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

  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

  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乐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

  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贽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臣等依凭空虚浅薄的才学,在翰林院侍讲、侍读的职位上充个数目。皇上的聪明睿智是上天赋予的,学问一天比一天深厚。臣等才学有限,然而圣贤之道没有穷尽,心中虽然想表述清楚可口头上表达不出来,因此自己感到很是惭愧,不知道该怎么办。

  臣等认为作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在世间证明确实很灵验,那么就不必一定要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

  臣等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才能与西汉的张良(张良字子房)齐肩而文才却要胜过他,议论的才能像西汉的贾谊而方法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三代也只他一人罢了。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良好的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当时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这类合理的建议,很难列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

  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喜欢陆贽的议论。只要使像您这样的圣明天子和像陆贽那样的贤能大臣意见相吻合,那就像圣君和贤臣处于同一时代一样了。当初冯唐高度赞扬战国时廉颇、李牧的贤能,汉文帝则为不能使用他们而深深叹息;魏相陈述了西汉晁错、董仲舒等应对当时皇帝的言语,汉宣帝就按这些言语施政而成就了汉室中兴的业绩。如果陛下能自己寻求老师,就不如从近一点的唐朝选取陆贽。再说那《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经,《史记》、《汉书》、《后汉书》三部史书,以及诸子百家的著作,并不是没有可以效法的,而且依照这些史籍所阐述的道理都足以治理好国家。然而《六经》当中的圣贤言论精深奥秘,而史书、子书中存留的圣贤学说却颇不完整,犹如高山大海那样崇高深远,很难从中选择出多少可以直接推广运用的东西。而陆贽的议论,一打开书本就非常明了清楚,汇聚了古往今来的学说精华,确实是国家治乱的一面镜子。臣等想把他向皇帝的进言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重新抄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一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陋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

注释

(1)备员:凑数。讲读:指侍讲、侍读,官名。

(2)逮:到,及。

(3)陆贽:任翰林学士、宰相,后受谗被贬,著有《翰苑集》,亦名《陆宣公奏议》。唐德宗时,宰相陆贽为政清廉,从来不收受任何馈赠。在与地方藩镇官员的交往中更是从不言利,分外之财分毫不取。陆贽的母亲去世,在3年的丁忧期间,各地藩镇都纷纷赠送厚礼,数量达几百份,可他硬是一份没收。对此,一些想通过送礼巴结他这位朝中重臣的地方官员便老大不满,埋怨他不近人情。这种声音传到德宗的耳朵里,德宗也觉得陆贽“清慎太过”,便私下里对陆贽说:“卿清慎太过,诸道馈遗,一概拒绝,恐事情不通,如鞭靴之类,受亦无伤。”意思是说,过于清慎廉洁,拒绝地方各级官员的馈赠,恐怕有些过分。可以不收受贵重物品,接受点儿诸如马鞭、靴鞋之类的小礼物总还是可以的。然而,陆贽却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利于小者必害于大,贿道一开,展转滋甚,鞭靴不已,必及衣裘,衣裘不及,必及金璧。”并一针见血地指出:“伤风害礼,莫甚于私;暴物残人,莫大于赂。”此后,陆贽依旧保持清廉的节操,始终不渝。

(4)名器:《左传》:“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意即赏赐不可滥。

(5)颇:廉颇。牧:李牧。均为战国时名将。

(6)太息:出声长叹。

(7)晁:晁错。董:董仲舒。均为西汉时思想家。

赏析

  陆贽为唐德宗时宰相,著名政论家。他的奏议往往切中时弊,为后世所推崇。该文写于宋哲宗即位不久。当时旧党上台,而王安石推行的新法被吕惠卿等人弄得面目全非,弊端百出,新旧党之争依然激烈,国无宁日。苏轼进此札子,乞校正陆贽奏议,并建议哲宗反复熟读,从中得到治国的启发。文章写得娓娓动听,很有说服力。如“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都非常切合作者、陆贽、宋哲宗之间的关系。文章认为,陆贽的札子虽当世不为德宗所用,但已是如“经效于世间”的良药,为“治乱之龟鉴”,若为哲宗熟读,“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文章写得真切动人。

苏轼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猜你喜欢
香阁起崔嵬,高高沙版开。攀跻千仞上,纷诡万形来。
草间商君陌,云重汉后台。山从诡谷断,川向斗城回。
林里春容变,天边客思催。登临信为美,怀远独悠哉。
雪压庭春,香浮花月,揽衣还怯单薄。_枕裴回,又听一声干鹊。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除却。是江梅曾许,诗人吟作。
长恨晓风漂泊。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
寒风怒蓬勃,排户入吾室。
沙灰涨天黑,白日赤黄色。
捉衣拥肩坐,心脾寒憀慄。
须臾天气变,阴黯如涂漆。
跳空雨雹飞,四走珠玑出。
数子方叹惊,共怪天公逸。
先生携书来,昂颐杖飞策。
乃召二三子,环坐与之席。
呼童令取酒,盘飣杂梨栗。
酒行寒气除,春阳生四壁。
先生说大义,驰骛何纤悉。
洞彻人精神,两耳飞霹雳。
老语植根节,九牛不可屈。
尧眉与舜目,缅若曾相识。
如当夜黑中,光耀见赤日。
退思圣贤业,所积在劘剔。
韦皮画山龙,块泥亦瓦砾。
人固有识智,非如物之植。
而不自刻苦,昼夜如刀尺。
年齿方壮健,男儿宜努力。
方今太平民,尚未获苏息。
谁能拱两手,看人树勋绩。
新波得雨夜来添,淑景撩人意思恬。
三月光阴须解惜,一村花柳漫相淹。
踏青湖岸春衫薄,烧笋僧厨野饭甜。
莫怪清游还蒲暮,人生四事苦难兼。

玉则美矣磨于物,砺能磨物粗其质。其温如玉润可磨,端溪紫石真无匹。

唐家中叶始得名,宋坑宣德已云精。石工斧凿越江底,耳边仰听闻涛声。

蛇行鼠穴日益下,燃膏不借三光明。琼浆玉髓恣求取,青花蕉白如脂凝。

水岩擅美匪自古,依稀记得明崇祯。与君两砚本一石,当时割玉为双璧。

分藏箧笥三十春,往往兴云成五色。为君不胫走文章,为君得路通仙籍。

笔飞墨舞信有神,载事纪言世谁敌。共形岂复计菀枯,同调何常异肝膈。

君不见干将莫邪出延津,为跃为潜各龙德。

我从兰陵来,呼友荆溪市。荆溪主人爱看山,牵船脱帽西风里。

千林十月不见霜,平堤碧草浮鱼梁。芦花冥冥水浅浅,杨叶索索烟苍苍。

潘子挥长笺,篷底坐焚香。四座分酡酥,倾杯无酒浆。

江东步兵自行炙,邺下才子调银簧。舍棹入翠微,扶石憩山馆。

石林崩滩路不同,高松无人鸟相唤。前坂穿稻畦,樵径忽下断。

古藤摇寒柯,红桕落将半。榆风柽露变殷紫,杉阴桧枝翠交乱。

几时饭黄精,直上铜山颠。一为鸾凤音,万壑皆泠然。

日夕下兰坡,高歌齐扣舷。手拂冠缨弄鱼鸟,葭汀空影相澄鲜。

渔网冲烟沙岸直,水光尽作明霞色。回看松路起昏鸦,云暗山门众山黑。

道隐未形,治彰既乱。帝迹悬衡,皇流共贯。惟王创物,永锡洪算。

仁固开周,义高登汉。

祚融世哲,业光列圣。太上正位,天临海镜。制以化裁,树之形性。

惠浸萌生,信及翔泳。

崇虚非徵,积实莫尚。岂伊人和,寔灵所贶。日完其朔,月不掩望。

航琛越水,辇赆逾嶂。

帝体丽明,仪辰作贰。君彼东朝,金昭玉粹。德有润身,礼不愆器。

柔中渊映,芳猷兰秘。

昔在文昭,今惟武穆。于赫王宰,方旦居叔。有睟睿蕃,爰履奠牧。

宁极和钧,屏京维服。

朏魄双交,月气参变。开荣洒泽,舒虹烁电。化际无间,皇情爰眷。

伊思镐饮,每惟洛宴。

郊饯有坛,君举有礼。幕帷兰甸,画流高陛。分庭荐乐,析波浮醴。

豫同夏谚,事兼出济。

仰阅丰施,降惟微物。三妨储隶,五尘朝黻。途泰命屯,恩充报屈。

有悔可悛,滞瑕难拂。

愁山闷海,沉吟暗想,积渐难睚。冷清清无语人何在?瘦损形骸。愁怕到黄
昏在侧,最苦是兜上心来。咱无奈,相思痛哉!独自静书斋。
炎官驱我入山椒,日日松声似海潮。
四月黄梅无不雨,却来三伏洗炎歊。
看花携手鬓俱青,一转头来昨梦惊。
四海同年今有几,相逢此日得无情。
著书君已名千载,废学吾方悔半生。
离合升沉何足计,相期进德是功名。

江城路。曾见绀蕊霏花,翠阴笼树。虹桥三尺柔波,画船载酒,东风飏处。

漫吟伫。何意梦游重到,旧时庭户。愔愔小阁黄昏,恨烟怨柳,栖鸦对语。

前度玉人天远,锦筵箫管,谁家歌舞。还恐望中青山,眉黛非故。

红楼绣箔,慵赋閒情句。凭谁问、惊鸿倩影,轻鸾纤步。

镜里朱颜去。酽寒倦理,鸳机断绪。愁把衰杨缕。芳事晚、沈沈瑶华今雨。

夜凉雁寂,一襟秋絮。

昔年同醉杏园春,别后花枝几度新。
彼此宦游疏翰墨,等闲交面起丝纶。
荣亲未必须莱子,昼锦何尝只买臣。
布政莫为三载计,清朝台阁整搜人。

忆昨见公丹青图,己觉妙绝今所无。公为海内文章伯,落笔自与他人殊。

随龙云气忽飞动,海天雨脚吹堂隅。崒嵂回头绝岛孤,野桥分明断岸纡。

更貌一杖仙翁癯,抱琴潇洒双童俱。吁嗟青云客,夐异稷契姿。

早时拂衣卧南极,无乃抱此胸中奇。烟霞适与幽兴会,髣髴坐我清溪湄。

鳣鲔泼泼春涨动,渔舟两两花枝欹。清溪迢迢渺何所,岁晚天涯滞游子。

愿公为我挥洒随箧笥,道路风尘长如此。

人畏生番猛如虎,人欺熟番贱如土。强者畏之弱者欺,毋乃人心太不古。

熟番归化勤躬耕,荒埔将垦唐人争。唐人争去饿且死,翻悔不如从前生。

传闻城中贤父母,走向城中崩厥首。啁啾?格无人通,言不分明画以手。

诉未终,官若聋。窃窥堂,有怒容。堂上怒,呼杖具。

杖毕垂头听官谕,嗟尔番,尔何言,尔与唐人皆赤子,让耕让畔胡弗闻。

吁嗟乎,生番杀人汉奸诱,熟番独被唐人丑,为父母者虑其后。

来为神女去为仙,问月穿花路渺然。山寺日闻钟梵响,他生闺阁亦人天。

晏坐黉堂一事无,居官萧散似相如。偶违浊酒风前约,不见繁英雨后疏。

烽火连天明社屋,国亡家破仇谁复。忽闻美人亦被收,多情转效秦廷哭。

恸哭上书为请兵,数行血泪啼鹃声。素练系肩衣如雪,负弩前驱玉关行。

关内蚁贼二十万,横海列阵来酣战。狂风飞瓦尘蔽天,咫尺敌人不相见。

我师先作壁上观,两军迸出刀光寒。觱篥声催阵云黑,鹳鹅队舞夕阳残。

忽讶神兵来天上,长弓大剑辽东将。马上健儿齐丧胆,纷纷遁走觊歌唱。

只缘红粉定燕京,箫鼓重逢倍有情。怪底将军多反覆,君亲恩不及倾城。

密启深深意,禅和不用疑。
恰得三年活,言中果有期。
楼上坐见九子峰,翠云赤日光溶溶。有时朝昏变疏密,
八峰和烟一峰出。有时风卷天雨晴,聚立连连如弟兄。
阳乌生子偶成数,丹凤养雏同此名。日日遥看机已静,
未离尘躅思真境。子明龙驾腾九垓,陵阳相对空崔嵬。
玉浆瑶草不可见,自有神仙风马来。
一夕霜风扫翠微,宦情何似客情悲。
留连祖帐临分日,徙倚家园欲去时。
三载奉祠心似水,一番挈累鬓成丝。
高飞深泳惭鱼鸟,临水看云有所思。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