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适安归矣?
于嗟徂兮,命之衰矣!
这是一首袒露心迹、毫不矫饰的抒情诗,也是一首爱憎分明、议论风发的政治诗。全诗情理交融,在“以暴易暴”的议论中渗透着卑视鄙弃周朝的强烈感情,在“我安适归”与“命之衰矣”的感慨中隐含有同周朝势难两立的清晰判断。
歌谣一、二句直陈登上首阳山的高处采薇充饥。这两句用赋体,字句平浅,感情也似乎平淡,其中却包含有决不与周王朝合作这一态度鲜明的抉择。所说的是采薇这一件实事,也可看作是一纸“耻食周粟”的宣言。
三、四句以议论出之,说明不合作的原因。认为武王伐纣是“以暴易暴”,而非以仁义王天下,是不可取的,而武王却并不以此为非。以上四句是伯夷、叔齐表明自己政治上的立场、态度,以“以暴易暴”四字对新建立的周王朝进行了激烈的批评。以下转入全诗的另一个层次,写个人的历史性的悲剧。
神农、虞、夏时代都是历史上的圣明之世;说神农、虞、夏转瞬即逝,其用意在于反衬自己的生不逢时,由于找不到一个安身立命的立足点而充满了失落感。“我安适归矣”,故意用无疑而设问的语气,增强了感慨的份量,与《诗经·魏风·硕鼠》的“乐土乐土,爰得我所”的写法正不谋而合。结尾两句是无可“适归”的延伸和发展。当伯夷、叔齐吟唱到此歌结尾时,虽已气衰力微、不可能呼天抢地地大声唱叹,但这感慨至深的垂死之言,即使声音很小甚至不甚连贯,仍然是会动情地顽强地唱出并长久地回响在首阳山的山涯水际的。
詹家琪树五百年,色压万卉当春先。根如铁龙蕊如玉,能使石壁增清妍。
马儿丹青得父笔,为梅传神神颇全。当时主人大好事,遍乞虞揭诸名篇。
伯机一书独遒发,与图三绝嗣郑虔。老梅枯死圃亦废,此卷一分沈虞渊。
仍孙侍御出按部,夜有光怪腾奎躔。不知何人致此卷,捧视绝倒几成颠。
延津剑合犹化去,合浦珠返宁天然。归陈祖庙集子姓,天球大训不敢前。
金华山头紫郁浡,鳌溪水脚青潺湲。故家何必问乔木,五尺绢素高摩天。
他时努力效鼎实,与子别结千秋缘。
长叹何终极,感此人生累。贫贱俗所轻,富贵俗所忌。
岂知达者心,志各有所寄。冠盖五陵豪,莽若朝露坠。
偃仰一世间,惨淡起遐思。文章以经国,千载无终始。
去去勿复陈,慎此青云器。
冽冽岁云暮,四时浸以驰。鸿雁背北风,音响一何悲。
策杖发西澨,载过东城湄。城阙高峨峨,楼阁与云齐。
中多富贵人,车马光纷披。冠盖缀缨緌,变化随当时。
往来互驰突,道旁狭且危。执手与君友,毛发托相知。
夙昔周道游,大义同箴规。浮云与飞鸟,惭愧相因依。
岂不乐诡随,中心不可违。别君适南村,遵路独言归。
行人去不息,川原纷委蛇。严霜摧高树,日气瘦且低。
稚子出门望,相随入荆扉。桔槔中夜悬,冻绠惨无为。
谢圃入其室,登床读我诗。我诗惨以激,我床坦以夷。
譬彼江中流,白石无转移。寄谢四海人,劳劳将焉之。
社栎赋散材,乃遭匠石嗤。高梧中宫徵,不能保嗤枝。
全伤随用否,理固不可移。堂堂十八公,端劲出天姿。
蟠根借馀润,茂郁清溪湄。雨师夜失律,偶此遗神螭。
烟鳞渍寒雨,雾鬣明朝曦。腾拿困愈壮,偃蹇僵不疲。
未能走沆漭,聊与草木嬉。长风动头角,吟啸舒郁伊。
尘埃讵能久,雷电会有时。昨宵卧溪月,老影閒横欹。
天明竟不举,俯仰益怪奇。拿拳攀半崖,渴喙吞清漪。
希珍价不售,复病樵柯危。材高辄尔耳,咄彼造化儿。
樛枝饱霜雪,遽与蓬蒿衰。孤标挽万牛,未为廊庙知。
窈窕桃李春,奈尔千岁期。枯桑岂自贾,取败以老龟。
兹非爨下材,梁栋终见施。长短归自然,勿为凫鹤悲。
天寒地冻雪迷离,忒杀风流这一枝。屋角有人能古调,拈来无孔笛中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