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花令·次马中玉韵

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

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我知道您的崇高品格有如得仙道的人,深冬不寒,盛夏不热。我们真像是千载相逢而别于旦夕之间的人。是我故意拿分别的话语来刺激您,想要看一看您的泪流满面的样子呀!

落花已追随回风而去,它本是无心逐风的,春莺懂得其中的真情啊。明天我就要踏上“归路”,走出钱塘西途了;从此之后,也就看不见春莺哀啼花落的地方了。

注释

木兰花令:词牌名,原唐教坊曲名。

马中玉:名瑊,山东茌平人。《苏轼诗集》卷三十三《次前韵答马忠玉》查注引《咸淳临安志》:“元祜五年八月,宣德郎马城自提点淮南西路刑狱,改两浙路提刑。”合注云:“绍圣三年知湖州,累知荆州,坐与黄庭坚善,置海州。”

仙骨:这里指马中玉。

无寒暑:不计年岁。《注坡词》云:“得仙道者,深冬不寒,盛夏不热。”

梨花枝上雨:比喻美人眼泪。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塘西:指钱塘西。

赏析

  上片开头云:“知君仙骨无寒暑。千载相逢犹旦暮。”词人首先表示了自己对挚友马中玉的尊敬和惜别之意。下文,词人对马中玉于己的难舍难分之情,又做了最“知己”的表述:“故将别语恼佳人,欲看梨花枝上雨。”“故将”二字,用语极其巧妙,词人明知马中玉对自己的感情,一旦分手,必定会流泪哭泣,却故意用诙谐语气调侃友人。是词人为打破与马中玉分手时的难堪局面,而故意用分别的话语来挑逗对方使他落了泪。这就是说,词人把勾起友人抛洒惜别眼泪的罪责,归在自己身上了。其实,词人行为的实质,正是用诙谐之语去安慰对方,是故意把分手时滚涌眼泪的情感淡化下来,从此可以看到词人对友人的挚爱之情,是非常的深切真诚。

  下片“落花已逐回风去。花本无心莺自诉。”则着重转向了对自己内心的描写。词人把自己离杭赴京的处境比作了“落花”,说它的凋落花瓣已经被回风吹逐而去了。其实,落花本是无心逐风的,只是自己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有那花枝上的春莺懂得其中真情,它站在枝头上啾啾哀鸣,正在倾诉着内心的烦恼——词章以物观我,逸笔韵远,发人深思。末二句则痛书别去:“明朝归路下塘西,不见莺啼花落处。”词的感情直泻而下,有如山洪奔腾无可挽阻。这词情正与马中玉赠行词之“从今宁忍看西湖,抬眼尽成肠断处”遥相呼应,读之令人潸然泪下。

  这是一首作答词,全词赋陈铺叙,又寄托感发;意内言外,而回荡反复。给人以真挚自然,悲从中起的艺术感受。

创作背景

  元祐六年(1091年)辛未春三月,东坡守杭任满,奉召还朝,友人马中玉时任两浙路提刑,正在杭州,赋《木兰花令》词赠行,苏轼乃赋此词作答。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平生白云意,疲苶愧为雄。君王谬殊宠,旌节此从戎。
挼绳当系虏,单马岂邀功。孤剑将何托,长谣塞上风。
大圣威灵地,安公宴坐踪。未知长寂默,不见久从容。
塔影高群木,江声压暮钟。此游幽胜后,来梦亦应重。
刳木出吴楚,危槎百余尺。
疾风吹片帆,日暮千里隔。
别时酒犹在,已为异乡客。
思君不可得,愁见江水碧。

老郑空同客,长歌北海尊。十年旧宾友,谁到李邕门。

天地频回首,江湖一旅魂。关城独归雁,风色傍黄昏。

边鸿过尽背枕卧,弟侄无书忧胆破。
蛩声更苦不忍闻,半夜起来塞耳坐。
老眼日昏昏,华发日萧萧。
不死竟何待,理合葬荒郊。
荒郊何所有,四面俱岧峣。
荣木望秋落,亦已成枯条。
青松为我夕,白石为我朝。
仍幸二亲墓,相去无几何。
今得从之游,欢喜如还家。
我心既欢喜,安用挽者歌。
有人来奠我,但问山之阿。

客来山雨鸣涧,客去山翁醉眠。花外晴云霭霭,竹边秋月娟娟。

墙垂薜荔,砌上莓苔,愁痕刚界朱栏。杏白梨红,次第做尽春寒。

曲池抱阶如镜,问何人、照影窗前。斜阳地,指茸茸翠草,曾阁秋千。

我本伤春狂客,趁蝶帘燕户,钿坠筝筵。载酒迟来,花间谁擘蛮笺。

红楼只今已改,觅残题、犹在屏山。归去晚,听东风,盈路杜鹃。

羲皇本多事,横空为一画。遂为文字祖,后来纷简策。

贻祸到秦焰,诗书受奇厄。汉兴稍搜辑,残缺良可惜。

作者东西京,自是竞纂释。各为一家言,牛要几千尺。

历代有撰著,纯杂理须辟。胜国重淹雅,名藩富经籍。

下逮学士家,典坟亦充积。所嗟时文兴,古书相捍隔。

盈箱未必窥,但取耳目赫。四海莽多故,遗编毁兵革。

余尝入三馆,颠倒触履迹。散乱无全书,饥鼠饱永夕。

牙签悉断割,缥缃为地席。小胥间盗窃,千万无什百。

余欲叫九阍,笑者颇啧啧。执卷发长喟,谁为共考覈。

归来蓬户下,敝簏恣怡怿。妄想宛委山,渔猎快夙癖。

但愁十指短,难探海中璧。古人目十行,一览不再绎。

我读未终卷,记忆悔忙迫。聪明天所限,人事况役役。

意欲专一经,守约或有益。藏书羡黄子,塞屋地苦窄。

浩瀚六万卷,丹铅尽先泽。父书既善读,而且保乱逆。

江山有变迁,此书无改易。黄子固多才,孝思实无射。

他时购遗书,造君千顷宅。不须鼍错来,边生吐胸膈。

发君四库藏,光辉照金石。

朝润郅支膏,暮泽楼兰血。何如沉土中,蚀为无用铁。

行必有师,进之以礼。
昭昭君子心,对面风波起。

苍龙将雨出山来,天为生灵息祸灾。甘泽既能随愿足,片云未必为诗催。

稻畦已溢平畴水,蕙帐仍轰动地雷。剩欲搆亭题志喜,只疑人怪老坡才。

人生本无累,世路自羁鞅。悠悠尘中境,翳翳霞外想。

苏门有佳处,怅望不得往。遥知西山下,烟雨薇蕨长。

有愿神莫违,谁谓河水广。梦逐西飞鸟,一夕骑眇莽。

与君同避世,老眼阅桑田。洒泪登台日,编书闭阁年。

花询兰里发,月忆鉴湖圆。可得还江上,来寻咏史船。

亲恩犹昊天,欲报嗟罔极。菽水宜届期,庶以供子职。

胡为簪缨縻,一别千里隔。音问旷星霜,定省隳朝夕。

虽怀翩鵻念,驰驱竟何益。几回陟高冈,引睇楚山碧。

亲容不及睹,空见孤云白。誓欲远从之,恨无冲霄翼。

矧兹王事劳,鞅掌不遑息。君亲致匪殊,忠孝道本一。

不见狄怀英,声名独辉赫。愿言企前修,千载扬休绩。

一叶栖何处,黄昏泊浅滩。渔灯穿树细,秋月漾波寒。

梦绕关河回,心随驿路宽。棹歌中夜起,离思渺无端。

内外中间,觅罪不得。
瞌睡醒来,眼睛突出。
一从归去皖公山,直至如今没踪迹。
形秀日,七转任飞腾。幽静深岩图宴坐,息无来往气坚凝。却粒着其能。
生成火,返本气澄清。九候浴时开地户,月中取火日求冰。五内换重新。
姑苏城边杨柳丝,千丝万丝垂参差。
柳丝虽长不禁手,难织回文锦字诗。

寒香侵客梦,爱此玉兰枝。兰香描不得,客心醒自知。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