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门多棕榈,高者十八九。
其皮割剥甚,虽众亦易朽。
徒布如云叶,青青岁寒后。
交横集斧斤,凋丧先蒲柳。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
嗟尔江汉人,生成复何有?
有同枯棕木,使我沉叹久。
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
啾啾黄雀啅,侧见寒蓬走。
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
蜀中多产棕榈,十有八九都长得很高大。
棕毛虽多但割开剥下太多,树也容易枯朽。
棕榈尽管具有大如云的树叶和经岁寒而不凋谢的生命力。
但是如果过量地砍伐,它将比易衰的蒲柳更早地凋落。
当时军用物资缺乏,连棕毛也要取尽(编为马具)。
可怜你们江汉人所生产的东西还剩什么呢?
就好像割剥过甚的枯棕一样,不能不使我深深叹息。
死者也就罢了,生者又凭什么保全自己的性命呢?
见到啾啾的黄雀不停地啄着棕榈,棕毛如同飞蓬一样乱飘。
不禁想到如此高大的乔木也被摧残得形影枯于,埋没在杂草中了。
蜀门:犹蜀中,即成都。
棕榈(lǘ):也作“椶榈”,常绿乔木,棕榈皮上有毛,称棕毛,可制绳帚刷等,故下有“割剥”语。
十八九:十有八九。
割剥:割开剥下。
如云叶:如云样的棕叶,形容棕叶甚大。
岁寒后:指棕榈和松柏一样,虽经岁寒而不凋谢。
斧斤:伐木的工具。
先蒲柳:比蒲柳先凋落。蒲柳,生在水边的水杨,又称蒲杨,易生也易衰。
军乏:军用缺乏。
一物:指棕榈。
取:此处读zhǒu。
江汉人:四川人。汉,指西汉水,即嘉陵江,此处用江汉代指蜀中、蜀门、巴蜀。
生成:指上文以“棕榈”为代表的地之所生、人力所成的“物”。
复何有:还有什么。
啾啾(jiū):虫、鸟细碎的叫声。
啅(zhuó):鸟雀叫声,一作啄。
蓬:草名,又叫飞蓬。
形影干:形容棕榈枯干,一作枯形影。
没:埋没。
藜莠(lí yǒu):恶草的通称。
此诗二十句,可分三段。
前八句为第一段,写棕之枯。
首二句直入“棕榈”以应题,并用“蜀门”加以限定。棕榈树生于秦岭以南,蜀地自然多见。此诗既慨蜀中百姓之不堪繁赋,因托当地多见而平凡之树种来作载体,又能以“割剥”相贯,使二者形、意吻合。表里如一,主旨能得到最大的发挥空间。如任取一物加以咏叹,便不能使作品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四两句紧扣题中“枯”字,用抑笔,言棕皮因割剥得太厉害,纵然这树很多且十有八九长得高大,也难逃厄运,会很快枯萎的。在结构上,此处用“众”呼应前文“多”,又以“虽”、“易”二字形成逆笔转折,造成开合之势,宕出下文,由叙述转为描绘,进一步刻划其“枯”:“徒布”二句用宽笔,言棕榈本来其叶如云,如松柏经霜雪而不稍减其青翠之色;“交横”二句用紧笔,言其枉自具备了耐寒的品质,终因斧斤交集,先于蒲柳凋零了。此处用不耐寒冷、至秋即衰的蒲柳作反衬,用笔一松一紧,将棕榈惨遭割剥的不幸作了立体的描画,构成丰厚的意象,使主题能植根于其中并得以深化。
中间八句为第二段,述棕枯之由。
“伤时苦军乏,一物官尽取。”二句承前启后,为全诗过脉。前已言棕被“割剥甚”,先于“蒲柳”而凋零,至此顺势一接,道出其所以出现如此反常情况,是因“军”兴而物“乏”之故——战乱频仍,军中自然匮乏,故凡有可用之物,皆被搜刮以充军实,棕皮当然不能幸免。这两句又是诗眼。句中一“伤”一“苦”,构成全诗的情绪基调,与题中“枯”字暗扣:棕若不“枯”,何以令诗人既“伤”且“苦”?二字将诗人对内忧外患的时局与衰败的国运的深深忧虑全盘托出。而一“尽”字,又是全篇立意的关键:棕因“尽”剥而枯,民因“尽取”而不欲活,这正是诗所要表达的主旨。“嗟尔”以下由“物”过渡到“人”。既然“官”已“尽取”一切有用之物,蜀中百姓已没有什么剩下的了,就与那因割剥过度而枯死的橡榈树命运相同,这是多么的令人吁嗟、叹息。此处继“伤”,“苦”之后,又连出“嗟”、“叹”等带有强烈感情色彩之辞,将诗人一腔忧国忧民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接着“死者即已休,生者何自守”两句,一笔双关,既写人,又写树,意谓:无论是树是人,死去的也就罢了,那么活着的又靠什么来保住自己的性命呢?断绝了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死者的今天不正是生者的明天么!诗至此立意又深一层,不仅哀伤死去的,更是担忧活着的。从诗人奏响的情感音符中感受到了他那颗赤子之心的搏动。就章法言,此处由人而及于树,又提起了未段。
最后四句为第三段,是感慨之辞。
《诗经·秦风·终南》有“交交黄鸟,止于棘”之句,起兴之语。此处“啾嗽黄雀”与之异曲同工,为见景生情,进行气氛渲染与情绪烘托。黄雀呜叫,其声“啾啾”,好不凄惨。这与《兵车行》结末“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嗽啾”实为同一种意境,所异者一写战场,一写后方,可见偌大中国,已无安宁之地。“寒蓬”句,言枯棕经黄雀一啄,棕毛纷飞,如蓬草般随风飘散,景象亦不可谓不凄凉。两句同为场景描写。
结尾两句由此而生无限感慨:“念尔形影干,摧残没藜莠。”既写树,又言人,仍是一语双关——被“摧残”者,何止于棕榈树,而“形影干”,也是对被榨干血汗与骨髓的劳动者的真实写照。“形影干”与前文“割剥甚”首尾照应,扣“枯”字,是点题之笔;一“念”字,寄托着诗人对惨遭“割剥”的树与入的无限同情;“摧残”之辞,又表达出诗人对官府横征暴敛行径的无比激愤。然而,诗人一介书生,阻止不了这场悲剧的上演。结局只能是“没藜莠”——树枯而人亡,一同埋没于荒草丛中l此处与前文“如云叶”、“青青岁寒后”构成形象与色彩的强烈反差,从而使全篇主旨得以凸现:蜀地棕榈树本是干拔而叶茂,其色青青,终因过度割剥而形销影灭,埋没荒草;蜀中百姓本是丰衣足食,太平安康,终因战乱军兴而惨遭掠夺,生计断绝,竟然会因冻馁而死。正如王嗣爽所说:“因军而剥棕,既悲棕之枯;因枯棕而念剥民同之,因悲民之困。”(《杜臆》)
这首诗托物而寓意,主旨直露,是杜甫咏物篇什中现实性很强的佳作,从一个方面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关心民瘼的博大情怀。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则以比为主,借树言人,使全诗所要表达的主旨形象化,从而增加了诗的艺术感染力。又在比兴中兼用赋法,时而直陈其事,摒弃了一般咏物诗的含蓄,这既是抒发强烈感情的需要,又得“为民请命”之旨,使诗歌增强了针砭现实的意义。此外,在章法结构上,注重了前、中、后的关联与照应,又多用双关,使出入转化更显自然而不露痕迹,足见诗人驾驭是体的非凡工力。
匹马冲寒发。看满目、残山剩水,轘辕伊阙。我到关河惊岁暮,却值梁园飞雪。
不须怨、汴京烟月。歌罢添衣仍命酒,只今宵、离恨多于发。
男儿事,有本末。
珊瑚十丈凭敲折。叹世上、非公知我,几成怪物。此外半生谁鲍子,负此真非豪杰。
最感是、留髡烛灭。后夜相思铜雀下,想漳河、水染啼痕血。
今不醉,后何益。
张君瀛洲人,来作武当客。始来武当时,祇著谢公屐。
弟子百数辈,稍稍来服役。诛茅立万柱,空中现金碧。
辛苦三十年,夜卧不侧席。以之律鬼神,故亦如矩墨。
元年踰冬旱,失火烧四国。野谷方焦熬,六月畿甸赤。
朝廷亦不爱,牺牲与圭璧。僵巫暨惫史,歌舞无消息。
君时待诏来,公卿初不识。一朝传天语,问以济旱策。
君云臣鄙愚,造化非所测。阴阳有开闭,此实智者责。
公卿复致辞,物生今孔棘。已敕京兆尹,取足输粟帛。
此如解倒悬,祀事惟所择。君闻犹固让,心实内忧惕。
飞章白玉阙,沥胆殚悃愊。臣实才浅鲜,臣实学迮塞。
臣有一寸心,愿辅后皇德。后皇本爱民,民今旱为厄。
或者罪有由,皇亦重开释。祈谢各有方,咒禁各有式。
上堂荐明水,下堂考金石。夜分请命既,昧爽大施设。
为坛东市门,经纪法灵册。庭中玄武旗,飘飘墨黍黑。
君临一挥手,怒发上霄直。指麾东方龙,卷水东海侧。
指麾西方龙,卷水略西极。北南暨中央,各以方率职。
某日某甲子,漏下五十刻。我在坛上伺,不得忤区画。
丰隆与飞廉,列缺与辟历。汝将汝风驰,汝遣汝雷击。
汝云冯勿漓,汝雨必三尺。汝不从誓言,不畏上帝敕。
至期果响答,动荡七日泽。常时人所难,君若不以力。
公卿奏天子,是必有褒锡。可以宠号名,可以蕃服裼。
君曰天子圣,卿从诚所格。臣敢贪天功,况乃归计迫。
昨得山中书,至自青溪宅。向来百弟子,迟归在朝夕。
暾时冬序半,霜下木叶积。明当课斩伐,结构西岩壁。
山田晚报熟,芝朮及采摘。狝猿长如人,夜夜盗柿栗。
堤防苟不豫,六气尽蟊贼。公家事既已,私事容弃掷。
方知用世士,遗世等糠籺。所过如虚空,焉知去留迹。
我持一瓢酒,欲以赠远色。岁暮不见君,怅望空中翮。
剥尽群阴见一阳,千花万蕊总包藏。笔头会得先天意,写出寒花朵朵香。
停云蔼蔼在高楼,几度怀人叹阻修。安得陶潜共延伫,也胜王粲独消忧。
昼眠忆弟劳青眼,秋望思亲惧白头。亦有神仙解怡悦,何时骑鹤重来游。
虎林隐吏困学民,风流自拟晋宋人。晚年裘马气俱敛,落纸具有湖山春。
草书雄壮妙入神,上追米薛下笔亲。泥中挽车何笔法,亦如舞剑师裴旻。
嵇康《绝交书》最古,七不堪辞山吏部。抱琴自为鸿飞高,肯向尘埃薄汤武。
柳阴无暑贵客来,不闻不见驱车回。《广陵散》今遂绝矣,山巨源终安在哉。
右军将军曾属笔,摹本鲜于复其一。龙腾雨坠奇势存,想见临池心手疾。
同时几辈成烟云,此卷幸迟松雪焚。六丁雷电取不得,知子守护诚辛勤。
辛勤守护何人识,断楮零缣增太息。墨池昨夜瘦蛟横,山雨吹窗晚风黑。
潼津直上车隆隆,绿杨夹道驰青骢。太华可望不可到,小憩暂谒金天宫。
尊严庙貌象丹阙,人力不逮疑神工。入门一径翳天日,列植汉柏兼秦松。
升阶俯首拜深殿,心魂谡谡钦声容。巍峨白帝据黻座,神威肃穆尊弥恭。
众真立侍各执事,大冠长剑威仪同。十王列庑聚群鬼,或置鼎镬加磨舂。
穷奸变怪状千万,森罗果报惊愚蒙。转屏环柱出殿后,横廊直亘趋深重。
红装十队肄舞乐,修眉秀颊争昌丰。洞房阴阴窗牖静,画帘高卷香罗红。
衣桁盥洗纷位置,儿襦女舄筐篚充。衾枕粲灿焕云锦,冰绡作帐轻烟笼。
帝妃端坐燕笑语,意态真有齐眉风。庙令老人事神久,房帏曲折无不通。
手持管钥导我入,误惊闺闼心忡忡。我闻华岳作西镇,兴云降雨参天功。
惟神正直司肃杀,秩宗典礼方三公。真宰冥漠太虚朕,岂有家室相和雍。
嫁女夺妇事叠见,荒唐诬蔑真齐东。愚民无知好蛊媚,遂以猥亵明尊崇。
神之所依宁在此,谁为户喻开盲聋。茶余扶倦上高阁,俯仰百态舒心胸。
须臾云散日卓午,晴空划出三芙蓉。
落花村已归,密筱溪自媚。水禽藉柔芳,宛转鸣得意。
所思在何许,惜此时节异。侧侧木兰舟,洄沿一愁思。
春江骤涨,晓陌微乾,断云如梦相逐。料应怪我云来去,似千里迢遥,伤心极目。
为楚腰、惯舞东风,芳草萋萋衬绿。燕飞独。知是谁家箫声多事,吹咽寻常怨曲。
尽教衿袖香泥涴,君不见、扬州三生杜牧。待泪华、暗落铜盘,甚夜西窗剪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