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浣花溪水流的上游溪畔,主人选择有树林池塘并且景色幽雅之地为我筹建草堂。
他们知道我愿在城外少尘俗之事的地方卜居,这个地方另外还有清澈的江水,以销除我行旅怀乡的愁思。
我仿佛看到那无数的蜻蜓一齐在天地间飞翔,一对紫鸳鸯同在溪水上出没。
如果兴会所至,这里能够东行万里,须要前往山阴的话,顺水搭舟即可到达。
卜居:本自《楚辞》名篇《卜居》,字面意思是选择居住的地方,实际是借用屈原对人生道路的抉择。
浣花溪:在四川成都西郊,一名百花潭,锦江上游一段,杜甫结草堂于溪畔。溪,一作“之”,一作“流”。
水西头:浣花溪由西向东流,水西头即在溪之上游。
主人:指当地的亲友,或指剑南节度使裴冕,或是诗人自称,未详。
为卜:即行卜。为,即施行;卜,选择。
林塘:指树林池塘,泛指幽居之所。
幽:僻静,幽雅。
出郭:双关语,喻作者避难入蜀,远离了政治漩涡。郭,即外城,古代在城的外围加筑的一道城墙。
少尘事:没有俗世打扰。尘事:尘俗之事。
更:另外。
澄江:清澈的江水,这里指浣花溪。澄,清澈静止。
销:消除。
齐:一齐。
鸂鶒(xī chì):水鸟名,形大于鸳鸯,而多紫色,好并游。俗称紫鸳鸯。
对:共,同,合。
沉浮:在水上出没。
东行万里:即向东行驶万里。
堪:能够、胜任。
须向:需要前往。须:应当;向,前往,去。
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杜甫青年时期曾南游昊吴越(今江苏、浙江一带),到过会稽(即山阴)。
此诗首联写出草堂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并透露出选择在此处营造的原因:浣花溪碧水蜿蜒曲折,绕着草堂潺潺流过,花草树木郁郁葱葱,环境幽静,令人沉醉。在幽静的地方居住有两大好处:一是少烦扰,二是洗客愁。这正符合诗人当时的状态。
颔联从人的角度诠释“林塘幽”,实际上是写出了为什么要选幽静的地方的理由,比首联递进了一个层次。那里离城区远,出了城郭就少了许多凡尘俗事的烦扰,而且那里还有澄清的溪水可以洗涤远客的忧愁。澄清的江水静静地流是自然之境;“消客愁”则是情感的流露。
颈联则从物的角度写出“林塘幽”之情状,在这样的环境里可以陶冶情操,修养性情。许多蜻蜒点水,都是自由地上上下下。鸂鶒戏水,成双结对,时浮时沉,悠闲自在。以动物之动来衬托林塘之幽,幽中有生气。此情此景,让诗人顿觉先前漂泊辗转的疲惫一扫而空,忘却了俗世喧嚣带给他的烦恼,自然引出尾联的“乘兴”。
尾联写诗人的内心想法,在这地方居住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从这里出发可以乘船顺长江之流直下,直达山阴。诗人很想东行万里去山阴,效仿王子猷雪夜驾舟访戴安道。但诗人可能并非真的要拜访谁,或许诗人已经厌倦了烦嚣的现实生活了,想要去访道寻仙;或许诗人要访自己的朋友,对他们的帮助表示感谢。总之,诗人在经历人生动荡后,憧憬隐居与安逸。
此诗是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开始卜居成都西郭草堂时所作。乾元二年(759年)年底,杜甫一家由同谷到达成都,在草堂寺暂时居住了一段时间。诗人在亲友的帮助下筹划在寺旁空地营造草堂,有了安身处所,喜不自禁地创作这首诗,以表达避俗野居的乐趣。
史君天资高,夙昔事幽屏。长怀渺丘壑,馀习谢钟鼎。
东篱羲皇人,槁死骨已冷。凄其千载后,妙处一笑领。
高堂娱白发,兄弟极整整。不须南阳泉,寿与日月等。
落纸千篇笔退尖,我方刻画老无盐。鼎钟之后知谁识,糟曲其閒想自嫌。
顾冀北群须伯乐,嗣西江派得洪炎。便当觅取高师著,此去心颜更可潜。
绝道丧,今几年,善俗如灰不得然。士知苟禄为得计,偷生忍耻不自怜。
嗟嗟此妇乃尔贤,不本教育由天全。信兹秉彝不可泯,直与天地相后先。
太行西北黄云边,平芜落日生寒烟。高节凛凛谁当传,后人歌我节妇篇。
昨宵有梦落空谷,开匣氤氲香满幅。鸥波亭畔好春光,露凝点点风扬扬。
巧从瓷斗开生面,笔阵纵横墨花灿。天目山坳彷佛逢,至元款识寻常见。
夙闻画马殊有神,风毛雾鬣看犹新。换手忽传林下态,多情应对管夫人。
敷荣讵肯同萧艾,嫩叶千茎绿玉碎。小窗展对读《离骚》,可许楚臣纫作佩。
九畹幽芳静裹含,秋来摇落有谁探。一拳瘦石根无土,珍重同时郑所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