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鉧潭记

  钴鉧潭在西山西。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其颠委势峻,荡击益暴,啮其涯,故旁广而中深,毕至石乃止。流沫成轮,然后徐行,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

  其上有居者,以予之亟游也,一旦款门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既芟山而更居,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

  予乐而如其言。则崇其台,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潀然。尤与中秋观月为宜,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钴鉧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大概是冉溪自南向北奔流如注,碰到山石阻隔,曲折向东流去;潭水的上游和下游水势湍急,撞击更加激荡,侵蚀钴鉧潭的潭岸边,潭边广阔而中间水深,水流冲荡到山石才停止。水流形成车轮般的漩涡,然后才缓缓而流。潭水清澈而平缓,而且十亩有余,钴鉧潭四周有树木环绕,有瀑布垂悬而下。

  山上有居住的人,因我多次来游玩,一天早晨敲门就来告诉我:“(我因为)无法负担越欠越多的官租私债,(没办法),想在山上锄草开荒,并愿意卖掉我潭上的田,暂时缓解一下债”。

  我很高兴答应了他的话。我就加高台面,延伸栏杆,疏导高处的泉水使泉水坠落入潭中,发出了悦耳的声音。特别是到了中秋时节赏月更为合适,可以看到天空更高,视野更加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夷人地区而忘掉故土?难道不是因为这钴鉧潭?

注释

钴鉧(gǔ mǔ)潭:形状像熨斗的水潭。钴鉧,熨斗,也有学者认为钴鉧是釜锅。

冉水:即冉溪,又称染溪。

屈:通“曲”,弯曲。

其:指冉水的源头。

颠委:首尾,这里指上游和下游。

势峻:水势峻急。

荡击:猛烈冲击。

益暴:更加暴怒。

啮:侵蚀。

涯:边沿。这里指侵蚀着岸边。

轮:车轮般的漩涡。

徐:慢慢地。

有树环焉,有泉悬焉:有树环绕在潭上,有泉水从高处流入潭里。环,环绕。焉,在那里,兼指代词。悬,自高处而下。

以予之亟(qì)游:因为我经常去游玩。以,因为。予,我。亟,经常,多次。

款门:敲门。

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承受不了官家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不胜,承担不了。券,债务的借据。委积,累积的压力。

芟(shān)山:割草开山。芟,割草。

更居:搬迁居住的地方。

贸财以缓祸:这里指解救税债之灾难。贸财,以物变卖换钱。缓祸,缓解目前灾难。

崇其台:加高潭边的台沿。崇,加高。其,指示代词,这里指潭。

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延,加长。槛,栏杆。

行其泉,于高者坠之潭:引导那些高处的泉水,使之坠落到潭里。

潨(cōng)然:水声淙淙的样子。

尤与中秋观月为宜:尤其是在中秋晚上赏月更为适合。

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在这里可以看见天空的高远,感受到空气的清爽。于以,于此,在这里行。迥,遥远。

居夷:住在夷人地区。

赏析

  《钴鉧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二篇。文中通过记叙钴鉧潭的由来、描绘水潭四周的景物,表达了作者希望能够摈弃尘世烦扰、摆脱官场险恶,使身心获得放松,并使精神获得解脱的思想感情。

  作者从冉水着笔:“其始盖冉水自南奔注,抵山石,屈折东流。”“奔注”二字描状冉水强悍的生命力,大有迅猛而来,一泻千里之势,但却遇上了屹立不动的山石挡住了去路。“奔注”之水抵石而下,但“抵”不过山石,只得“屈折东流”了。经过山石激荡后的溪水,变得更加湍急狂暴了,“啮其涯”,直到“啮”完了水涯的沙土,奔注之水全部流到潭中,有所归依才停止。在此,作者以飞动的笔势写出了湍急的溪水景象。接下来,作者则描绘“旁广而中深”的水潭。约有十亩大的潭水则显得格外的平静,格外的清澈。至此,作者的笔势也由峻急而变得平缓起来,不仅表现了溪水因落差过大而迸发出的巨大冲击力,而且进一步写出了溪水“流沫成轮”的又一性情,生动地描画出旋涡溅沫卷雪、旋转如飞的奇景。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是流动变幻、神秘瑰伟的,并且是有着强悍的生命力的锦绣画卷。这与作者顽强执着、自信自强的意愿相合,让其精神为之一振,作者长时间被压抑的内在不屈与傲岸的情绪得到了宣泄。

冉水由“奔注”而遇阻,而“屈折”,而“荡击”,而“啮”食,直至冲出个水潭来。这是一种充满了力度、骨气凛凛的壮观之景。“其清而平者且十亩余,有树环焉,有泉悬焉”,这又是一种安宁疏朗,深婉幽美的恬静之景。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山水有道”,“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人只有与大自然融合一体,才能识得天机,悟透人理。在柳宗元笔下,永州山水完全是为“我”而独有的。其一草一木,一泉一石,动静远近等等,都是或兴发感慨,或寄寓哲理的抒情载体。

  第二段笔锋一转,由写景过渡到叙事,叙述得潭经过时带出一个社会问题:钴鉧潭岸边上居住的一户人家,见作者多次去那里游玩、观赏,有一天,便来敲门相告:因受不了官租私债的重重负担,要躲避到山里去开荒,情愿把潭上的田地卖给作者,以缓解当前的困境。作者“乐而如其言”,把田地买了下来。这仿佛是把贫民的“忧”变成了自己的“乐”。其实相反。联系作者自身的遭遇和《捕蛇者说》等文所反映的情况,就不难想见他此时的心情。如前所说,作者寄情山水,本来是想逃避现实,排遣忧闷,然而尖锐的社会矛盾,直扩展到山巅水涯,如何逃避。一个由于企图改变黑暗现实而被放逐的人仍然不能不面对政治苛虐、生民涂炭的现实,他的忧闷就不能排遣得了。然后作者“崇其岩,延其槛,行其泉于高者而坠之潭,有声淙然”。作者对潭进行了一番精心的改造,使钴鉧潭的环境便更优美了,更宜于“中秋观月”,更宜于站在潭上见天之高,气之迥了。只有在这幽丽清爽的大自然中,在这“天高气迥”的境界中,他才能真正获得解脱。

  文章到此,作者沿着买田修潭的经过,再度抒发感慨,绾合二者,收束全篇。“孰使予乐居夷而忘故土者,非兹潭也欤?”作者说因此潭而忘故土,但在这“乐”的背后,也流露出心底的隐隐哀愁。表面上说因此潭而忘故土,实则故土并不能忘。正所谓“不思量,自难忘”,这种忧郁,这种期待,始终剪不断,理还乱,这便是作者的矛盾心理。

创作背景

  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革新运动,于唐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被贬到永州担任司马。到永州后,其母病故,王叔文被处死,他自己也不断受到统治者的诽谤和攻击,心情压抑。永州山水幽奇雄险,许多地方还鲜为人知。柳宗元在这漫长的戴罪期间,便到处游览,搜奇探胜,借以开拓胸襟,得到精神上的慰藉。《永州八记》就是这种心态之下的游历结晶,这篇文章写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年)。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猜你喜欢
方驾游何许,仙源去似归。萦回留胜赏,萧洒出尘机。
泛菊贤人至,烧丹姹女飞。步虚清晓籁,隐几吸晨晖。
竹径琅玕合,芝田沆瀣晞。银钩三洞字,瑶笥六铢衣。
丽句翻红药,佳期限紫微。徒然一相望,郢曲和应稀。

吴头楚尾。踏破芒鞋底。万壑千岩秋色里。不耐恼人风味。

而今我老芗林。世间百不关心。独喜爱香韩寿,能来同醉花阴。

殿庭内外锦衣重,彩仗雕舆相映红。敌使未尝经便殿,始瞻仪卫慑羌戎。

北阙投封事,南山返故庐。
李衡千树橘,张琰一园蔬。
驾言出北门,长桥拱门外。
双溪东西来,到此而始汇。
人言似章贡,玉虹夹其背。
拟作合江亭,景物无小大。
傍桥吟望汉阳城,山遍楼台彻上层。
犬吠竹篱沽酒客,鹤随苔岸洗衣僧。
疏钟未彻闻寒漏,斜月初沈见远灯。
夜静邻船问行计,晓帆相与向巴陵。
人随雁雁俱南去。雁应先到凭传语。若问锦书无。人归不得书。归期还信否。准在梅花后。烟树短长亭。只争三四程。

秀才天下任,斯为万里程。乃今忘远志,藉此以谋生。

千金不足惜,一得已自荣。忽忽穷途哭,何心誇利名!

庭竹潇潇弄晚风。月光如洗露华浓。瑶阶花影自重重。

非爱良宵清不寐,因怜归燕思无穷。夜深独倚画楼东。

十日狂风才是定,满园桃李纷纷。黄蜂粉蝶莫生嗔。海棠贪睡著,留得一枝春。便是徐熙相对染,丹青不到天真。雨余红色愈精神。夜眠清早起,应有惜花人。

飘萧树梢风,淅沥湖上雨。
不见打鱼人,菰浦雁相语。

露寒残月上蒹葭,近日离魂未有涯。寂寞经年人不见,空房夜夜数归鸦。

冠者五六人,携手岩之际。散意百仞端,极目千里睇。

叠岫乍昏明,浮云时卷闭。遥看野树短,远望樵人细。

春宵争喜照红妆,谁解三秋亦信芳。吟赏名花须冷眼,俗情空有热中肠。

涧草沾泥涩,频疑过尘群。中峰时一雨,初地更层云。

磴仄藤根护,崖开树影分。香台行渐近,疏磬隔林闻。

黄鸦谷谷雨疏疏,燕麦风轻上鲚鱼。记得去年寒食节,全家上冢泊船初。

长松攫立龙腾霄,枫榈百卉迷烟梢。大山小山峘霍交,熊罴生蹲虎豹豪。

伊谁卜筑青山坳,茅亭磴侧行探樵。山根曲折烟江遥,江行欲上青天高。

横江幽绝来轻舠,前山落日方归潮。司农水墨传家法,腕底层云起飘忽。

千回万叠给皴刷,积翠浮空来合沓。晚来赋色尤神异,淡赭萧然见山骨。

苍润雄深世有无,古人不见谁痴迂。我家山水真蓬壶,黄埃钝迹游天都。

西峰一角青满湖,空斋雪壁神相娱。谁言仰屋沈忧地,犹有瀛洲方丈图。

尘中辩主眼分明,特地寻方更点睛。堪笑耆婆虽暝眩,至今南北绝人行。

割尽还生,拔馀不死,只有春来芳草。含烟衬碧,带雨浮青,消尽三冬枯槁。

何事萋萋满庭,惹藓萦苔,更无分晓。尽教它生意,浓添罗袜,不曾轻到。

还又向、斜日楼头,浮云槛外,遥望晴痕一道。花骢去后,油壁来时,今古离愁多少。

试问长亭短亭,芳意年年,几时才了。只愁它、绿遍天涯,不管闲庭人老。

甲观昭祥,画堂升位。礼绝群后,望尊储贰。
启诵惭德,庄丕掩粹。伊浦凤翔,缑峰鹤至。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