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雎说秦王

先秦·佚名

  范雎至秦,王庭迎,谓范雎曰:“寡人宜以身受令久矣。今者义渠之事急,寡人日自请太后。今义渠之事已,寡人乃得以身受命。躬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臣之事,处人骨肉之间。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三王之仁而死,五伯之贤而死,乌获之力而死,奔、育之勇焉而死。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无以饵其口,坐行蒲伏,乞食于吴市,卒兴吴国,阖庐为霸。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译文与注释

译文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秦王对范睢说:“我很久以来,就该亲自来领受您的教导,正碰上要急于处理义渠国的事务,而我每天又要亲自给太后问安;现在义渠的事已经处理完毕,我这才能够亲自领受您的教导了。我自己不明事理,思考也不灵活。”于是秦王以正式的宾主礼仪接待了范睢,范睢也表示谦让。

  这一天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对,对。”像这样有三次了。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份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像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为跟吕望生疏而不跟他深谈,这样周就没有天子的德行,文王、武王也就不能成为王了。现在臣子是个客处他乡的人,与大王关系疏远,而所想要面陈的,又都是纠正国君偏差错失的事。处在人家骨肉之间,臣子愿意献上一片浅陋的忠诚,却不知大王的心意如何,所以大王连问三次而不回答,就是这个原因。臣子并非有什么害怕而不敢说,即使知道今天说在前面,明天受死刑在后面,然而臣子也不敢害怕。大王真能实行臣子的话,死不足成为臣子的祸殃,流亡不足成为臣子的忧虑,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不足成为臣子的耻辱。五帝这样的圣人要死,三王这样的仁人要死,五伯这样的贤人要死,乌获这样的力士要死,孟奔、夏育这样的勇士要死。死,是人无法逃避的。处在难免一死的形势下,可以对秦国稍为有些益处,这就是臣子最大的希望了,臣子还担心什么呢?伍子胥藏在袋子里混出昭关,夜间赶路,白天隐蔽,到了蔆水,没东西可吃,坐着走,爬着行,在吴市讨饭,最后振兴了吴国,吴王阖庐成为霸主。假如臣子进献谋略能像伍子胥那样,就是把我禁闭起来,终身不再见大王,只要臣子的主张实行了,臣子忧虑什么呢?箕子、接舆他们,浑身涂漆像生癞疮,披头散发装作发狂,可是对殷朝、楚国并无好处。假如臣子可以跟箕子、接舆有相同的行为,浑身涂漆能对我认为贤明的君主有所帮助,这就是臣子最大的荣耀了,臣子又有什么耻辱呢?臣子所怕的,只怕臣子死了以后,天下人看到臣子尽了忠而身体倒下,从此锁住了嘴,裹住了脚,没有人再愿到秦国来罢了。大王上怕太后的严厉,下受奸臣的伪装迷惑,居住在深宫之中,离不开辅臣的手,终身受到蒙蔽,没法洞察奸佞,大则王室覆灭,小则自身陷于孤立危险的境地。这才是臣子所怕的!至于那些被困受辱的事,死刑流亡的祸殃,臣子不敢害怕。臣子死了而秦国能够治理好,比活着更有意义。”

  秦王直跪着说:“先生这是什么话!秦国远离中原,僻处西方,寡人又笨拙而不贤明,先生竟能光临此地,这是上天要寡人来烦劳先生,从而使先王的宗庙得以保存啊。寡人能够受到先生的教诲,这是上天赐恩于先王而不抛弃他的儿子啊。先生为什么要这样说呢!事不论大小,上到太后,下到大臣,希望先生全都教导寡人,不要怀疑寡人啊。”范雎向秦王拜了两拜,秦王也向范雎拜了两拜。

注释

(1)庭:指宫廷。旧本《古文观止》此句作“王庭迎范雎”,按原文“王庭迎”下无“范雎”二字。

(2)幸:表示尊敬对方的用语。

寡人:古代诸侯向下的自称。即所谓诸侯自谦是“寡德之人”。

(3)跽:古人席地而坐,姿势是双膝着地,臀部坐在自己脚跟上。“跽”是双膝仍然着地,而把上身挺直起来;是一种表示恭敬,有所请求的姿势。也称为长跪。

(4)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号太公望。博闻多谋,处殷之末世,不得志,垂钓于渭水之阳,后遇文王辅周灭殷。

文王:姬姓,名昌,生前称周西伯或西伯昌,武王灭殷后追谥文王。遇吕尚于渭水北岸。

(5)太师:商周之际高级武官名,军队的最高统帅。与后世作为太子的辅导官或乐师的“太师”,名同实异。

(6)擅天下:拥有天下。按文王生前未及“擅天下”,也未“身立为帝王”。这里是合文王、武王二人笼统言之。

(7)羇(jī)旅:作客他乡。

(8)匡君:纠正君王的偏差错误。

(9)骨肉:这里指宣太后与秦昭王的母子关系。

(10)厉:借作“癞”。

(11)五帝:传说中的上古帝王,《史记》据《世本》、《大戴礼》定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12)三王:指夏、商、周三代的开创者夏禹、商汤、周文王。

(13)五伯:即春秋五霸。这篇文章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14)乌获:秦国力士,传说能举千钧之重。秦武王爱好举重,所以宠用乌获等力士,乌获位至大官,年至八十余岁。

(15)奔、育:孟奔(一作贲)、夏育。战国时卫国人(一说齐国人)。据说孟贲能生拔牛角,夏育能力举千钧,都为秦武王所用。

(16)伍子胥:名员,字子胥,春秋时楚国人。楚平王杀其父兄伍奢及伍尚,子胥逃奔郑,又奔吴,帮助吴王阖闾即位并成就霸业。

橐(tuó):袋子。

昭关:春秋时楚吴两国交通要冲,地在今安徽含山县北。伍子胥逃离楚国,入吴途中经此。

(17)蔆水:即溧水,在今江苏省西南部,邻近安徽省。

(18)蒲服:同“匍匐”。

(19)吴市:今江苏溧阳。《吴越春秋》卷三:“(子胥)至吴,疾于中道,乞食溧阳。”

(20)阖庐:吴王阖闾,前514年至前496年在位。

(21)箕子:商纣王的叔父,封于箕(今山西太谷东北)。因谏纣王而被囚禁。武王克殷,才得到释放。

接舆:春秋楚隐士,人称楚狂,曾唱《凤兮》歌讽劝孔子避世隐居。据史籍记载,箕子、接舆都曾佯狂,但未见有“漆身为厉”的事。

(22)蹶:跌倒。

(23)太后:指秦昭王之母宣太后,姓芈。秦武王举鼎膝部骨折而死,子昭王即位才十九岁,尚未行冠礼,宣太后掌握实权。

(24)保傅:太保、太傅。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这里泛指辅佐国王的大臣。

(25)宗庙:古代帝王、诸侯等祭祀祖宗的处所,引申为王室的代称。

(26)慁(hùn):打扰,烦劳。

评析

  范雎初见秦王,既不像初出茅庐时的苏秦那样锋芒毕露,也不像已为秦相时的张仪那样咄咄逼人,而是谨言慎行,唯唯再三,欲言又止。这是为什么?

  说客游说人主实非易事,弄不好会有生命之虞。范雎以一籍布衣的身份游说秦昭王,正如他所说“交疏言深”,这时,他对秦王的心理状况与性格特征还不十分清楚,秦王喜欢听什么,想要干什么,他还没有准确的把握。因此,他必须先加试探,察言观色。他要贡献于秦王的谋略之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废逐把持朝政的以宣太后、穰侯为首的“四贵”。而秦王与他们有骨肉之亲,并且是在他们的拥立下才得以即位的。范雎明白,若稍有不慎,就会“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落个身首异处的下场。所言甚深而交情甚浅,范雎能不顾虑吗?所以他吞吞吐吐,疑虑重重,回环往复,拖拖沓沓,而同时却又引古论今,援他况己,旁敲侧击,铺张扬厉。一方面对秦王反复进行试探,看他是否真心信任自己,是否能听从建议摆脱骨肉之亲的羁绊而自强自力;另一方面又反复申述自己对秦昭王的无限忠诚。在“何患乎”“何忧乎”、“何耻乎”的层层叙述中,对秦昭王展示自己的忠心,甚至表示“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好像他早已置生死于度外。这段说辞,淋漓酣畅,委婉周密,恳切动听。终于瞅准时机,于云山雾罩之中微露真意:“足下上畏太后之严,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终身暗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这段话说白了就是:你的处境危如累卵,有了我你才会安然无恙。表面上是强调秦王与秦国的危险,实际上是为自己能得到重用作铺垫。这就是谨慎精明、老练的范雎,一个不同于一般纵横家的辩士。

  猜你喜欢
建章宫殿紫云飘,春漏迟迟下绛霄。绮陌暖风嘶去马,
粉廊初日照趋朝。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秦楚年年有离别,扬鞭挥袖灞陵桥。
庭院深深春寂。还是他乡寒食。闲利与闲名,谩把光阴虚掷。虚掷。虚掷。知道几时归得。
故园芳事无人管,到处梅花动客情。
清樾已生昼寂,孤花尚表春余。象床筠簟燕堂虚。初过晚凉微雨。
珪璧新来北苑,鲈鱼未减东吴。捧觞红袖透香肤。不浥翔龙烟缕。
消暑楼前双溪市。尽住水晶宫里。人共荷花丽。更无一点尘埃气。
不会史君匆匆至。又作匆匆去计。谁解连红袂。大家都把兰舟系。

苎萝妖艳世难偕。善媚悦君怀。后庭恃宠,尽使绝嫌猜。

正恁朝欢暮宴,情未足,早江上兵来。捧心调态军前死,罗绮旋变尘埃。

至今想,怨魂无主尚徘徊。夜夜姑苏城外,当时月,但空照荒台。

十宵九入梦,明明知已逝。识得中阴来,未审寄何位。

前者四月初,恍忽上忉利。光容若平昔,天服粲游戏。

伸纸与我读,奇文千馀字。梦中了了知,醒后都不记。

曾闻释子言,天乐稍浓腻。若非道种深,未免天色醉。

记兄初生时,大姑兆奇瑞。丽人跃空飞,姑也承以袂。

苦旅思乐宅,返促亦何异。但恐冶心多,减却道人气。

少日念欢场,鸣泉奔渴骥。一卧三年茵,肌消如寒猬。

从兹稍谭仙,习静学观鼻。朝坐一丝香,暮禅半幅被。

閤门杜色声,精神转强锐。蒙庄不去手,卓有出尘志。

几年客金马,渐识宗门事。乞差既里还,刻苦相摩砺。

旦寻复昏披,研惟空有谛。有如群婴儿,搩手量鹏翅。

突闻物格言,石火掣飞燧。惑魔虽暂歼,狂使方为厉。

挈疑过龙湖,息求而得刺。一自直东华,先鸡每戒睡。

日夜抱一编,形神俱焦瘁。眼涩如有沙,舌乾无厚味。

国本既艰危,臣也难为退。余时官闲局,弟也负书至。

每当聚首时,言必穷幽邃。毒语攻沉疴,当机无回避。

俱悟昔时非,驰马歇狂辔。净侣偕数人,结期向北寺。

下直即停车,六时声如沸。合掌化如来,白毫与青髻。

东林十八贤,高举标奇致。披此尘劳衣,缚人如鸟罻。

便欲脱簪绂,指彼青山誓。或假或休沐,次第作?计。

余也先群飞,入山选幽翠。结茆四五间,日日眄归帜。

梦魂总不及,逝也一交臂。严亲头触石,聚哭空里肆。

海内学道人,千里缄酸泪。弟也冒雪行,十日走枭骑。

不忍见京华,何况旧邸第。寡妇一屋声,天地为阴曀。

立后以祈年,殷哀方小替。传闻四月终,白旐出淮泗。

余也偕诸衲,奔帆如云驶。念公闻我来,追至寻阳际。

十日抵瓜仪,南北舟相次。肝肠恸一割,石火迭相谓。

富贵竟何成,金毛不如薙。十载无生学,劈莲微见意。

痛呼隔闻尘,天高日西坠。前者潘去华,梦中忽见示。

生平四良友,君家得其二。赖兹切摩力,今亦生善地。

信我同心人,冥墨亦相缔。祠之柳浪馆,凡与白苏四。

天上虽酷乐,勉来一竖义。破矿出精金,刬却知见祟。

携手入莲邦,沙劫为兄弟。

蚤梅初吐,香泛长至,氤氲春酒。贺亚相、含元难老,滋润东南膏泽厚。

似瑞雪、自羚羊元峡,是处炎荒沾透。致出穴、嘉鱼十里,破冻来充笾豆。

吐握公旦尽难觏。尽人卖、依恋裳绣。请西海、朝宗节钺,欲卷牂江归大斗。

奋武烈、与文谟千载,铜柱重标岭右。看白雉、西屠再献。

拜舞台门恐后。幕内多才,新乐府、铙歌齐奏。愿年年、张仲留作,堂前孝友。

请燕喜、稍听丝肉,福共康侯受。教至道、双曜同流,真与天地长久。

卯君看月此徘徊,今来月明君不来。
安得清光刀剪破,为分一半到泉台。
日高过竹湖水光,风长入座荷花香。
交红映绿满渠下,各有意态随低昂。

风吹鹤发短萧萧,数首新诗酒一瓢。爱看前村风色好,不知行过竹西桥。

兵尘澒洞绕函关,不到商于六里间。赤帜频传秦楚蹶,白云自与绮园閒。

龙蛇陆起频何在,鸿鹄冥飞竟不还。千载高风无复见,空馀芝草满空山。

沧江地僻无佳客,雨落狂花满敝庐。端节忆逢车马至,春风乍领笑谈馀。

衙荒不具洪州榻,性鲁空闻圮上书。惆怅灵岩天外碧,双峰新月对庭除。

看花长想曲江春,燕子东风聚散频。君向水精宫里住,题诗还近玉堂人。

大府开闽土,危楼镇海涯。飞云浮画栋,丽日照高牙。

昔驻蕃侯马,今迎使者车。三山归指顾,万井仰光华。

缥缈临城处,逍遥散吏衙。榕阴千树翠,荔子半空霞。

岭峤俱清谧,宾僚亦静嘉。宣风问民俗,作屏捍皇家。

去去青冥樾,依依紫禁花。登高应有赋,留待碧窗纱。

一溪抱峡玉潺湲,奇草幽花满古坛。千岫月明丹石去,万松风转斗垣寒。

白云可踏天垂明,老鹤不归人倚阑。定有吹笙王母下,露凄梦冷欲生翰。

何而不感。遂赋此呈燕五峰。
帆卸西湾侧。望康庐、老峰面目,旧曾相识。岁岁滔滔江浪远,回首暮云空碧。今想见、发痕全白。眠鹿矶头茅屋烂,问草堂、谁管真泉石。还更有,青牛迹。
老峰点首如招客。道十年、玉斗窗间,两成疏觌。赢得老夫谙阅世,不作少年太息。看雨余、依旧青山色。汶上归来重过我,最峰头、新长芝堪摘。分半席、共横笛。

一石结为山,山空鬼斧劈。旷然启谽谺,堂庑净如拭。

脉脉泉溜清,肃肃云气逼。岩穴漏天光,虚白生四壁。

何人偏多事,仙佛重装饰。纷纷罗拜勤,香烟不暂息。

祇为求福来,谁赏境幽僻。胜地俗所溷,应为山灵惜。

我兄饶闲情,邀我著游屐。洞外霜叶红,洞中莓苔碧。

小坐布楸枰,衣袂岚翠滴。一局犹未终,夕阳已西匿。

中兴将相上凌烟,社稷元功孰敢先。万物生春持斗柄,六龙回驭取虞渊。

中书方记汾阳考,南国俄乘范蠡船。却向园林新栋宇,聊将胜事继前贤。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bēi)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 《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 《放鹤亭记》。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