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月轩记

  昔予游庐山,见隐者焉。为予言性命之理曰:“性犹日也,身犹月也。”予疑而诘之,则曰:“人始有性而已,性之所寓为身天始有日而已,日之所寓为月。日出于东,方其出也,万物咸赖焉:有目者以视,有手者以执,有足者以履。至于山石草木,亦非日不遂。及其入也,天下黯然,无物不废。然日则未始有变也。惟其所寓,则有盈阙,一盈一阙者月也。惟性亦然,出生入死,出而生者未尝增也,入而死者未尝耗也,性一而已。惟其所寓,则有死生,一生一死者身也。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身与月皆然。古之治术者知之,故日出于卯谓之命,月之所在谓之身。日入地中,虽未尝变,而不为世用复出于东,然后物无不睹,非命而何?月不自明,由日以为明。以日之远近为月之盈阙,非身而何?此术也,而合于道。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

  予异其言,而志之久矣。筑室于斯,辟其东南为小轩,轩之前廓然无障,几与天际。每月之望,开户以须月之至。月入吾轩,则吾坐于轩上,与之徘徊而不去。一夕,举酒延客,道隐者之语,客漫不喻,曰“吾尝治术矣,初不闻是说也。”予为之反复其理,客徐悟曰:“唯唯。”因志其言于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过去我游览庐山,在那里见到一位隐居的人。他给我谈论性命之学的理论时说:“性好比是太阳,身体好比是月亮。”我怀疑这种说法,就追问他,他就说:“人起初只有性罢了,性所寄居的地方是身体。天起初只有太阳而已,太阳所寄托的物体是月亮。太阳从东方升起,当它升起时,万物都依赖于它:有眼睛的人都可以看见物体,有手的人都可以握持东西,有脚的人都可以行走。至于山石草木,也是没有太阳就不能存在和生长。到了太阳落下去的时候,天下一片黑暗,万物没有不废止的。然而太阳却从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它所寄托的物体,就有圆满和缺损,这一圆一缺的物体就是月亮。性也是这样。伴随生命而出,又伴随死亡而入。出生时,未曾有所增加,死亡后也未曾有所减损,性始终如一,保持不变而已。只是它所寄居的身体,却有死和生,一生一死的是身体。虽然有生有死,然而这个死亡了,那个又出生了,从不曾停息下来。身体和月亮都一样。古代研究学说的人懂得这个道理,所以太阳在卯时升起称之为命,月亮所在之处称作身。太阳落入地下,虽然不曾变化,却不被世人所利用;又从东方升起,然后万物没有看不见的。不是命又是什么呢?月亮自己不发出光亮,由太阳的光才得以明亮。因为太阳远近造成月亮的圆缺,不是身体,又是什么呢?这种学说,是符合于道的。世上研究这种学说的人对以上说法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

  我认为他的言论很奇异,念念不忘已很久了。在这里建了座房屋,把它的东南面开辟出来作为小轩,轩的前面空阔一片,没有遮挡的东西,几乎与天边相接,每个月的十五,打开门等着月亮的到来。月光照进我的小轩,我就坐在轩上,同它一道徘徊不离去。一天晚上,我置办酒宴请客,说出庐山隐居之人的话,客人完全不明白,他说:“我曾经研究过这类学说,但在这之前还没有听到这种说法。”我替他反复讲解那种道理,客人慢慢领悟道:“是啊,是啊。”于是我把隐居之人的言论题记在小轩的壁上。

注释

昔:过去,以前。

隐者:隐居的人。焉:兼词,于是,在那里。

性命之理:性和命的道理,即性命之学,道学基本理论之一。

犹:犹如,好似。

诘:责问,追问。

寓:寄居,寄托。

咸:全部,都。赖:依赖,依靠。焉:于是,于彼。

执:握,持。

履:踏,踩。

遂:顺利地长成,这里是得以存在、生长的意思。

黯然:黑暗的样子。

废:停止,衰败。

盈:充满,引申为圆满。阙:通“缺”,缺少,缺损。

亦然:也是这样。未尝:不曾。

增:增长,增多。

耗:损耗,减损。

一:始终如一,保持不变。

息:停止。

治:治理,研究。术:思想,学说。

卯:十二时辰之一,等于现今的早晨五点到七点。

不为世用:不被世上人所利用。

睹:看见。

非命而何:不是命,又是什么呢。

明:发光。

异: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异,奇妙。

志:心中记住。

斯:这里。辟:开辟。

轩:堂前屋檐下的平台。

廓然:空阔、广大的样子。障:障碍,挡住的东西。

几:几乎,差不多。天际:天边。

望:指月光满盈时,即农历每月十五日。

须:等待。

徘徊:来回地走。去:离去,离开。

延:引进,迎接,引中为邀请。

道:说。

漫:遍,都,完全。喻:明白。

初:先前,此前。

反复其理:反复地讲解那种道理。

徐悟:慢慢领悟。

唯唯:谦恭的应答声。

赏析

  这是一篇谈“性”论“道”的文章。文中的庐山隐者,实是一位道家人物,他讲的“日”“月”“生”“死”,反复变化,就是在阐明道家(老子)的理论。道学被后人称为“性命之学”。第一段记载庐山隐者畅谈道家的性命之理的言论,通过作者的诘疑,引发对道家理论的探讨阐发;第二段写作者将这篇记文题于待月轩壁上的缘由。这篇文章目的在阐发道家的玄理,而“道”是深奥、抽象的。作者运用比喻束贯穿全文说理,扣住“性犹日也,身犹月也”的中心来论述,这就将抽象、隐晦而难懂的哲理表达得比较清楚明白了,后一部分记事简洁而生动,对话之情景如在目前。

  全篇文章,主要部分是记庐山隐者的话。“性犹日也,身犹月也”是全篇议论的中心。用比喻来讲道理,是议论文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好处,是用常见易知的事物,来比附所要讲的难于理解的道理。他说人的“性”是依附于“身”来表现的,“日”之性是依附于“月”来表现的。文章既以日、月之出入与盈阙来打比方,就先将喻体讲清楚。日出则万物皆遂,日入则万物皆废;太阳虽然有出有人,但太阳是没有变化的。月虽然有盈有阙,它只是证明日的不变,不变就是一,“性一而已”。接下去讲“身”,“身”当然是人,人有生有死,“虽有生死,然而死此生彼,未尝息也。”就好比月亮有盈有阙,循环不止。这就是“道”,也就是道家“无一有一无”的循环论。在论述了生死不息的正题之后,庐山隐者说:“世之治术者知其说,不知其所以说也。”归根到底,“日”的出入,“月”的盈阙,“人”的生死,都是合于“道”的,世界没有增长,没有消耗,“性一而已”,“道”也是永恒不变的。

  老子的哲学思想,说到底是客观唯心论,这些道理,在隐者的讲述里,是玄而又玄的。难怪在苏辙讲给友人时,“客漫不喻”,就是客人听的很糊涂,经反复解释,最后客人也不便再说其他了,只好“唯唯”算了。苏辙之所以给他的小轩命名为“待月轩”,正是他从道家的玄理中取来的。

创作背景

  苏辙相信道家学说。他游览庐山后,对庐山隐者的一番话,常记不忘,并且反反复复地向友人宣传,还把隐者的话,记在他那“待月轩”的墙上,并为此作记。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
  猜你喜欢
西看叠嶂几千重,秀色孤标此一峰。丹灶久闲荒宿草,
碧潭深处有潜龙。灵仙已去空岩室,到客唯闻古寺钟。
远对白云幽隐在,年年不离旧杉松。
灭项兴刘如覆手,绝秦昌汉若更棋。
卷舒天下坐筹日,锻炼心源辟谷时。
黄石公传天是用,赤松子伴更何为。
如君才业求其比,今古相望不记谁。

送人亭上别,被马枥中嘶。漠漠村烟起,离离岭树齐。

落星侵晓没,残月半山低。

嗟我去国久,得君如得归。
今君舍我去,从此故人稀。
不惜故人稀,但恐晤语非。
佳人西方子,佩服贝与玑。
宛兮若处女,未始识户扉。
何必识户扉,潜玉有光辉。

远山如梦雾如痴,湖面风来酒面吹。不见故人闻旧曲,水西楼下立多时。

千金匕首土花斑,儿女恩仇事等闲。他日与君论剑术,要离冢畔买青山。

寻常意绪任郎猜,肯信全无笑口开。今夕客窗孤烛畔,取侬情味细尝来。

红深翠浅浣花春,投老相逢过所欣。有许精神宜半睡,无多酝藉莫全醺。

涵渟芳露精饶月,笼护晴晖不碍云。成就化工真富贵,天香更与牡丹分。

远游跻剑阁,长想属天台。万里隔三载,此邦余重来。
音容旷不睹,梦寐殊悠哉。边郡饶藉藉,晚庭正回回。
喜传上都封,因促傍吏开。向悟海盐客,已而梁木摧。
变衣寝门外,挥涕少城隈。却记分明得,犹持委曲猜。
师儒昔训奖,仲季时童孩。服义题书箧,邀欢泛酒杯。
暂令风雨散,仍迫岁时回。其道惟正直,其人信美偲。
白头还作尉,黄绶固非才。可叹悬蛇疾,先贻问鵩灾。
故乡闭穷壤,宿草生寒荄.零落九原去,蹉跎四序催。
曩期冬赠橘,今哭夏成梅。执礼谁为赗,居常不徇财。
北登嵔gF坂,东望姑苏台。天路本悬绝,江波复溯洄。
念孤心易断,追往恨艰裁。不遂卿将伯,孰云陈与雷。
吾衰亦如此,夫子复何哀。

路隔苍苔卒未通,泉花如发玉濛濛。蛟浮海近云窗湿,蚊怯山寒葛帐空。

高枕不知秋水上,开门忽见暮帆东。物华万态俱忘我,北望惟心一寸红。

承制摛毫玉殿头,清平乐府擅风流。名花倾国能相妒,得宠翻遗失宠忧。

汉祖龙飞日,真人豹隐中。
纶音来蓟北,驿傅起江东。
圣德深弘教,玄门厚植功。
垂衣轩帝治,间道广成风。
南梦符坤极,鸿门建震宫。
雨敷皇泽意,雪应紫宸衷。
白玉刊章重,黄金范櫑雄。
制词天藻叠,冠佩露华浓。
宣室繁釐受,高禖敬祀恭。
严斋迎景祚,正念格晨穹。
宇宙枢机运,雷埏寂默通。
扈骖灯从近,恩麦上方隆。
裔演留侯系,经开柱史蒙。
五朝膺埚渥,百辟仰精忠。
宗戚支封盛,师生录秩崇。
力辞君九锡,道适爵三公。
第宅仙官府,逍遥绮皓翁。
漆园春未老,蓬岛药何穷。
诏下瑶京鹤,神升绛嵌虹。
自期冲举去,谁识寿龄终。
霄驾烟霞远,星坛杖屡空。
图谷曾翰苑,遗迹漫崆峒。
太上元无象,微谣讵得工。
独存清净化,为国致年岂。

高人遗世情,抗志谢圭组。几闻田隐君,出山见人主。

韬迹依林泉,阒寂如太古。夷然万乘前,仍作烟霞语。

敝庐寄嵩阳,一廛蔽风雨。晚结由东邻,高踪追负黍。

束帛遍幽岩,斯人独冲举。山空猿鹤愁,白云莽残础。

舞雩春服浴沂侣,社饮衣蓑学稼翁。可士可农随地乐,此心无处不春风。

烟波空阔岸低回,草绿花红处处堆。
一片湖光分岛溆,四边山色入楼台。
从来未有吾民乐,此地欣逢刺史来。
目断鄞江何日到,京师只得画图开。

篷底远山叠叠,船头新水滔滔。烟暖已舒岸柳,春寒未放溪桃。

浮世空嗟扰扰,逝川莫驻滔滔。且从远老栽藕,肯学刘郎种桃。

独树村边落照,短篷江上回风。沙草微含烟碧,溪花半带雨红。

吟处有山有水,归程无雨无风。何须竹叶浮绿,自喜灯花吐红。

夜泊歌邀明月,晓行帆送东风。峨峨山殿衔碧,隐隐驿楼露红。

客路柳条拂露,官河荇带牵风。渔艇横浮萍绿,酒旗斜映桃红。

风岸青摇弱蔓,露汀绿蔼芳条。赋诗已盈一箧,客路才远数朝。

人家竹里树里,客路山边水边。夜榜桅头挂月,晨炊船尾生烟。

钟动锡山驿外,帆收浒墅桥边。两岸晓风残月,几家古木寒烟。

天台山下两诗仙,剪雾裁冰五十年。
耘业三间千古意,饭牛数集几人传。
半江明月曾同赋,一段清风岂偶然。
匹马冲寒西驿路,碧云苒苒思绵绵。
幽人自爱山中宿,又近葛洪丹井西。
窗中有个长松树,半夜子规来上啼。

等閒荣谢已愁闻,况话三公极宠身。青史尚为今世事,朱门不是旧时人。

文章散入诸蕃口,花药留添上国春。生死交情浑易见,有谁过此为沾巾。

翻翻绣袖上红姻,舞姬犹是旧精神。
坐中莫怪无欢意,我与将军是故人。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