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查子·题京口郡治尘表亭

悠悠万世功,矻矻当年苦。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

红日又西沉,白浪长东去。不是望金山,我自思量禹。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大禹治水的功绩留传万古,当年他奔波劳碌多么辛苦!他使鱼儿乖乖地游进深渊,人们安安稳稳地定居在平土。

一轮红日又向西天沉沉下坠,江中的白浪却永远向东流去。我并非眺望金山,而是在缅怀大禹。

注释

京口郡治尘表亭:宋代镇江府的官署设在京口,故称京口郡治。尘表亭:镇江亭名,今不存。

矻矻(kū):勤劳不懈的样子。《史记·夏禹本纪》:“禹伤先人父鲧功之不成受诛,乃劳神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

“鱼自”句:《老子》:“鱼不可脱于渊。”

“人自”句:《孟子·滕文公》:“《书》曰:‘洚水警余。’洚水者,洪水也。使禹治之,禹掘地而注之海,驱龙蛇而放之菹,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险阻既远,鸟兽之害人者消,然后人得平土而居之。”

金山:《舆地纪胜》镇江府景物:“金山,在江中,去城七里。旧名浮玉,唐李绮镇润州,表名金山。因裴头陀开山得金,故名。”

赏析

  按理说,登临如此高耸的山亭,自应细写其杳渺之景象,雄阔之意境。然而辛弃疾竟以豪情壮志、险思奇想出之,大发思禹之情,却又能不肯离题意。如上片“悠悠万世功”二句,通过“悠悠”“矻矻”两个叠词,既生动地写出其历史久远,又形象地道出大禹的劳苦功高。这纵横高远的境界,正是最恰当地扣住了“尘表”二字。作者面对一派江山如画、烟火万家的绚丽景象,他考虑的却是“鱼自入深渊,人自居平土”。尘世万物均能各得其所,推本溯源,这都是禹的伟大业绩。这三、四两句,又将“高”和“远”更推进了一步,可以说是超然玉立于尘表之外了。

  如果说上片是吊古,那么下片则是伤今。过片“红日又西沉”二句,仿佛写的是眼前景,倘若简单地这样去理解,显然与上片高、远的意境不相符合。因而,“红日”句是比喻南宋朝廷岌岌可危的局势;“白浪”句是指流光飞逝,历史是无情的。这正是一代爱国者的时代忧虑,是作者愤懑难平的情感流露。煞尾二句,既照应了前阕,又阐明了词意:危亭登眺,无意于赏心悦目,主旨在忧时伤世。我自思量禹”句,寓含着作者无限心事:在这苟且偷安、不思自振的人欲横流中,必须要再有个为民造福的神禹出来治水平土,力挽狂澜,重整山河。全词紧紧系住“尘表”铺写,居高临远,吊古伤今,上下片浑然一体,意境奇特,造语清俊,在小令中洵为不可多得的妙品。

创作背景

  嘉泰四年(1204),辛弃疾奉密旨,出任镇江知府,扼守战略要冲,并为北伐做准备。这首词是词人到任之初,为北固山山腰郡守官署内的尘表亭而题写的作品。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猜你喜欢
自从汝离武夷来,险阻艰难历几回。
江左旅中连值雨,春深路上滑成苔。
乌啼花片落流水,风惨猿声啸古台。
举眼四山如壁立,教君归去也心灰。

  四月十日夜,乐天白:

  微之微之!不见足下面已三年矣,不得足下书欲二年矣,人生几何,离阔如此?况以胶漆之心,置于胡越之身,进不得相合,退不能相忘,牵挛乖隔,各欲白首。微之微之,如何如何!天实为之,谓之奈何!

  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报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惙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日送达白二十二郎,便请以代书。”悲哉!微之于我也,其若是乎!又睹所寄闻仆左降诗云:“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此句他人尚不可闻,况仆心哉!至今每吟,犹恻恻耳。

  且置是事,略叙近怀。仆自到九江,已涉三载。形骸且健,方寸甚安。下至家人,幸皆无恙。长兄去夏自徐州至,又有诸院孤小弟妹六七人提挈同来。顷所牵念者,今悉置在目前,得同寒暖饥饱,此一泰也。江州风候稍凉,地少瘴疠。乃至蛇虺蚊蚋,虽有,甚稀。湓鱼颇肥,江酒极美。其余食物,多类北地。仆门内之口虽不少,司马之俸虽不多,量入俭用,亦可自给。身衣口食,且免求人,此二泰也。仆去年秋始游庐山,到东西二林间香炉峰下,见云水泉石,胜绝第一,爱不能舍。因置草堂,前有乔松十数株,修竹千余竿。青萝为墙援,白石为桥道,流水周于舍下,飞泉落于檐间,红榴白莲,罗生池砌。大抵若是,不能殚记。每一独往,动弥旬日。平生所好者,尽在其中。不唯忘归,可以终老。此三泰也。计足下久不得仆书,必加忧望,今故录三泰以先奉报,其余事况,条写如后云云。

  微之微之!作此书夜,正在草堂中山窗下,信手把笔,随意乱书。封题之时,不觉欲曙。举头但见山僧一两人,或坐或睡。又闻山猿谷鸟,哀鸣啾啾。平生故人,去我万里,瞥然尘念,此际暂生。余习所牵,便成三韵云:“忆昔封书与君夜,金銮殿后欲明天。今夜封书在何处?庐山庵里晓灯前。笼鸟槛猿俱未死,人间相见是何年!”微之微之!此夕我心,君知之乎?乐天顿首。

秋风漠漠散毫端,谩道迷烟逗浦难。细去云棱如界墨,密来星点似铅丹。

才从梦笔云前过,又向造书台上看。入夜几声嘹喨去,梧桐枝上一钩寒。

颇有传诗问子山,或将赞易誉虞翻。
先生不乏醺酣笑,问字能无款席门。

公子才华,问骠骑、何如第五。几席上、千岩万壑,丹青佳谱。

不分胸中藏岳渎,无端笔底惊烟雨。叹虎头、神妙米公颠,今其伍。

神禹庙,松杉古。西子里,荆榛斧。记兰亭曲水,依稀曾睹。

拙宦长惭疏屐齿,后游恨不生毛羽。爱云门寺与赤城霞,须君补。

曲江看花三百俱,谁其厚者吴与徐。岂惟乡邦语音合,亦似道义心情孚。

流光转盼一十九,反覆中间无不有。京师再到是姻家,岭峤同行作寮友。

君才俊发不可当,利刀切玉如切肪。声名朝到暮腾发,依然迟尔双来翔。

情好虽亲音问疏,秋来眠食近何如?因风敢致平安问,谩折梅花当寄书。

百岁竟何事,一身长远游。行行将近老,处处不离愁。
世路多相取,权门不自投。难为此时别,欲别愿人留。

客有携来端水珉,天然中界玉圭形。送君早入薇垣紫,结劄先登藜阁青。

要看濡毫香典籍,直须提笔福生灵。端凝正笏如山立,匪石斯心社稷经。

穷阴抱微阳,生意蔼不息。气机妙回斡,至理人得识。

刀圭起沉痼,调燮造化力。参两动变徵,恒心契玄德。

晹光荣林杏,火候伏丹液。倘可见天心,永言同寿域。

君未能归妾忍归,幽怀好共话因依。敢云儿女来时累,莫忘夫妻去日饥。

梦里思量还意合,行间言语与心违。玉门关外寒威重,争奈春风到此稀。

朱楼晨起碧窗推。砌草蒙茸春渐回。猛雨一宵妒早梅。

惜花魁。一半独开一半摧。

柏玉不我过,过我必六月。
老天雨不梅,五行一乃绝。
亢离单用事,赤乌赤如血。
人寰何辠辜,几欲炮烙杀。
左手解衣襟,右手不停箑。
脱帽无奈何,而况可腰折。
西望禽鬼焦,东望金鱼涸。
前山牛眠洿,亦复如火发。
相携将安之,只合坐论说。
伯玉老先辈,家传洞林诀。
谈辩管郭雄,五鬼皆避易。
借君铁拄杖,蹴踏六月雪。
为我买雪山,斩冰作天穴。

阳春烟景足吟赏,放眼高歌浮碧落。静观自得佳兴同,匪唯容膝欣有托。

虞山楼高迎大海,柳浪湖圆绕外郭。中有官衙转运居,西偏一室依山脚。

青峰迤逦薜萝墙,朱栏屈曲芙蓉幕。大人公馀偶小憩,惜此分阴感萧索。

閒情湿雪赋梅花,佳兆春风簪芍药。不有名区寄旷怀,何因雅集传官阁。

殷勤拂拭旧窗纱,额曰来青破寂寞。三径移栽即墨松,半间留饲成都鹤。

楸枰著子石生苔,竹馆鸣弦风捲箨。葡萄旧酿酒樽开,旗枪新试茶铛灼。

斗室能藏大块春,升堂但见诸天廓。髫龄随侍古齐州,数椽书舍尤开拓。

三岛神山翠黛浓,万里海天黑云霩。回首当年倦倚栏,惆怅东风事如昨。

更忆京华青琐客,玉堂粉署扃金钥。月明铁马响丁冬,梦入江南涉林薄。

也知传社如云烟,竹楼雪堂先民作。三载报政逝将去,四时读书聊可乐。

乱石砌成茅屋,编柴夹就疏篱。绳枢筚门昼掩,任教雾锁风吹。

奉命筹军国,非关玩物华。新凉犹未至,馀暑正方赊。

鸣骑依残渡,行旌带晚霞。无劳呵殿急,恐警野人家。

村重晚笛吹遥岭,渔舍寒罾晒夕阳。
尖翅名呼是土蜂,紫黄色者实难逢。
这般色样如君得,不比常虫是毒虫。
一觉悠然已五更,窗横梅影月偏明。
年时记得嬉游罢,犹为梅花梦不成。
岭海英游少,诗书旺气衰。
先生今不起,后死竟安归。
文曲星何暝,灵光赋又非。
儒宗真可憾,岂但哭吾私。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