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陆游的一首乡村腊月诗。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为我们勾勒出一幅乡村腊月图,处处彰显了春意萌动与阵阵暖意。诗人的悠然之心,自得之乐,闲适之境,富足之态,跃然纸上,令人心向往之。
“今冬少霜雪,腊月厌重裘。”首联是说:今年冬天,很少出现霜雪天气;腊月时节,不喜欢穿厚厚的毛皮衣。这是写“腊月之天气”。通过“少霜雪”“厌重裘”,可以感受到诗人眼前这个冬天是暖冬。暖的既无霜也无雪,既不需要穿皮衣,也不要穿棉袄。这个冬天,确实有点暖和呢。然而,这么个暖冬,带给诗人的心情是如何的呢?
“渐动园林兴,顿宽薪炭忧。”颔联是说,春意渐渐萌动,园林里到处兴意盎然;心中顿觉宽慰,不需担心百姓薪炭之忧。这是写“腊月之所思”。既然是暖冬,诗人一边想着春意早就在园林开始萌动了吧。另一边也是最重要的,能够彰显陆游诗歌特别之处的,就是忧国忧民。诗人首先想到的是,百姓不要为了薪炭发愁,这才是真正值得可喜可贺的一件大事。诗人之所思,其境界之高,格局之大,眼界之宽,远超一般诗人矣!
“山陂泉脉活,村市柳枝柔。”颈联是说,山坡深处,泉水脉脉,潺潺流动;村市近处,柳树枝条,婀娜多姿。这是写“腊月之所见”。此联写得极其优美,对仗也极其巧妙。特别是一个“活”字,一个“柔”字,放在句末,使得整句诗一下子就写活了。诗人眼中所见的是泉水叮咚,是柳枝发芽,是处处充满春意的一个暖冬,这多么令人心旷神怡啊。
“春饼吾何患,嘉蔬日可求。”尾联是说,家中的春饼,我不需要担忧;新鲜的蔬菜,每天都可以吃到。这是写“腊月之富足”。今年不仅仅是一个暖冬,还是一个丰收年。诗人通过写自己衣食无忧,折射出周围村民的生活状态。可以想见,这是一个富足的腊月,老百姓可以开开心心过一个祥和的春节了。 纵览全诗,虽处腊月,但春的喜悦,无处不在,山河园林,泉水柳枝,远景近景,处处洋溢着欢快的气氛,是腊月诗中的名篇佳作。
麟趾感素文,跃鱼赴鸣琴。殊类岂自识,至和动其心。
济世有先觉,铸人不铸金。删诗在正始,好乐非好音。
万生依陶冶,一气谐飞沈。贱子晚及门,独学谬知今。
趋隅诵所志,踊跃不自任。救渴而饮河,栖枝以巢林。
量微志复小,俛仰感高深。
鲍生六月徒步东,久暵赤日昏沙风。旦行眼眩扶桑红,足疲暮憩空桑中。
帽浥衣沾乾复湿,必逢佳树始一立。道傍有驴无钱骑,短咏微吟口翕戢。
杜甫遗诗人罕全,鲍生记之将及千。论工尚恨黄初浅,泥古常卑大历前。
岂知才大番为祟,临岐独下杨朱泪。盐车虽蒙苴滓辱,长鸣未折风云气。
生今坎坷三十年,同时细估豪熏天。出门宝马双翩翩,道逢鲍生不举鞭。
生不见五羖大夫歌扊扅,商歌饭牛声夜悲。贤达困穷何代无,仰视万里浮云徂。
君不见千红万紫斗媚娇,秋风初动先飘飖。又不见徂徕山上百尺松,凌霜傲雪不改容。
道人爱此娱神早,眼前懒结閒花草。忘年相对作神交,岁寒心事期同老。
风月双清深夜里,鸣琴琐闼令人喜。道人正气日光霁,到处持以语桃李。
前日我从海上来,道人二子梁栋材。金陵遥瞻向鸡泽,我歌为建黄金台。
郿坞金多竟不存,清坚输与老云根。潭中鳣鲔知多少,已有飞腾过禹门。
断肠人恨馀香换。尘暗锁窗春。小花檐月晓。屏掩半山青。
不遇云将过,洪濛且自东。牵连《高士传》,收拾故都风。
素壁争残照,新篁恋旧丛。话深争逸兴,消得老颜红。
手辟新居胜旧居,题桥壮志继相如。而今一管凌云笔,付与儿孙赋子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