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歌

先秦·佚名

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译文与注释

译文

登上那西山,采薇聊以充饥。

周武王以暴虐替代了商纣王的暴虐啊,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炎帝大舜古代圣君转瞬即逝啊,我要归往哪里合适?

多么可悲啊,即将身赴黄泉,看来是命途多舛啊,这似乎是注定的!

注释

西山:即首阳山,又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济县南。

薇:植物名,也叫蕨菜,根含淀粉,可供食用或酿造。

以暴易暴:意为周武王以暴虐替代了商纣王的暴虐。

不知其非:武王还不知道自己的过错。

“神农”句:神农即传说中的炎帝。虞,即大舜。夏,朝代名,指夏朝开国君主大禹。忽,绝灭。

安适归:归往哪里合适?

于嗟:叹词。

徂(cú):往。或以为借为“殂”。死。

命之衰:生命垂危。

赏析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也可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

  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全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

  神农、虞、夏时代都是历史上的圣明之世;说神农、虞、夏转瞬即逝,其用意在于反衬自己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我安适归矣”,故意用无疑而设问的语气,增强了感慨的份量,与《诗经·魏风·硕鼠》的“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写法正不谋而合。结尾两句是无可“适归”的延伸和发展。当伯夷、叔齐吟唱到此歌结尾时,虽已气衰力微、不可能呼天抢地地大声唱叹,但这感慨至深的垂死之言,即使声音很小甚至不甚连贯,仍然是会动情地顽强地唱出并长久地回响在首阳山的山涯水际的。

创作背景

  伯夷、叔齐是商朝末年孤竹国国君墨脱初的长子和幼子。孤竹君生前拟定让位给叔齐,他去世后,叔齐让位给伯夷,伯夷不接受,逃走,叔齐也因不肯继位而逃走,王位便由孤竹君的中子继承。武王建立周朝后,二人因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伯夷、叔齐在历史上受到推崇有两个原因:一是他们不贪权势,二是他们反对周武王讨伐商纣王(因为在他们看来,武王伐纣是以臣弑君,不仁)。这首歌谣就是他们饿死前的绝命辞。

  猜你喜欢
左思裁赋日,王充作论年。光随锦文发,形带石岩圆。
积润循毫里,开池小学前。君苗徒见爇,谁咏士衡篇。

重忆东城路,盈盈十里梅。弥旬阻风雪,几处杂尘埃。

已是春移律,何时酒泛杯。好花那忍落,直待使君来。

吾始未识子,但闻杨公贤。
及子来叩门,手持赠子篇。
贤愚视所与,不待交子言。
又文谐律吕,子行洁琅玕。
行矣慎所游,恶草能败兰。

风飘万点红,零落胭脂色。柳絮入帘栊,似问人愁寂。

凭阑望远山,芳草连天碧。深院锁春光,去尽无寻觅。

高阁凭虚望,长风送魄潮。惊涛吞日月,孤屿薄烟霄。

使节临珠浦,楼船出汉标。岛夷重九译,来享圣明朝。

堤柳何因厄闰年,坐惊摧折动逾千。空怜翠色犹横水,不见清阴可拂天。

自昔冰霜翠尔耐,于今风雨为谁颠。前人久费栽培力,可向樵苏惜弃捐。

青天赤日水如汤,车马飞尘百尺长。望岁人人忧旱魃,舞雩旦旦待商羊。

清衷凌物回天鉴,膏泽乘时助岁穰。自有股肱歌盛德,刍荛谁敢僭揄扬。

三月江南烟雨晴,杜若草没沧江平。轻舟短棹又相别,花落鸟啼难为情。

春风搅空如怒涛,春日寂寂在蓬蒿。
衡门鸟雀舞不下,西园桃李气已娇。
天边碧云空漠漠,门外荒草还迢迢。
人生几何春复夏,可但白首随渔樵。
谁掘骊山起老师,竹林灯火共心期。
年来后学轻前辈,看彻皋比罢讲时。

江村烟雨暗萧萧。涨寒潮。送春桡。目断京尘,何日听鸾箫。金雀觚棱千里外,指天际,碧云深,魂欲飘。
薰炉炷愁烟尽销。酒孤斟、谁与招。满怀情思,任吟笺、赋笔难描。惆怅山风、吹梦老秋宵。绿漾湖心波影阔,终待到,借垂杨、月半桥。

一片韶光明媚。当日吴王醉处。园林万点胭脂,人面纷纷相觑。

满眼繁华,共看阆苑千年,莫有武陵人住。蝶蜂争来去。

香径花洲,闻道讴歌盈路。行春五马,悠悠隼旗沾絮。

戟户森严,几枝乍折红芳,最喜连朝甘雨。

妍暖春风荡物华,初回午梦颇思茶。难寻北苑浮香雪,且就东篱撷嫩芽。

唱彻大江东。醉倒髯翁。星光黯淡月微濛。欲问古来征战处,一阵飘风。

彫丧几英雄。富贵悤悤。可怜显晦听天公。不及金山楼阁好,日日清钟。

小庭风细蝶依花,日午黄蜂亦散衙。岂有不平鸣蜥蜴,未知何事闹虾蟆。

偶缘碍足思锄草,莫为伤脾便毁茶。树影微欹残梦醒,浑忘身世在天涯。

停车茅屋小于盦,倦倒匡床睡易酣。一样疏灯羁旅夜,知谁先梦到江南。

德让珠岩合我收,谁知倭寇复栖留。申言割地窥齐鲁,无计筹边想富欧。

热血诸生甘废学,惊心列碎誓同仇。谁知大帅临城下,忍割燕云十六州。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孙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旺,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固亦生且死于其间,而独异于草木鸟兽众人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修于身者,无所不获;施于事者,有得有不得焉;其见于言者,则又有能有不能也。施于事矣,不见于言可也。自诗书史记所传,其人岂必皆能言之士哉?修于身矣,而不施于事,不见于言,亦可也。孔子弟子,有能政事者矣,有能言语者矣。若颜回者,在陋巷曲肱饥卧而已,其群居则默然终日如愚人。然自当时群弟子皆推尊之,以为不敢望而及。而后世更百千岁,亦未有能及之者。其不朽而存者,固不待施于事,况于言乎?

  予读班固艺文志,唐四库书目,见其所列,自三代秦汉以来,著书之士,多者至百余篇,少者犹三、四十篇,其人不可胜数;而散亡磨灭,百不一、二存焉。予窃悲其人,文章丽矣,言语工矣,无异草木荣华之飘风,鸟兽好音之过耳也。方其用心与力之劳,亦何异众人之汲汲营营? 而忽然以死者,虽有迟有速,而卒与三者同归于泯灭,夫言之不可恃也盖如此。今之学者,莫不慕古圣贤之不朽,而勤一世以尽心于文字间者,皆可悲也!

  东阳徐生,少从予学,为文章,稍稍见称于人。既去,而与群士试于礼部,得高第,由是知名。其文辞日进,如水涌而山出。予欲摧其盛气而勉其思也,故于其归,告以是言。然予固亦喜为文辞者,亦因以自警焉。

柳扶疏,玻璃万顷浸冰壶。流莺声里笙歌度,士女相呼。有丹青画不如。迷归途,又撑入荷花深处。知他是西湖恋我、我恋西湖?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