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秀歌

先秦·佚名

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麦子吐穗,竖起尖尖麦芒;枝叶光润,庄稼茁壮生长。

哦,那个顽劣的浑小子啊,不愿意同我友好交往。

注释

麦秀:指麦子秀发而未实。

渐(jiān)渐:形容麦芒是形状。《古乐府》卷九作“蔪(jiān)蔪”。

禾黍(shǔ):泛指黍稷稻麦等粮食作物。油油:形容浓密而饱满润泽的样子。

彼:那。狡(jiǎo)童:美少年。这里是贬称,后借指壮狡昏乱的国君。《诗经·郑风》有《狡童》篇,内容与此无涉。

不与我好(hǎo)兮:《尚书大传》作“不我好仇”。《御览》、乐府同。《文选》注作“不我好”。

赏析

  《麦秀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文人诗。在此之前,据传夏启曾作有《九辨》《九问》,其词早已失传,夏商之际有《刺奢篇》,但作者已失考。

  《麦秀歌》是富于感情而为血和泪的文学,它抒发了作者对殷纣王不听劝谏反而加害忠良的痛苦、愤懑心情。“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麦子吐穗,禾黍茁壮,本是一番喜人的丰收景象。然而,对于亡国之人,感念故国的覆灭,心头自别有一种滋味。这种可贵的故土情愫,曾引起历代无数仁人志士的深切共鸣。晋文学家向秀《思旧赋》谓:“瞻旷野之萧条兮,息余驾乎城隅。践二子之遗迹兮,历穷巷之空庐。叹黍离之愍周兮,悲麦秀于殷墟。”宋文学家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一云:“黍离麦秀从来事,且置兴亡近酒缸。”后人常以“麦秀”、“黍离”并举,寄托深切的亡国之痛。

  殷纣王暴虐无道,箕子苦谏不听,导致殷商灭亡。箕子目睹殷商宫室化为一片废墟,悲从中来,此诗是他故国情思的自然流溢。“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纣王的拒谏,致使殷商亡国,这悲恸永远成为诗人心头的创伤。他悲戚、愤懑、忧虑,可谓百感交集。

  此诗语言朴实生动,其艺术手法对后代诗歌具有相当的影响,比如以“兴”发端(麦秀渐渐,禾黍油油),重章叠字的运用等,在后世民歌中得到了发展,其假借男女私情而抒发政治怀抱,到战国时屈原的诗歌里得到了充分的发扬光大。诗中叠字“渐渐”“油油”的运用,语气词“兮”的安置,形成一种音律美,达到声情相生的完美境地,显出与《诗经》一脉相承的艺术特征。尤其是末两句“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声口、措辞乃至句式都与《国风·郑风·狡童》“彼狡童兮,不与我言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餐兮。彼狡童兮,不与我食兮。维子之故,使我不能息兮”极其相似。可见先秦诗歌在诗的意境和形式上有一种内在的渊源关系。

创作背景

  《麦秀歌》当作于西周初年。箕子在分封到朝鲜后,有一次去周朝朝拜,路过原来商朝的都城朝歌,看到城墙宫室毁坏,长满了野生的禾黍。箕子对于商朝由于商纣王的昏庸而灭亡感到非常伤心,想大哭一场来祭奠,可是此时已是周朝,自己还作了周朝的诸侯,于理不合;偷偷的哭泣几声,又近乎妇人;于是无奈之下,写下了千古传唱的《麦秀歌》。

  猜你喜欢

王师行六月,淮海静无波。元老前筹密,诸军捷奏多。

西风向萧瑟,北顾要谁何。闻说收兵后,讴吟杂雅歌。

秋来更觉消魂苦,
小字还稀。
坐想行思,
怎得相看似旧时。

南楼把手凭肩处,
风月应知。
别后除非,
梦里时时得见伊。

松性本孤介,落落有奇姿。万木凋西风,孑然耸高枝。

何如茂林中,举俗忘其奇。披霜秀孤岭,松亦何乐为。

叹昔风前花,狂荡不可羁。

散尽天花,现身为女,韶华十五芳年。奈才闻引凤,又赋离鸾。

烽火汹汹朝市,经几许雨僽风僝。最伤心,盈盈弱质,半臂刀瘢。

萧然。维摩丈室,辛苦托慈云,一榻相安。奈晨钟暮鼓,春悄秋寒。

受尽无边烦恼,消业障、天上人间。方能了、莲台恁时一笑因缘。

骤闻行旅叹赍粮,无复居人肯馈浆。
十袭君诗要娱老,却愁痛定说常暘。

冲破云间路,孤城入望中。岚光盈聚落,烟火半堤封。

远近畸零野,高低大小峰。铁潭何处月,清浸广寒宫。

天涯相遇两相知,对榻清谈玉屑霏。
芳草漫随愁共长,青春不与客同归。
薰风池馆蛙声老,落日帘栊燕子飞。
南浦他年重到日,湖山应识谢玄晖。

谢公墩下万松围,上有华亭压翠微。五色流苏悬玉座,先皇曾引六龙飞。

城市众所骛,清旷还郊坰。春荑媚柔绿,秋至果实零。

野雀晨俱来,网虫夕可听。嗟彼穷巷士,短褐仅盖形。

平生相牛法,肯易相笏经。浮云去皎皎,晚日空庭青。

广寒宫殿秋无际,玉宇琼楼隔人世。书郎两腋生清风,飞上层霄折丹桂。

霓裳羽衣歌且停,老兔奔走嫦娥惊。寄声为报后来者,此树固非平地生。

黑云一朵白虹气,凛凛寒风鬼愁避。铭文廿六署姓字,乃是高邑赵公铁如意。

公之烈性百炼刚,指挥亦见铁石肠。公之定力千钧强,谈笑亦飞铁面霜。

我观公物识公志,弗若是折秉道义。珊瑚碎,亦无赖,何似公掌选司,志在屏四害。

唾壶缺,安足雄,何似公坐都堂,志在除四凶。将使汝为朱云上方剑,斩佞臣头进直谏。

将使汝为司农袖中笏,击逆竖首舒愤郁。奈何钩党纷纭君听谗,元凶争指群耽耽。

不如意事真八九,为同心人仅二三。锻炼深文竟被逐,西厂权弄东林覆。

太阿倒持事日非,逆案迟成公已没。如意兮如意,我不知击阉之疏草罢时,可曾携汝起舞扬双眉。

又不知雁门关外荷戈日,可曾持汝悲歌望京邑。

问汝汝无言,但见土花惨澹面冷无颜色,似有无限烦冤诉不得。

呜呼茄花委鬼魁柄干,聚六州铁铸错难。饮刃终成白马驿,赐环遑望金鸡竿。

朝局既坏社亦屋,历劫乌金犹在握。当时公盼东方明,祇今人效西台哭。

君不见见泉儿奉圣母,附九千岁同掣肘。神鼎如在难铸形,话柄虽传耻污口。

惟公奇觚矢赤衷,无愧铮铮在铁中。遗物犹为人爱惜,不惟瑰宝惟孤忠。

昔年得公书,什袭珍手泽。今又得如意,峥嵘森毅魄。

我欲快磨铁砚,椎拓墨本作画图。更将豪挥铁笔,大书铭词张座侧。

见者惊心读挢舌,何物犹矜炙手热,请看区区一片铁。

南游曾去海南涯,此去游人不易归。白日雾昏张夜烛,
穷冬气暖著春衣。溪荒毒鸟随船啅,洞黑冤蛇出树飞。
重入帝城何寂寞,共回迁客半轻肥。

久客思归日,江湖得暂留。君山一叶下,知是洞庭秋。

日月双吟鬓,风波一钓舟。平生忧乐志,不系岳阳楼。

烟雨桐江放棹迟,万家云树晓参差。荒城早市喧归梦,梵阁残钟动远思。

两岸青山伍相庙,一帆白水子陵祠。啼鹃似惜行人去,凄切深林不自知。

落落开谈四座惊,已应俊气压诸生。
高山意远难知已,白雪词高绝和声。
此道要须齐得丧,古人初不为功名。
芬芳各自随时耳,何用临风嗅决明。

芙蓉庄前红豆树,风枝雨叶数百年。素花冉冉露垂地,朱实离离霞照天。

清阴阅世浑如乍,何人垂老开亭榭?宋玉家教庾信居,谢安墩许荆公借。

当时小劫换沧桑,满目兴衰吊夕阳。宰相名园荒绿野,将军大树撼青霜。

可怜才望倾山斗,璧月歌残人白首。婆娑屡顾东阳槐,凄怆还攀汉南柳。

见说高秋张管弦,相思子缀画栏前。我闻室里拈花女,亲与维摩荐寿筵。

二十年来苦兵马,那得红芳迎玉斝。诸天应是厌萎花,香雨重飘新好者。

称瑞题诗引贝多,供云不数曼陀罗。还将剩水残山恨,谱入乌丝红袖歌。

秣陵飞散春江燕,烟条凋尽灵和殿。谁知南国女儿花,堪补东吴耆旧传。

物换星移几番春,繁华回首又前尘。岂唯宫阙余离黍,废苑都应愁路人。

绛云一炬遗书了,此树亭亭亦难保。菊径曾经纪义熙,草堂空自谈天宝。

东风吹暖入山城,闻道孙枝昨更生。何日繁葩满春昼,金尊檀板听莺声。

洞山麻三斤,赵州庭前柏。
滞货卖不行,未免著润色。
五彩画牛头,便道是极则。
七宝络象身,此个更奇物。
无生国,路不遥。
豁开功德岁,提起般若刀。
百宝光中垂雨露,五须弥顶鼓波涛。
还源无别旨,今日与明朝。
云间孙子开炉熬,林下一声婆饼焦。

一发青天在,巉崖束小溪。木欹危石出,水涨断桥低。

渐远黄牛堡,初来白马氐。凤州无手柳,村酒醉如泥。

琼树山之幽,耻与萧艾伍。得近君子前,不辞摧折苦。

罢焚垆中香,行拾松上雨。息心栖一枝,清梦不出户。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