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渠记

  自渴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倍尺,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鯈鱼。又北曲行纡馀,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予从州牧得之,揽去翳朽,决疏土石,既崇而焚,既酾盈,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元和七年正月八日蠲渠至大石,十月十九日逾石得石泓、小潭。渠之美于是始穷也。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从袁家渴潭往西南走不到百步,就看见一个石渠,百姓在石渠上架了一座桥。有一眼泉水幽静地流淌,它流淌时的声音时大时小。泉渠的宽度有时一尺,有时就有二尺,它的长度有十步左右。它的水流遇到一块大的石头,就漫过石头。跳过大石头再往前走,就发现一个石潭,菖蒲覆盖着它,碧绿的苔藓环绕着石泓。渠水又转弯往西流,在岩石边流入石隙里,最后像瀑布一样的流入北边的小潭中。小潭方圆还不足一百尺,潭水清澈、且较深,有许多快速游动的鱼。渠水又往北迂回绕行一些,斜着看好像没有尽头,就这样最终流入渴潭。潭的一边全是奇异的石头、怪异的树木、奇异的花草、美丽的小竹,人可以并列坐在那里休息。风吹动着树梢,悦耳的声音在山崖和山谷间回荡。看它已经很宁静,它们被风吹动所发出的声音才在远处传播。

  我跟随永州太守发现它的,拨开阴郁的密林和腐烂的朽木,开掘和疏通淤土和乱石,把朽木乱草堆积起来烧掉,石渠里的渠水便很满。可惜从来都没有写它的人,所以我把它全都记写下来,留给匠人,刻写在潭北面的石头上,帮助以后喜好游历的人能较容易地看到它。

  元和七年正月初八,从蠲渠疏通到大石。十月十九日,越过石头发现了石泓小潭,石渠的美因此就全都展示给游人了。

注释

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桥:架桥。

幽幽然:流水幽静的样子。

乍:连词,或者。

或:有时。

咫(zhǐ)尺:比喻很近的距离,古代称八寸为咫。

倍尺:二尺。

逾:越过。

泓(hóng):深潭。水深而广。

被:通“披”,覆盖 。

藓:苔藓。

堕:落,流。

纡(yū)馀:曲折伸延。纡,弯曲。馀,通“徐”。

卒:最终

箭:小竹。

庥(xiū):同“休”,休息。

酾(shī):分流,疏导。

遗:留给

蠲(juān):古同“涓”,清洁。

赏析

  这篇文章上承《袁家渴记》,下启《石涧记》,是《永州八记》的第六篇。文章记述了作者沿渠探幽,追求美景的事,表达了作者探奇制胜,拓宽胸怀,追求胜景借以抒发胸中积郁之气的感情。

  第一段写石渠在袁家渴西南不到一百步的地方,当地的老百姓在它上面架了一座桥。“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句,从视觉上描绘了泉水细徽轻缓流动的样子,从听觉上描摹了它忽大忽小的鸣声,突出了石渠泉水的特点,石渠有的地方宽不到一尺,有的地方两尺来宽,长度大约十来步(古时一步五尺)。它的水流碰到大石,就从石下潜流出来。一个“伏”字,进一步突出了渠水“幽幽然”的特点。接着写渠水的流向及渠上的景色:过了大石,前边有石泓。石泓是比石渠水深的石洼。它的上面覆盖着菖蒲,四周环绕着苔藓,泉水折向西流去,旁边的水落入岩石下。北面堕入小潭中。潭的面积小不足百尺,潭水清而深、有许多白条鱼在水中游动。后又向北弯弯曲曲地流去,看起来好像没有尽头,然而终干流入渴中。它的旁边都是形态怪异的石头,诡怪的树木,奇异的草儿,美好的嫩竹,这里,人们可以并排坐下来休息,这一段描写,语言简洁,把“睨若无穷”的曲折的泉水写得一目了然,渠上的风光只用几个字就写出了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石渠的风:它摇动着那些树木,花草、竹子的梢头,发出的声音在山谷里响动。眼看着它们已经静静地不动了,可它们被风吹动发出的声音却方才在远处回响。视觉上是“静”,听觉上却是“远”,构成了十分奇妙的意境。拿这篇的风同《袁家揭记》中的风比较,它们的“个性”特点是十分鲜明的:一个是“静远”,一个是“骇动”,这反映了作者善于细致观察自然、善于抓住其特点,并且用贴切的语言来再现它们。柳宗元的游记的确匠心独具,有其特殊的风格。

  第二段写作者从州牧那里得到石渠加以整治的情况:把枯草朽木归敛成堆然后清除,疏通渠道,清除堵塞的土石,把已经堆积起来的枯草朽木烧掉,渠道既已疏通就注满了清泉。可惜还没有人传扬它,所以作者才完备地记下它周围所有的景物,留给那些喜爱山水的人,并把这些刻写在石渠的北面,使以后热心此事的人便于得到。这段记事简明扼要。文中一个“惜”字,反映了作者的心情。可以这样理解:既是“惜”石渠之未始传,也是惜自己的怀才不遇

  最后一段记下整修的时间:元和七年正月八日整修到大石边。十月十九日,走过大石发现了石泓小潭,至此石渠的美景才算到了尽头。这篇文章文字简洁,用词精炼确切,独具特色。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七年(812年)。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凉州城外少行人,百尺峰头望虏尘。
健儿击鼓吹羌笛,共赛城东越骑神。
相从剑南幕,公壮我丁年。
寘彼诸生后,荐之明主前。
承颜台衮近,托迹午桥边。
壤厦千秋隔,潸然老泪涟。
十里平畴际远山,上膏未动觉牛闲。
行人多谢晴相送,只恐妨农雨大悭。

雨馀江清风卷沙,雷公蹑云捕黄蛇。蛇行空中如枉矢,电光煜煜烧蛇尾。

或投以块空有声,雷飞上天蛇入水。水上青山如削铁,神物欲出山自裂。

细看两胁生碧花,犹是西江老蛟血。苏子得之何所为,蒯缑弹铗咏新诗。

君不见凌烟功臣长九尺,腰间玉具高拄颐。

王粲全身不偶然,意公所享尚绵绵。谁知庆吊在反掌,到底死生难问天。

万顷良田空沃壤,九原幽恨独新阡。阶庭富有诸郎外,所喜东床两婿贤。

龙子抛残豆,鹓雏厌故枝。
有官君尚弃,失路我何悲。
月下诗千首,花前酒一卮。
飘零终不恨,同气足相知。

郑洧陈陂莫漫誇,谁歌渌水傍红霞。搴裳欲就知何处,解佩相邀又一涯。

游泳千情今古异,盛衰百态暑寒差。自从彼泽伤人美,独叹当前君子花。

万古稽山下,森森大禹祠。
幽人来暗祷,灵魄望潜知。
帝虑河频决,民忧业旋移。
自惭无异策,载拜泪双垂。

画得崔徽卷里人,菱花秋水脱真真。只今颜色浑非旧,烧药幧头过一春。

渐秋容黯淡,秋气寂廖,断烟疏雨时候。落叶敲窗,乱峰锁梦,梦与叶声同坠。

病感三分,二分中酒,一分憔悴。听雁声、远过潇湘,暗把秋魂惊碎。

闲上高楼独倚。正秋风袅袅,洞庭波矣。叹吟到离骚,怅望雾鬟云髻。

夕阳林杪,暮云天际。一片苍凉之意。目渺渺、不见湘君,岸草汀兰谁寄。

远雁初归枫叶乾,孤舟晚系岸边滩。淮声夜静凌风壮,月色秋深照客寒。

疏拙功名甘阔略,飘零踪迹但悲叹。不关酒薄难成醉,自是年来少所欢。

衰柳苦催空壁月,悲虫真吊短檠光。
无情少壮抛人去,只有穷愁气味长。

西域高侯自爱山,此君冰雪故相看。苍梧帝子秋风泪,翠袖佳人日暮寒。

妙处宁论铁钩锁,深情莫报翠琅玕。诛茅何处阴厓底,静看梢头玉露漙。

今年太岁火逢辛,火德炎炎照紫宸。
眼看点虏遭天破,未必期廷用一人。

花影深帘重。斗帐微寒,一枕香云拥。何事起来常懵忪,绣被红翻,颠倒思前梦。

画楼高,香陌迥。千万垂杨,又被东风送。门外莺啼芳草动。

独自开奁,检点钗头凤。

惜花彩笔为传真,画就还惊花有神。月照空枝无那夜,风飘残萼奈何春。

香魂应吊绮罗客,丽质终为兰麝尘。一度看来一惆怅,未知谁是不愁人。

崭然头角异,年少锐功名。
身为才高累,名因宦谪成。
山川助奇气,骚雅变遗声。
千古罗池祀,昌黎报友情。

十年踪迹住湟关,占得幽奇水石间。纵使王孙多富贵,有钱无处买江山。

大鹏抟风,苍龙出海。
手抬手搦,日上月下。
霜雪严凝识岁寒,双陆盆边须喝采。

冈势盘盘耸碧空,何年古塔定方中。银河色映三山月,铁马声随五夜风。

七级开花悬汉表,千寻倒影挂楼东。未论佛语诸天近,且壮临淮巨镇雄。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