽荐,亲劳玉腕摘。
歌曲出玲珑,舞袖随宽窄。
条繁每罥钗,花落常点额。
戏羽必成双,栖禽无单只。
及此芳菲时,荷君千金惜。
不醉且淹留,看朱已成碧。
吴姬将白苎,裁为歌舞衣。
烛花铢铢夜凝辉,玉纤停弦宝瑟希。
舞筵络绎锦匝围,掌中参差燕双飞。
吴王正拥西施醉,月落江波未放归。

落花寂寂鸟双双,新竹成阴绿满窗。梦听潮声来枕上,几年不得到娄江。

万木已清霜,江边村事忙。
故溪黄稻熟,一夜梦中香。

夏半馀寒在,新秧绿未齐。僧归知有寺,水尽觉无溪。

疏径风行箨,空庭鸟篆泥。东郊有幽致,小暇一扶藜。

忆昔少年胆气粗,羞为弱女具眉须。张拳直欲撄猛虎,开眼何曾见俗夫。

年来英气消磨尽,事不能平唯有忍。时逢徭僚肆撞突,和颜温词谢不敏。

男儿胸中富甲兵,善藏其用用斯精。动在九天藏九地,机缄谁会测沈冥。

素冠白衣易水上,周身先已失屏障。好勇由来笑匹夫,北风萧萧空悲壮。

越人来燕作燕歌,慷慨激烈恨何多。有疾未必非君福,美玉正应山石磨。

与君美酒博君笑,丁宁莫学我年少。燕歌为我转和平,高筇从此生清妙。

何处寒蝉抱叶吟,日高风静响沉沉。无端清切惊残梦,暗引悲秋万里心。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