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耸入云的山堪称是天下的屋脊,可见此山山势极高。
有八条河流在山下向西南方汇合,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
仙台近对着太阳与高远的太阳相映照,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
我还有搜奇猎异的雅兴,只可惜天色已晚,眼前的道路已渐渐地昏暗下来。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
云中:指高耸入云的山。宋严参《沁园春·自适》词:“吾应有,云中旧隐,竹里柴扉。”此谓高耸入云的山上有他的柴扉。亦可解释为云中郡。恒山属云中郡。
天下脊:地势高,像天下的脊梁。
尊:高。
八水皆南汇:浑河上游的八条支流均在恒山一带向西南方向汇合。
群峰尽北蹲:从恒山南眺,但见群峰低下,其状如蹲。意谓恒山最高。
仙台:北岳峰顶曰天峰岭,岭上修有北岳观,仙台即指此。
临日:近对着太阳。
迥(jiǒng):高远。
风窟: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中间空虚,风似虎啸,名风虎口。风窟即指此。
护云屯:谓窟边云雾迷漫,常聚不散,似乎是卫护风窟。屯:聚。
空怜:只可惜。
昏:昏暗,谓天色已晚,不能尽兴搜奇了。
诗中描写了恒山于群山中独尊。首联写云中山势极高,颔联写河流在山下汇合然后向西南流去,颈联写仙台与太阳相映照,尾联写天色变暗,作者不能尽兴搜奇了。全诗从多个角度描绘恒山的高峻,口吻夸张豪迈,艺术感染力强烈。
诗的开首两句,便用夸张豪迈的口吻写出了恒山众山独尊的地位。“云中天下脊,尤见此山尊。”恒山所在的山西浑源县在古代属云中郡统辖,作者说云中恒山是天下的屋脊、脊梁,极言此山之高峻。
“八水皆南汇,群峰尽北蹲。”这是鸟瞰的图景。登临纵目,只见山山条条水脉尽皆汇向南方,被山势所拘,龙王也只得俯首称臣,顺山势而下。因为恒山突兀高耸,便显得群峰都好像向着北岳蹲下一样。这两句诗,与杜甫的《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
“仙台临日迥,风窟护云屯。”这两句又可视作是仰观的景象。恒山顶上有会仙府、琴棋台等建筑,因为修筑在山巅,便有“临日”,迫近太阳的遥远之感。“风窟”在北岳观两侧,悬崖壁立,空谷来风,窟中山风常似虎啸。彤云密布,云从风,在山谷间屯集,风涛、云海,正是名山特有的景观。面对这瑰丽的景色,诗人留恋不已,久久不欲离去,他还想看到更新奇的景致显现。“剩有搜奇兴,空怜前路昏。”便是这种心情的写照。诗人雅兴不减,还想进一步到云深不知处搜奇探胜,怎奈日暮途穷,不觉已是红轮西坠,天色暗淡,不辨东西了。诗人把这种游兴不减,余韵正浓的情绪放在天色已晚无法继续游览下去的时刻,更让人觉得惋惜,更让人感觉到北岳恒山那丰富无垠的内涵。纵然滞留更多的时日,也无法穷尽其中变化万端的风光。诗人用“空怜”二字,淡淡地带出未能尽兴游览恒山的遗憾。
全诗从不同角度极力描绘恒山的高峻,或明说或暗含,无一不是一个“高”字,给读者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让人更加增添对北岳恒山的神往。
汪承爵,临清(今属山东)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进士,乙未科三甲第七十六名,曾任大同知府。
伐树商丘去被围,似于庭桧特勤斯。禹腰尧颡应遗魄,柏叶松身异曩时。
恭梓二三千学士,爱棠四十六孙枝。摄衣下马低回久,更就清风一诵诗。
容阳娇女,擅班姬才调,移家兰渚。锦里春风随宦辙,雏凤争传好语。
粉本留香,锦囊绣句,逸调谐宫吕。轩开写韵,那堪埋玉尘土。
应是忉利仙缘,掌书月府,逐队霓裳舞。漏尽灯残翻旧稿,剩有遗音酸楚。
蝉咽凄凉,虫丝缭绕,总是伤心谱。寒宵不寐,顿添幽恨如许。
华发萧萧旧秘书,木天图籍几勤劬。莫教作郡江南去,天子时时幸石渠。
平居说江湖,似若苦饥渴。及今落吾手,谓可娱娱夕。
胡为连日行,乃复形叹息。使风不终娱,阻风有并日。
欲行波涛恐,欲住饿馁迫。吾舟仅如芥,吾命真若发。
吾罪不足云,吾家复何说。不唯风浩荡,更直雨骚屑。
鸡啼三家幽,鸟度万里阔。遥闻君山青,旧咏高楼月。
何当俱醉倒,梦去山南北。
纵横玉局游,倾倒金壶汁。寒嘘日色薄,晴漾苔痕湿。
清酣赴今赏,眩惑迷前得。云驰旌旆翻,风戛筝弦急。
过树响山禽,叉鱼观水鸭。苍崖缀霜华,绀林拥烟幂。
桑果殿秋红,埴坟通岭赤。平池菱实熟,积陇棉花白。
弹棋每席地,沽酒或脱帻。日晕海棠羞,露泫芙蓉泣。
百眺足千欢,四美无一缺。山川狎游主,鱼鸟趣吟客。
归来得暝契,触眼峰高集。
乘兴溪边去,仍从林下归。梅香带春信,日色暖人衣。
白发思还远,清流遇更稀。野禽宁会意,相顾向柴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