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日高照锦官城头,朝霞把散花楼染得光彩夺目。楼上的窗棂闪耀着金色光辉,门上的彩绘像锦绣一样美丽。
珍珠串成的门帘悬挂在银色的帘钩上,凌云欲飞的楼梯升起在碧绿的树丛中。
站在楼头,放眼四望,一切忧愁愤懑的情绪都一扫而空了。
昏暗的暮雨潇潇飘向三峡,满江的春水环绕着双流城。
今天我来此登楼而望,简直就是在九重天之上游览。
锦城散花楼:锦城为成都的别称,又称锦里;散花楼,一名锦楼,为隋末蜀王杨秀所建,故址在今成都市区东北隅。
金窗、绣户:装饰华美的门窗。
珠箔(bó):即珠帘。用珍珠缀饰的帘子。银钩:玉制之钩。银:一作“琼”。
飞梯:即高梯,指通往高处的台阶。
忧:一作“愁”。
三峡:指长江三峡。其说不一,今以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为三峡,在四川奉节至湖北宜昌之间。
双流:县名。属成都府,因以县在二江(郫江、流江)之间,故得名双流,即今四川省双流县。
全诗的大意是:在旭日初升霞光映照下,散花楼更显金碧辉煌、富丽堂皇。高梯入云,楼接霄汉,气象雄伟。诗人极目云天,心旷神怡,因而留连忘返。遥看潇潇暮雨飘洒向三峡,俯视春江绕城,景物尽收眼底。散花楼的美景竟然使诗人陶醉了。在此之后,诗人就要东行,前往三峡了。此时登楼竟如在九天云霄之上游玩。
诗人没有描写散花楼的建筑规模、营造特点、位置与布局等,而是通过金窗、绣户、珠箔、银钩、飞梯等器物的色、光、形、态的变化和辉映,显现出散花楼的高雅别致,宏伟壮观。“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这两句诗对仗修辞手法的运用,把初日临照下的锦城散花楼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全诗仅有这两句不合格律,如果去掉这两句,此诗就相当于一首五言律诗了。而这两句在诗中非常重要,可以说是“诗眼”。前句的意象构成一幅十分鲜明的画面,后句写出了诗人的快意之感,这两句初步显示了李白极端夸张笔法的感染力。末句“如上九天游”则是再次抒发登楼的愉悦之情。
综观全诗,形象鲜明,意境飘逸,情景真切,开合自然。不仅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而且给人以思想上的启迪。虽属年少之作,已经显示了李白的诗歌天才,大手笔已见端倪,不是人尽能为之的。当时苏梃就称赞李白有雏凤之态。
这首诗是李白青年时期的作品,是李白最早创作的诗歌之一。关于此诗的具体创作时间有两种说法:詹福瑞、刘崇德、葛景春等认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20年)春初游成都时;裴斐《李白年谱简编》则认为此诗是李白在开元十年(722年)重游成都时所作。
雪里佳人特地来。红裙翠袖小弓鞋。杨花飞处牡丹开。
佛氏解为银世界,仙家幻作玉楼台。王猷访戴棹休回。
重华昔向苍梧死。羽亦重瞳子。至今舞草号虞兮。可似黄陵斑竹泣湘妃。
君王莫恨江东小。暖日花光好。开时常对杜鹃红。一样暗伤亡国月明中。
东岭上头多树木,猛虎藏威白昼伏。西潭水深鱼鳖多,下有长蛟绝网罗。
渔郎樵夫各生计,相逢共嗟太平世。两毒所恃期永年,山根地轴暗相连。
背罾腰斧每聚散,回首茅茨炊烟断。妻子菜色饥尚可,户口办钱愁杀我。
问天不言空苍茫,四郊落叶正风霜。
流光能博几何欢,衿契相从慰岁寒。底事沧洲不成趣,闻来须放酒杯宽。
前生未了妄缘深,薄宦相萦负夙心。只见渊明能印弃,谁知居士解舟沈。
穷通荣辱皆真梦,毁誉称讥尽假音。中隐冷官闲况味,归心无日不山林。
求人谀鬼果何为,翻忆谋亲入仕时。寄谢韩公莫相挽,山妻元不解啼饥。
几日不出门,花开已如许。锦绣薄流霞,胭脂透疏雨。
煖生蝴蝶梦,风淡鸳鸯浦。底事远游人,鸥边荡柔橹。
女萝本微薄,得依松柏枝。繁英何蕊蕊,密叶以萋萋。
朝蒙庆云惠,夕被渥露滋。哀此小草心,自谓终不移。
阴阳有变化,祸福自相基。凄寒变春旭,杲日忽阴霾。
朔风振林莽,乔木难独持。松柏既摧败,女萝亦离披。
流潦凋翠采,春日委青荑。薄祜由天启,知命复何疑。
感此聊自慰,同归亮有期。森森千尺松,停停自偃盖。
陵谷有变迁,此木独不改。既负栋梁材,岂辞剪与败。
谁知岁寒姿,未足美人睐。兰蕙吐异香,云霞焕奇采。
回首语寒松,持节将焉待。
结屋依山麓,衣冠尚古风。醉人千日酒,扶杖百年翁。
云起山松绿,风回野烧红。谁云避世者,犹自在崆峒。
太白祠东访柳塘,倾尊促膝话偏长。是湖久幻为城郭,此地翻疑作夜郎。
两部新诗开混沌,千年后死著文章。楼船偪上心加雪,莫使浮云咏凤凰。
作吏三年,似仙去、玉鞭西骤。看父老、攀辕卧辙,使君知否。
粉署含香风调美,玉堂彩笔需君久。想金莲、草敕晚归来,偎红袖。
知颇忆,山中友。曾醉倒,田间酒。叹十年交态,披襟握手。
戴笠乘车吾与汝,九州四海情何有。倘他时、相遇或相呼,王曰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