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月·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楼外点点细雨飘洒,映得江上烟雨重重。遥记起当年,在东徐相会戏马,看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南浦,分外凄凉

不要怨恨黄花未吐露芬芳,不如依傍身边女子。酒兴阑珊,无须看那茱萸,古今事不过在俯仰之间而已。

注释

西江月:原为唐教坊曲,后用作词调。《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中吕宫”。五十字,上下片各两平韵,结句各叶一仄韵。

戏马:即戏马台,位于徐州南。东徐:即徐州。

黄花:菊花。

红粉:歌女或侍女。

赏析

  赏析(一)

  该词上片写别情,开头两句写景由近及远:“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这两句词行文结构上的整齐对仗,也为这首词的意境铺开增加了无限的美感。然而,空间上的开阔却和时间上的收缩不同,后两句词人开始交代事件:“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这两句应题说明了送别一事,通过时间上由远及近的对比,借“当年”徐州聚会的热闹气氛与“今日”送别友人的凄清情景作比较,更表现出作者当时的寂寞和失落的悲凉心情。上片营造出的词人送别友人时的矛盾心理,很好地暗示了他与徐君猷的感情之深,于是下片起韵先说道:“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这两句词人站在朋友的角度言语,他深知朋友还不想离去,重阳节后菊花就快开放了,但是由于离别两人无法共赏秋菊,这便是“恨”的由来。此时的词人已经不似过去那样对离别伤感断肠,历经人世风霜和厄运的苏东坡此时已经可以笑对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和仕途上的沉浮进退。人的一生就在俯仰之间,醉酒当歌,及时行乐,这才是把握与朋友短暂相聚的最好办法。所以词人一个“莫恨”便打消了“凄凉南浦”的婉约惆怅,“黄花未吐”“红粉相扶”两处相应的意象,在字面上也通过饱满的暖色色彩渲染了全词的温热的氛围。结尾两句词人点出心意:“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等酒喝得差不多了就不用再上山看茱萸了,人生就是转瞬间古今变换了。重阳节本来应该赏菊,还应该遵循旧习俗佩带茱萸香袋以辟邪气、求长寿。此时词人却认为这一切都不必要,人间一切都在俯仰之间,相聚总是短暂的,别离是令人悲伤的,不用拘泥于这些风俗。干脆纵情畅饮一番,直到尽兴酒阑。这种略带凄凉意味的超旷情怀与苏东坡早先写下的众多送别词都不同,这样的情怀也正是词人身处人生最低谷时的真实内心独白。看惯看穿了身边发生的一切,词人以空间上极广、时间上极长、内心极开阔的心理去面对喜乐,面对顺逆,面对一切。

  赏析(二)

  该词首句写眼前,系实境;次句写远眺,系虚境;第三句由远眺而思忆远方弟弟。“当年”在徐州同游戏马台,“今日”在黄州孤居长江边,于对比中落实心境的“凄凉”。过片以“黄花”点出重九。“莫恨”、“且教”,语似旷达而实含惆怅。结末二句反用杜甫诗意,给全词弥漫上一股浓浓的人生虚无之感。

创作背景

  历史上对该词的创作背景争论不一,有人认为这是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重阳节上,也有人认为作于重阳节前,但大多数学者都认为这首词是送别徐君猷时写下的赠别词。当时词人照例登栖霞楼饮宴宾客,登高赏菊,而徐守猷已离开黄州四个多月。词人即景生情,怀念起黄州人尊敬的“遗爱守”徐君猷,特作此词。

  一说此词作于壬戌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重阳节,当时身处黄州的苏轼登高上栖霞楼,念及弟弟子由而写下此词。1077年,苏轼改知徐州,他的弟弟苏辙送他到徐州任上,兄弟相聚数月,相得甚欢。八月,苏辙将赴南京留守签判任,与苏轼依依惜别。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出处惭林薮,才微幸一阳。不缘怀片善,岂得近馨香。
节亦因人净,声从掷地彰。但令筋力在,永愿报时昌。
落落贺吏部,萧萧湖海姿。
好山应自适,短棹得回迟。
花发庭中槛,香传舍外篱。
相思梅已谢,无处问归期。
湘南楼上好凭栏。西风吹鼻酸。宦游何处不惊湍。白鸥盟已寒。空饮恨,废追欢。沈郎衣带宽。故人休放酒杯干。而今行路难。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黄鹤东南来,寄书写心曲。倚松开其缄,忆我肠断续。
不以千里遥,命驾来相招。中逢元丹丘,登岭宴碧霄。
对酒忽思我,长啸临清飙。蹇予未相知,茫茫绿云垂。
俄然素书及,解此长渴饥。策马望山月,途穷造阶墀。
喜兹一会面,若睹琼树枝。忆君我远来,我欢方速至。
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我情既不浅,君意方亦深。
相知两相得,一顾轻千金。且向山客笑,与君论素心。

我鹰之扬,于彼南楚。目城无全,尚何有险阻。虏周惛惛,曾莫搆思。

仇孽既殄,胡反噬我师。袅骑厉,华眊旋。海水立,霄旭昏。

杀气回薄蓊若烟。濯征斯克功无前。王度远引靡不肩。

江南三月莺花娇,东风系缆垂虹桥。美人意气埋尘雾,门前枯柳风萧萧。

有客扁舟泪成血,三千珠履音尘绝。晓气平连震泽云,春风吹落吴江月。

平陵一曲声杳然,灵旗惨淡归荒烟。茫茫沧海填精卫,寂寂空山哭杜鹃。

梦中细语曾闻得,苍黄不辨公颜色。江上非无吊屈人,座中犹是悲田客。

感激当年授命时,哭公清夜畏人知。空闻蔡琰犹堪赎,便作侯芭不敢辞。

相将洒泪衔黄土,筑公虚冢青松路。年年同祭伍胥祠,人人不上要离墓。

愁似形随影。苦飘零、身如槁木,心如废井。尘海迷漫无处著,常作风前断梗。

触往事、几番追省,十载中钩吞不下,趁波涛、忍住喉间鲠。

呕不出、渐成瘿。

眼前一片馍黏境,黑甜中痴人恋梦,达人求醒。阅尽因缘皆幻泡,才觉有身非幸。

况哀乐、劳生分颁。历乱游蜂钻故纸,溺腥膻、醉饱怜公等,草头露、但俄顷。

日中骤雨海上来,悬流滂沱正奔猛。坳堂旧乾不濡足,回头穿凿成方井。

炎凉更代如恍惚,明晦回环不俄顷。地形天事无久长,何况人情足驰骋。

君不见张耳陈馀刎颈交,中道相捐岂终永。

茫茫春梦谁知道。绿杨一霎东风老。自恨枉多情。浮尘长苦憎。

草堂青嶂绕。曲岸溪声小。何日遂平生。相携上玉京。

景好宁知是异邦,竹篱茅舍枕沧江。吏情更有山林趣,绿树门前画戟双。

十年兵甲梦,投老卸戎装。有药医诗病,无花恼梦香。

书明萤度几,簟冷竹遮床。属与公携酒,蹉跎换岁阳。

策府群书代所耽,珠英玉屑卷中探。曾闻乙夜开芝检,敢望彤庭锡宝函。

子孺休称三箧记,庄生漫向五车谈。从前亦恐酬清问,浩瀚青藜阁上参。

东风花事已离披,绣出天然一段奇。彷佛灯笼媚妃子,当时不遣潞公知。

穷边足风惨,何处醉楼台。家去几千里,月圆十二回。
寒阡随日远,雪路向城开。游子久无信,年年空雁来。

低眼邹公妻,邯郸杜生母。二人同老少,一种好面首。

昨日会客场,恶衣排在后。只为著破裙,吃他残䴺?。

一封莎草平芜色,江南十里春如织。青枫泾畔夕阳时,跨上乌犍人不识。

水田漠漠烟濛濛,轻蓑短笠嬉凉风。东郊雨晴泥路滑,四蹄踏破花蹊红。

万言献罢归来早,熙宁新法太草草。远传风教忆河汾,桑麻自古溪流好。

南山白石清水寒,何人长夜歌漫漫。黄昏饭牛饲辕下,明日横经角上看。

桃花水起问行舟,时不能留迹自留。
何有声名呼子慎,傥能饥渴念之罘。
前车或和中涂废,古井难持短绠求。
闻说下帷书已就,愿从繁露识春秋。
有客留行迹,令人一解颜。
听钟寻晓寺,沽酒看春山。
老病能相就,禅心许共闲。
如何芳草色,又送马蹄还。

寒山闺秀神清彻。映千尺,流泉雪。忽见花开来舞蝶。

缣缃乍展,丹铅漫染,点缀香痕湿。

玉人天授生花笔。非雾非烟空翠滴。好鸟和鸣呼欲出。

红蕉白萼,柔枝嫩叶,生意毫端集。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