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主要描写征戍者在军中听乐观舞所引起的边愁。
前三句极写边愁。随着舞蹈的变换,“琵琶”又奏出新的曲调,但不管怎么变换,在内心充满思亲怀故愁绪的人听来,似乎“总是”在弹奏出“关山”别离的悲歌苦调,徒增心中纷乱的“边愁”和“不尽”的“别情”。诗歌至此,已将愁说尽,不能自已,再深掘愁思,已无余地。如何作结,更见功力。
王昌龄不愧是“七绝圣手”,结语施以奇笔,突奏异响,以“高高秋月照长城”的雄伟壮阔之景,将征人浓郁的边愁一笔撇开,而翻出豪宕情怀。此句虽为景语,但诗人融情于景,在秋风朗月的广漠背景下,遥望长城万里的壮丽河山,使征人由对其热爱而意识到自己保卫河山的神圣职责,个人的区区“边愁”就不足挂齿了,从而使征人忠勇爱国的高旷情怀在壮丽之景的展示中得到完美体现。
此诗构思新颖,多次转折,前三句与结句是一大转折,其中“换新声”与“旧别情”为一小转折,“总是”二字状愁绪的强烈,亦颇传神。这不仅使诗歌奇想层出,亦表现出诗人“绪密而思清”(《新唐书·王昌龄传》)的艺术特色。
华省缪通籍,群公接蝉联。坐曹苦无事,笑语相周旋。
蛛尘生印窠,雌黄入遗编。赐沐不反舍,环湖走层巅。
况乃三神祠,仿佛在云烟。蓐食戒明发,著鞭飞晓鞯。
白石望磊磊,跳珠忽溅溅。咫尺不得往,使我意惘然。
谁当却丰隆,旷荡开青天。同升太华顶,共摘玉井莲。
斯盟可重寻,慎勿轻弃捐。
水衡仙客住冰天,雪齧风餐更禁烟。不是移来小旸谷,老夫冻折两诗肩。
传闻海上有仙山。道是蓬山。难到蓬山。未如小圃一拳山。
水也环山。树也环山。
君来访我到家山。携手登山。节届登山。西风吹落小方山。
便是龙山。何必龙山。
朝披碧瑶簪,夕登紫极房。绮云纷郁郁,龙汉郁苍苍。
游神九霄外,恍忽觐虚皇。相从赤松子,乃有韩张良。
安知千载后,跨鹤重来翔。
人生不满七尺躯,其志乃欲奠地维,立天枢。智穷力竭安所就,里巷小儿往往起而笑其愚。
天不可作曲盖倚,地不可作磨盘舞。夸父追日终野死,何况一夫蹇蹇欲与造物相撑拄。
北叟移山期子孙,上帝闻之畏其言。吾徒作事须如此,要使精诚贯九阍。
行路难,行路难,君不见龙逄比干身已死,当时谁说有忠肝。
镶质仙姿,缟袂清格,天然疏秀。静轩烟锁黄昏后。影瘦零乱,艳冷珑璁,雪肌莹暖,冰枝萦绣。更赋风流,几番攀赠,细拈香盈手。与东君、叙暌远,脉脉两情有旧。
立久。阆苑凝夕,瑶窗淡月,百琲寻芳,醉玉谈群,千钟酹酒。向此,是处难忘瘦花,送远何劳垂柳。忍听高楼,笛声凄断,乐事人非偶。空馀恨,惹幽香不灭,尚沾春袖。
翠阴如沐。趁槿篱数转,芳塍环曲。种种妙香,不辩蘅芜与熏陆。
清未才通鼻观,浑疑入诸天香国。又恰似远水深山,兰意澹空谷。
芬郁。依翠麓。怡艳扫晚华,粉腻新竹。露溥云绿。襟袖过时染清馥。
还胜春风绚烂,偏媚此闲中幽独。待采采,归去也。
不盈一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