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词的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临流帐饮,惜别依依。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与秦观别时当在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此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是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询问消息。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当时苏轼与秦观会面,而后在秦淮河上临别对饮。此词便是词人与秦观饮别后的有感之作。
霁月风光卷。恰佳辰、阳回黍谷,禁寒都遣。坐煖芙蓉三十二,那觉一条冰泫。
亲领袖、坐笺蜀茧。风雅友朋俱性命,算万间、广厦欢犹浅。
孤掌在,快重展。
先皇叹息才名显。墨淋漓、堪收阁拓,堪题禁扁。凰阙何妨容虎卧,莫问淮南鸡犬。
吐握惯、积劳难免。览揆正宜膺宅揆,往钦哉、咨汝夔龙典。
看绿綟,称身剪。
长絙横空谁敢向,瞥然见尔腾身上。风霜不动鸿雁飞,树木无声?猱往。
笑随箫鼓行来前,且前且却坐复眠。脱胎未换人间骨,献技自比云中仙。
东筦先生最能赋,前褒后戒多警语。世情习巧方成癖,针石砭人良可取。
我因停杯呼群儿,人生须悟生杀机。万事只宜平实做,平实应无颠扑时。
蜿蜒浮远空,惨淡凝古色。出云亦何心,既雨返无极。
开卷便生怜。好句如仙。玉钗敲断梦难圆,如此韶华如此过,那得延年。
底事不成欢。月夕花天。怀人题遍衍波笺。个里伤心人不晓,说也凄然。
灵柯百尺摩苍穹,老骨斗石如青铜。长风划然起烟壑,戟髯怒卷霜瞳瞳。
一双白鹤好毛羽,顺风不羡黄鹄举。千岁归来问城郭,南山只有松阴主。
松阴主人诞长生,持觞爱此青田卿。何时云间骑一只,玉笙吹月上瑶京。
野马脱羁鞅,倏疑天地宽。临风一长鸣,风吹散入青冥间。
颇如鲁仲连,蹈海不复还。又如安期生,长留一舄令人看。
江南浩荡忽如海,落日照耀浮云关。既不能低眉伏气摧心颜,诡遇特达惊冥顽。
又不能抱书挟策千万乘,调笑日月相回盘。匡庐迢迢接仙山,仙翁泛若秋云间。
长松之阴引孤鹤,望我不见空长叹。采铅天池津,饮醁桃花湾。
苍梧倒影三湘寒,赤城霞气生微澜。鲸鲵翻空海波赤,晓色欲上扶桑难。
人间之乐兮诚不足恃,何如归卧栖岩峦。栖岩峦,卧岩穴。
夜半天风吹酒醒,犹有西溪万年月。
先生那得高眠也。且为苍生一起。正五月、嫩晴天气。
门外柳浓波翠。两载朱幡,三年黄绶,总是心如水。
骊唱罢,琴鹤萧然,欸乃扁舟,月色江声相倚。
最牵情,归来曾赋,几点鹭朋鸥伍。白社清吟,兰亭高会,事事关人意。
看纵横、斑管乌丝,疏狂馀几。
喜今朝,柔乡翠国,别有一番风味。月底笙箫,风前兰麝,望里神仙侣。
只高阳旧伴,醉踏渔舟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