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南村诸杨北村卢,白华青叶冬不枯。

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枝为先驱。

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

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不知天公有意无,遣此尤物生海隅。

云山得伴松桧老,霜雪自困楂梨粗。

先生洗盏酌桂醑,冰盘荐此赪虬珠。

似闻江鳐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

我生涉世本为口,一官久已轻莼鲈。

人间何者非梦幻,南来万里真良图。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南有杨梅北有卢橘,白色的花朵青青的叶子冬天也不落败。

烟雨蒙蒙的春天,它们的果实开始成熟,堪称荔枝的先驱。

荔枝的外壳好似海上仙女的大红袄,荔枝的内皮便是仙女红纱的内衣。

根本无须美人杨贵妃赏鉴,荔枝本身自有动人的资质、绝世的姿容。

天公遗留这仙品在凡尘,不知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使然。

荔枝与松树一同生长,不像山楂、梨子那样,会因霜雪变得果质粗糙。

主人清洗杯盏,斟满了美酒,用洁白的盘子端来了这红色龙珠般的荔枝

我听说荔枝的美味好似烹制好的江鳐柱,又像鲜美的河豚腹。

我一生做官不过是为了糊口养家,为求得一官半职,早把乡土之念看轻了。

哪里知道人生变幻无常,居然能在异乡品尝到如此佳果,贬谪到这遥远的南方也是一件好事啊。

注释

南村诸杨北村卢:作者自注“谓杨梅卢橘也。”

先驱:杨梅、卢橘开花结果都比荔枝早,果味又不及荔枝美,故称“先驱”。

海山仙人:指荔枝,因它产于南海滨。绛罗襦:形容荔枝外表如大红罗袄。红纱中单:形容荔支的内皮如同红纱的内衣;中单:贴身内衣。白玉肤:形容荔枝的瓤肉莹白如玉。

“不须”两句:这两句说荔枝自有风韵,无须等待杨贵妃的赏鉴。妃子笑:杜牧《过华清宫绝句》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句,李肇《唐国史补》说,杨贵妃生于蜀,爱吃荔枝

倾城姝:漂亮的少女

尤物:指特殊美的女子或特别名责的物。《左传・昭公二十八年》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的话,这里指荔枝

“云山”句:广南一带荔枝与松、桧杂植,故云。

“霜雪”句:这句说荔枝不像北方的山楂、梨子因困于霜雪而果实味粗。

桂醑(xǔ):新酿的桂酒。

赪( chēng)虬珠:赤龙珠,指荔枝

“似闻”两句:这两句说荔枝的美味好似做熟的江鳐玉柱,又像烹好的河豚腹腴。斫(zhuó):用刀切开。江鳐柱:蛤蜊一类的名贵海味。腹腴:鱼腹下的肥肉。作者自注:“予尝谓荔枝厚味,高格两绝,果中无比,惟江鳐柱、河豚鱼近之耳。”

涉世:犹言渡世。

“一官”句:这句说为了求得一官,早已把乡土之念看轻了。莼鲈:蔬羹,鲈鱼脍。莼(chún):莼莱,叶可做汤。《晋书・张翰传》:张翰见秋风起,想起吴中家乡的菰莱、莼羹、鲈鱼脍,便弃官归乡,后以莼鲈之思代指乡味或乡思

良图:最好的计划,谋略,更带讽刺意味。

赏析

  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四月,苏轼第一次吃到了因博得过杨贵妃的一笑而闻名的荔枝。经他的品赏,荔枝本身就被比作了穿着绛罗襦和红纱内衫的海山仙人、倾城美女,不是给“妃子笑”作陪衬的物品了。相反在诗里,妃子倒过来只成了荔枝的陪衬,一起作为陪衬的还有山楂和梨,都被荔枝比下去了。与荔枝同享赞美的是作为荔枝伴侣的松、桧和品味相像的江鳐柱、河豚鱼,而杨梅和卢橘则因为比荔枝稍为早熟,许其为“先驱”。东坡先生一边喝着桂花酒,一边饶有兴致地作着点评,令人感到情趣盎然,而细读之下,却又寓意良深。荔支的“厚味”和“高格”原是东坡先生的人格像喻,“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寓含着不需要皇家的赏鉴,其自身的美便具有价值的意思。

  与黄州时期咏海棠的诗相比,虽然都是以物自比,借物抒怀,但含义很不相同。海棠诗是一片凄清寂寞的氛围,诗人与海棠孤独相对,同病相怜;此诗却显得热闹,为荔枝找了许多先驱、陪衬和伴侣,仿佛并不孤独海棠是那种流落异邦、得不到欣赏的美,荔枝则是自具风姿、远处南方的云山之上与松桧同老、不必等待欣赏的美。所以,写海棠诗的苏轼心怀孤傲不平之气,写荔枝诗的苏轼则找到了自己的归宿,颇为放达自适。所谓“南来万里真良图”,这远离朝廷、没有霜雪打击的南方,才是适宜于荔枝生长之地,回顾北方的霜雪之下被困的山楂和梨,真是粗俗之物了。

  因此,作此诗的次年,苏轼再次吃到荔枝的时候,就更明快地表示: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苏轼在惠州初食荔枝后作此诗。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鹤骨松筋风貌殊,不言名姓绝荣枯。寻常藜杖九衢里,
莫是商山一皓无。身带烟霞游汗漫,药兼神鬼在葫芦。
只应张果支公辈,时复相逢醉海隅。

闻道边城苦,霏霏八月霜。怜君铁衣冷,不敢爱新凉。

我如惰农春未种,已失䢉祥土膏动。室如悬磬待遗秉,大腹便便乃空洞。

由来人苦不自知,未免心侈还口纵。君方锐敏有奇怀,远驾千古谁能共。

渥洼天马或跅弛,那遽柔心受持鞚。高掌擘分二华岳,开胸吞纳九云梦。

何由菖歜独嗜余,不惜揄扬杂谏讽。心亲料应尘埃稀,迹奇反致嫌猜众。

子舆一病殊跰?,惟有拥衾看屋栋。时余独处复谁怜,乔木虚庭响寒哢。

蟋蟀俄惊旅舍秋,蛜蝛颇恻幽房空。昨君新愈幸来过,依旧雄谈閒歌诵。

短袖百尺光熊熊,未出霜缣目先送。千帆寒水下金陵,一雁秋声横铁瓮。

远思瞑浦落帆还,苦怨骚人薄寒中。旧游曾对孙登啸,新诗欲作唐衢恸。

磊落君才祗自知,支离余德弥无用。惭非大厦任帲幪,耻作小玑号游贡。

神全聊当比木鸡,德衰岂敢歌苞凤。方今圣德足兼包,坐御共球凑居重。

南塞宣房万福来,北治匈奴一方痛。有道未谷奚为耻,薄植乘时反足恐。

云霄未上且沈冥,幅巾步屧鸱夷从。明朝墙角见黄花,泥酒相将一喧閧。

玉环妖血不飞天,化作芙蕖满眼前。
恰有六郎来比似,便哦七字斗清妍。
晓妆洗露汉宫女,晚步凌波水府仙。
得待密房成玉蛹,送烦纤手剥新莲。

消魂极,绝代阮亭诗。见说绿杨城郭畔,游人齐唱冶春词。

把笔尽凄迷。

南山大小空,横行无常时。
蓄狗豢豕尽,泽吻樵牧儿。
翁妪起譟逐,妥尾行逾迟。
力穷哭且骂,天网不汝遗。

何处韶光好,轻帆泊虎邱。江山多胜迹,冠履尽风流。

锦绣成花坞,烟云入酒楼。梵钟天欲曙,宝塔影初收。

铸剑终腾气,谈经可点头。瓯评茶荈夕,碑护藓苔秋。

片石千人坐,名泉第一幽。可中亭上月,独照古今愁。

经年于此忍朝饥,又见秋山草木腓。
满口阳春无和者,却将锡杖向空飞。
荒村车马惊鸾鹤,散骑茅堂见杜兰。
冰玉自甘山水味,慢劳甲第赐长安。
王山翔凤集东庐,花竹园池可隐居。
奕代文声传学馆,大书义字式门闾。
壎箎雅奏和为贵,樽俎清言乐有余。
车笠重逢当一笑,白眉青眼尚如初。
一塘分雨百泉流,喜作山房信宿留。
骑马傍门知不厌,坐床索酒合应羞。
生平仲举延徐穉,老去文渊忆少游。
雾豹直疑斑已露,翩翩入谷有鸣驺。

洞庭南去竹如云,老叶新梢乱不分。帝子不归风雨恶,深林何处觅湘君。

隐居

叹朝暮青霄用舍,尽头颅白发添些。伴渔樵,苫茅舍,醉西风满川红叶。近日邻家酒易赊,三径黄花放也。

寻春值雨

杜陵路烟迷雾昏,定昆池花落云根。粉翅寒,金衣润,等闲孤负寻春。柳下重门那个人,怕容易红消翠损。

宫词

鳷鹊层楼夜永,奖蓉小苑秋晴。金掌凉,银汉莹,按霓裳何处新声。懒下瑶阶独自行,怕羞见团团桂影。

宫词

翡翠屏间篆烟,樱桃花底冰弦。上苑春,长门怨,对黄昏默默无言。十二琼楼第几仙,彩云下先留凤辇。

题情

罗帕写桃报旧情,玉箫吹杨柳新声。傅粉容,偷香性,对红妆笑指银瓶。尽醉梅花不要醒,怕孤负良宵媚景。

信笔

有待江山信美,无情岁月相催。东里来,西邻醉,听渔樵讲些兴废。依旧中原一布衣,更休想麒麟画里。

题情

唾碧衫宽舞体,麝烟煤淡歌眉。远信稀,归期未,郁金堂夜深空闭。绣被寒多有梦知,绮窗外银蟾似水。

会稽怀古

爱望海秦山古色,探藏书禹穴重来。鉴水边,云门外,有谁人布袜青鞋?休问吴宫暗绿苔,越国在残阳翠霭。

窗前彻夜似虫号,屏翳驰驱不惮劳。远道慈乌飞欲尽,上林琼树簇偏高。

春来喜见滋群动,老去愁闻点二毛。何处仙郎歌郢曲,逼人清气压秋涛。

急水浮萍风里絮。恰似人情,恩爱无凭据。去便不来来便去。到头毕竟成轻负。
帘卷春山朝又暮。莺燕空忙,不念花无主。心事万千谁与诉。断云零雨知何处。

片云远隔五羊城,白足高僧事事清。吟对梅花看月色,坐题桐叶听秋声。

一尘不及人间迹,万虑都忘物外情。卖却床头琴与剑,几回相见话生平。

号谪仙人太白老,称村夫子少陵诗。
眼花贺监犹差黠,气性杨公却自痴。
寒山东一曲,云是白莲溪。
寺僻居桥左,林深到竹西。
波生梁日动,梵出径云迷。
莫漫嗟无侣,禅枝喜共栖。

雨歇日初坠,落霞明树颠。脱巾披白袷,倚柱看青天。

归鸟急飞唤,孤云闲往还。游人入寥廓,回听惊鸣泉。

仕宦亦人情,沉沦堕其志。徒深山水怀,喜无儿女累。

期为尘外游,今鼓沧浪枻。峨峨黄阁老,潇洒饶逸志。

送我河之干,赠言有馀味。非不惜离别,孤怀喜能遂。

沧州海一隅,可访安期辈。为问天地根,果否生天地。

长跪谢微言,我将从此逝。

黄祇是祗,我其夙夜。寅畏诚絜,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