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这沙三、伴哥两个田舍郎,因为下水捞虾,两腿上满是青泥。他们进了太公的田庄,在杨柳树下歇凉,取出带来的西瓜砸开就尝。一旁的小二哥无缘分享,馋得口水滴答流淌,背朝天趴在石碾子上,活像一面琵琶扣放。放眼四望,荞麦花雪白白开,豆苗儿碧油油的长。乡村生活没有是非竞争,一切都平静如常,真是一派农家欢乐的景象。
蟾宫曲:元曲牌名,属北曲双调。也是昆曲里一支用途极广的北曲曲牌,又是京、昆两界演员,尤其是武戏演员最熟悉的曲牌。
沙三伴哥:及下文的“小二哥”,都是元曲中常用的农村青壮年人名。
嗏(chā):语尾助词,略同于“呀”或“着呀”。
太公:元曲中对农村大户人家老主人的习称。
昔涎剌(là)塔:元人方言,垂涎三尺的样子。
碌(lù)轴:即碌碡,石碾子,碾谷及平整场地用的农具。
渰(yǎn):此同“弇”,合覆,这里是背朝上合扑之意。
庄家:农民。
这首小令歌咏元朝时夏日的田家生活景象。该曲有人有景,通过捕捉描写农村忙里偷闲的闲适生活片段,歌咏了劳动人民摆脱人世是非纷扰的淳朴愉悦,表达了作者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和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该曲是一首非常具有口语特色和元曲风味的本色作品。
沙三、伴哥是元曲中常见的诨名,形象多为农村的毛头小伙子,粗劣、冒失、缺乏教养。但这支散曲却是表现他们的顽皮可爱,“沙三、伴哥来嗏”,让他俩风风火火、大大咧咧地登了场。作者交代他俩适才“只为捞虾”,顺手带出了农村夏日闲暇中的一则生活镜头,是忙中偷闲之笔。两人还是满腿子捞虾沾上的青泥,言“两腿”而不言两手,可知手已洗过。顾手不顾脚,其冒失、急迫的情状如在眼前。两名小伙子直奔杨柳荫下,取出揣着的西瓜,磕破便捧着大快朵颐。这当然有天气炎热的因素,但从上下文的蛛丝马迹来看,这西瓜恐怕也如“捞虾”一样,都非得之于正途,元无名氏〔寨儿令〕有“沤麻苎斗摸泥鳅”,“偷甜瓜香喷喷”之句,写的也是伴哥、王留这些小伙儿的生活故事,可为注脚。
由沙三、伴哥的分食西瓜,引出了第三者小二哥。这个小伙子趴在碾场的大石碌碡上,尽管垂涎三尺,但想到西瓜“来之不易”,故只能隐忍不发。只是因为西瓜的吸引力,把个颈子伸得好长。作者将这一形状比作碌碡上倒扣着一面琵琶,真是形象万分。从人物姿态动静各别的画面中,也可见到小二哥的憨厚。
在对人物画面作了生动写照后,作者的诗笔转向了田野的夏景。“荞麦开花,绿豆生芽”,处处是一派葱茏的生机。这虽是平凡的田间景色,但在农村质朴、怡和的生活气氛下,却显得亲切可爱。于是作者心中油然生起了艳羡之情。农村生活虽然陋朴,却“无是无非”,轻松而充满人情味。末两句的赞美,实际上隐含着对官场钩心斗角竞争的反感及对隐居平和生活的向往。这是在描摹农村夏日的一角生活小景后所得的感受,故有水到渠成之感。
卢挚主要活动于至元、大德间,正是元代经济发展和繁荣时期。大德初年期间(1297年—1303年)他在河南、两湖地区为官时,与姚燧来往密切,并与追随姚燧的刘致远友善,这时,是卢挚心情最闲适得意的时候,这首小令当写于此时期。
日之出,东田东。鼓填填,走社翁。刲肥羊,击壮豕。舞复歌,社神喜。
但愿年年好风雨,侬衣有桑食有黍,长迎社神击社鼓。
一曲琵琶酒数行,春风吹恨入歌声。槎浮星汉人重到,柯烂仙山局已更。
灯下刀环无限意,楼前流水不平鸣。数根自是飘蓬命,泪尽连枝好弟兄。
碧月无声,银河有影,佩环飞去瑶天。料彩鸾、人世住不多年。
几幅淡螺残墨,空剩下、香冷云笺。君知否,从来好梦,只合如烟。
仙仙。九张机下,闻说道、秋星曾坠凉筵。奈玉虹桥卸,鹊也难填。
便是荀郎情厚,怎禁得、泪泻红铅。东风峭,琅然一声,吹断琴弦。
一年之计种谷,十年之计种木。百年种德知何事,插架鳞鳞书满屋。
世人责报嗟何速,我自无心徼后福。日中为市百贾闹,竞逐锥刀蛾赴烛。
鬻书之利虽云薄,要令举世沾膏馥。为贤为智皆由此,耕也未必能干禄。
他年种德看成功,远在子孙应可卜。
钱清题驿额,往事人未忘。昔云刘会稽,为政循且良。
山村犬不吠,境土乐耕桑。瓜代期不去,士民徒徬徨。
欲留留未得,饯别别可伤。慇勤举槃实,而乃具孔方。
嗟彼田舍翁,心诚礼未当。贤哉刘会稽,遇之何周详。
不矫亦不激,义气若春阳。怡然选其最,谢去投沧浪。
水以钱愈清,钱以水亦彰。寥寥千载下,孰不诵遗芳。
传舍并坦途,轺车走周行。好询钱清故,刻骨铭肝肠。
异时任司牧,肯染铜臭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