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人起笔还是一声叹息:“留不得!”两次叹,心情愈见深重,情调愈见悲凉。与上一首一样,作者在此片里着力以景带情去激发读者的共鸣。但在具体的描写里,手法又有变化。上一首写景不见人,这一首,人物构成画面的一个部分,以画面人物的愁苦、悲寂直接打动读者。“肠断故官秋色”,第一笔就勾勒出一个哀伤至极的人物形象。枝枯叶黄、衰草丛生的故官秋色,令其肠断,既在写景,也在写情。“故宫” 与上首词中的“故国”一脉相承。“瑶殿琼楼”极写宫殿的富丽华美,暗含了作者对故官兴盛之景的追忆。但是,了无生气的一池死水却又告诉作者那一切俱已过去。华美的官殿倒映在死寂的池水里,多么鲜明而刺激的对比。“波影直”的“直”突出地表现了故官的冷落和萧条,也突出表现了画面人物目注神驰,眼光呆滞的情态。一瞬间,万簌俱寂,一切都凝固了。作者乘机跳到远处,放大视角,摄下了一个极为凄楚、悲怆的镜头:“夕阳人独立”。昏黄惨淡的夕阳照耀着澄黄、明亮的琉璃瓦,枯黄透明的秋叶陪衬着一个瘦小孤寂的背影。象一幅质感很强的油画,却更比油画动人心弦。此处实不可留。
“见说长安如奕”,作者宕开一笔,引起下片对“思君”主题的回归。作者欲知“君”的踪迹,欲寻你而去,不知怎么做, “水驿山陲都未识”是说不知路途,不认路标。即使想与你梦中相见都不可能。既行不得,又留不得,归的路子也堵死了。“归不得”这句,感叹人生的酸楚和绝望。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十一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推行变法,引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的忌恨。九月二十日,维新派被袁世凯出卖。二十一日凌晨,慈禧发动政变,幽禁光绪帝于瀛台,捕杀谭嗣同等“帝派”。“百日维新”遂因“戊戌政变”而宣告失败。郑文焯不满于政局的腐败,于1900年前后,写下这三首《谒金门》词。这首词是其中的第二首。
艰生缧绁馀,特尔脱魑魅。殊方窟飘蓬,未免游戏事。
眼力到毛发,抉剔尽奇秘。邂逅平生欢,笑语当歌吹。
曲环岂人谋,明灭殆天吏。慰我云烟期,有腼鸿鹄志。
百年一瞬尔,幸此半日地。聊摅广莫心,无作雍门泪。
虏帐师频衄,民穷粟屡搜。会须夷丧乱,宁敢厌征求。
黄屋中天立,彤弓几日酬。寸心终耿耿,不独为春愁。
谩传欈李千金值,燕市相逢识者希。今日风流无晋代,更搜残墨换鹅归。
渭北神仙府,春来乐事多。花枝侵舞榭,日色艳宫罗。
丽曲娇莺妒,红颜细马驮。更怜明月上,流影入金波。
桃花渡口,对斜风细雨,扁舟孤系。隔水人家烟里树,漏出遥峰苍翠。
恰听钟声,鍧然盈耳,知有桥边寺。青帘摇漾。舟师问酒沽未。
几日才过清明,莺啼花谢,都做春深意。徙倚孤篷堪兀坐,似觉余寒欲嚏。
且任多愁,聚来心上,百样能为祟。蒙头布被,倦时自拥闲睡。
白杨衰草警新寒,袖掩征衫尚一堪。到处留题泥爪印,我刚北去雁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