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

  善法书者,各得右军之一体:若虞世南得其美韵而失其俊迈;欧阳询得其力而失其温秀;褚遂良得其意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而失于窘拘;颜真卿得其筋而失于粗鲁;柳公权得其骨而失于生犷;徐浩得其肉而失于俗;李邕得其气而失于体格;张旭得其法而失于狂。献之俱得之而失于惊急,无蕴藉态度。此历代宝之为训,所以敻高千古。柔兆执徐暮春之初,清辉西阁因观《修禊叙》,为张洎评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善书法的人,各得王羲之的一部分技巧和风格。虞世南得其秀美和谐而失其卓异豪迈;欧阳询得其力度而失其温润清秀;褚遂良得其意趣而失其变化;薛稷得其清丽而失于窘迫拘束;颜真卿得其筋力而失于粗野鲁莽;柳公权得其骨力而失于蛮横不驯;徐浩得其丰美而失于俗气;李邕得其气韵而失于变化不足;张旭得其要领而失于狂乱;王献之几乎得到了王羲之真传,但是失于笔势惊急,没有含蓄从容的姿态。这都是历代珍视的经验,足以卓绝千古。丙辰暮春之初,在清辉殿的西阁因观赏王右军《兰亭集序》,为张泊论之。

注释

法书:传世的著名书法作品,因其为学习的楷模而称法书。

右军: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321—379),字逸少,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曾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书学众家而兼得其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名。传见《晋书》卷八〇。

虞世南:字伯施(558—638),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仕隋为秘书郎,入唐官至秘书监。从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学书而得王氏家法,为著名书法家。唐太宗每称赞他有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同、书輸。传见《旧唐书》卷七二。

欧阳询:字信本(557—641),潭州临湘(今湖南长沙)人。仕唐官至太子更率令。他酷爱书法,博览古今,自成大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八九。

褚遂良:字登善(596—658),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仕唐官至吏部尚书。其书法少学虞世南,长述王羲之,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赏识。传见《旧唐书》卷八〇。

薛稷:字嗣通(649—713),蒲州汾阴(今山西宝鼎)人。仕唐官至礼部尚书。他是魏征的外孙,自幼练习书法,临仿虞、褚之名帖,长而名满天下。传见《旧唐书》卷七三。

颜真卿:字清臣(708—784),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仕唐官至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郡公。为人忠恳正直,刚强不屈,为李希烈所杀。天下尊其人,不称名,呼为“鲁公”。他是唐代书法大家,其书遒劲妩媚,有金石气,一改初唐士人专习二王之风。传见《旧唐书》卷一二八。

柳公权:字诚悬(778—865),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初学二王,又遍阅近代笔法,体势劲媚而自成一家。传见《旧唐书》卷一六五。

徐浩:字季海(703—782),越州(今浙江绍兴)人。仕唐官至太子少师,封会稽郡公。其父峤之是著名的书法家,徐浩自幼得其真传,长而有名,尝书屏二十四幅,八体兼备,草隶尤工,世状其书日:“怒猊抉石,渴骥奔泉。”传见《旧唐书》卷一三七。

李邕:字泰和(678—747),江都(今江苏扬州)人。曾任北海太守,人称“李北海”。其书初学王羲之,后自有心得而笔力一新,人称“书中仙手”。长于碑颂铭文,时人求之,不吝重金。传见《旧唐书》卷九〇。

张旭:字伯高,吴郡(今江苏苏州)人。唐玄宗时官至右率府长史。他尤善草书,性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挥笔狂书,或以头濡墨而书,人呼为“张颠”。传见《旧唐书》卷一九〇。

献之: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字官奴,王羲之之子。仕晋官至中书令。幼习羲之书法,后习张芝,精研揣摩,自成一家。其书名与父亲并肩,人称“二王”。传见《晋书》卷八〇。

敻(xiòng):高超。

柔兆: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柔兆是天干中丙的别称。《淮南子·天文》:“辰在丙曰柔兆。”地支在辰称执徐。《尔雅·释天》:“(大岁)在辰曰执徐。”此年为丙辰,时当公元956年。

暮春:三月。

清辉西阁:南唐王宫中有清辉殿。西阁,殿中藏书之所。

修禊叙:即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东晋穆帝司马聃永和九年(353),谢安、王羲之等四十余人,会聚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作祓禊之游,曲水流觞,饮酒赋诗。事后,王羲之将诸人诗作裒为一集,并作序文,纪其事,抒其感慨。其文章与书法俱称绝妙,后世流传很广,影响极大,是书法史上的名作。修禊:古代风俗。三月的第一个巳日,人们要到水滨洗沐,除去宿垢,祈除不祥。

张洎:滁州全椒(今属安徽)人,南唐举进士及第,授上元尉,迁监察御史。张洎才俊出众,博通经史,能言辩,李煜即位,深受信任,任中书舍人,清辉殿学士,参预机密。入宋,仕至刑部侍郎。传见《宋史》卷二六七。

赏析

  李煜热爱书法艺术,不仅有一定的成就,而且素养深厚,鉴赏能力颇高。这篇就王羲之书法而作的评述,就受到后人的认肯与称引。如南宋桑世昌的《兰亭考》、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等均有收录。《全唐文》卷一二八所收此文,止于“无蕴藉态度”,缺少以下35字,遂不能明其写作时间与缘由。此据《兰亭考》卷五所载而录。王羲之是东晋著名的书法家。到唐代,太宗李世民尤好其字,四处搜访,煞费心思,重金收购,不惜代价。在房玄龄主持修撰的《晋书》中,他亲自为王羲之的传记写“传论”,说是“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心慕手追,此人而已”。王羲之至唐代而名声极盛,被尊为“书圣”,就与李世民的推崇不无关系。据说李世民最爱《兰亭集序》,生前日日摩挲,死时又携入地下,致使《兰亭集序》的真迹后人不见,传讲纷纭,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一大公案。好在李世民生前因珍爱《兰亭集序》而曾经刻石立碑,制成拓本以赐亲近,当时书法名家如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等也多有摹写,于是而有刻本与摹本传于后世。虽然不及真迹,到底也可一窥神貌。李煜的这篇书评就见于太宗赐予弟弟韩王李元嘉的拓本《兰亭集序》上的题跋。

  李煜对王羲之的推尊,完全承袭了李世民的看法,不仅是古今无以超越的唯此一人,而且视之为诸家书法艺术的渊源。他历数唐代著名书法家的优劣,以为优皆出于王羲之,而劣处只是不及耳。这里所列举的“韵”“力”“意”“清”“筋”“骨”“肉”“气”“法”九字,都是就书迹的整体风貌而论,加以对比,有力地支持了开篇即言的“各得右军之一体”的观点。最后举出的王献之具有总结性,说他虽然总有诸人之长而无其短,却心情不及其父的平和,态度不及其父的雍容,风仪不及其父的清雅,涵养不及其父之深厚,反映在书法上就是“失于惊急”。因此,李煜虽然没有具体地评说王羲之的书法,而王羲之书法之“尽善尽美”,王羲之书法之不可企及,也就不言而喻了。

  李煜的评论,关注其精神,而不在意其点画,重神而轻形,这正是中国艺术评论的特点。书法如此,诗词如此,绘画也是如此。这种评论方法因为过于感性,又过于抽象,有时不容易描绘其意见。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细心地揣摩,细心地观察,慢慢地体会,也能通过这样的启示而获得一种整体的感观,而得其风神韵味。虽然难以言传,却别有一种意会。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创作于后周显德三年(956)三月初,在南唐朝廷,正是周世宗亲率大军围寿州之城而淮南前方告急之时。这时太子弘冀尚在,正协助李璟处理国事,在常州指挥与吴越的战斗。这时的李煜只是诸王之一,在父兄的庇护之下,生活优裕,游宴度日。国势虽然蹙迫,危险却远在金陵之外,对他的生活尚无实质性的影响。从这篇品赏书法艺术的文字就可以见出他此时心态之从容平静,完全置身于国事之外。无论是后周之攻淮南,还是吴越之攻常州,在他,仿佛并未发生,赏字品墨,挥笔题书,心情不见一丝波澜。因此,李煜后来在词中悲慨自己“几曾识干戈”,确实是痛入肺腑的哀伤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猜你喜欢
芝房并蒂空称瑞。几曾见、香旎旎。也不论兰休比蕙。王孙高韵,说得的当,不减唐诸李。
今朝影落琼杯里。共才子佳人斗高致。莫道衰翁都无意。为他丰韵,为他情味,锁得真个醉。
忆昔我祖神仙主,玄元皇帝周柱史。曾师轩黄友尧汤,
混迹和光佐周武。周之天子无仙气,成武康昭都瞥尔。
穆王粗识神仙事,八极轮蹄方逞志。鹤发韬真世不知,
日月星辰几回死。金鼎作丹丹化碧,三万六千神入宅。
仙兄受术几千年,已是当时驾鸿客。海光悠容天路长,
春风玉女开宫院。紫笔亲教书姓名,玉皇诏刻青金简。
桂窗一别三千春,秦妃镜里娥眉新。忽控香虬天上去,
海隅劫石霄花尘。一从仙驾辞中土,顽日昏风老无主。
九州争夺无时休,八骏垂头避豺虎。我亦玄元千世孙,
眼穿望断苍烟根。花麟白凤竟冥寞,飞春走月劳神昏。
百年命促奔马疾,愁肠盘结心摧崒。今朝稽首拜仙兄,
愿赠丹砂化秋骨。
翡翠衣裳白玉人。不将朱粉污天真。清风为伴月为邻。
枕上解随良夜梦,壶中别是一家春。同心小绾更尖新。
燕尾溪头晚色分,蜂腰山断日斜曛。
半篙碧静秋垂钓,一棹黄昏冷载云。
金徽玉轸肯躇蹰,偶滞良途半月馀。楼上酒阑梅拆后,
马前山好雪晴初。栾公社在怜乡树,潘令花繁贺版舆。
县谱莫辞留旧本,异时量度更何如。
忆弄吟毫倚翠阴,也应新笋更成林。
感君潇洒赓诗句,不负凌虚一寸心。

玉节光浮士气和,不须更问夜如何?湟中愿学赵充国,徼外当如马伏波。

要使蛮夷归礼乐,伫看岭海罢干戈。不烦主将多忧顾,笳鼓归来杂凯歌。

乞食未足耻,折腰真可怜。若止爱一醉,还应恋秫田。

是处有人家,停舟见落花。黄茅沽酒肆,红蓼钓鱼槎。

社古榕阴阔,山高石径斜。东南车马路,何地得如他。

叹平生,谩日夜劳劳攘攘。想一世浮华能几许,若云间、电光翻掌。梦幻吞侵何日省,恋火院、缠绵业网。这人身一失,万劫难逢,谁能回向。清爽。猛跳出迷津欲浪。彼岸风光真快乐,伴孤云野鹤飘荡。悟彻灵台无障碍,似月挂寥天朗朗。满十方三界,莹彻圆明,逍遥吟唱。
劝郎莫上南高峰,
劝郎莫上北高峰,
南高峰云北高雨,
云雨相催愁杀侬。

避乱安平镇,逢君永夜船。何堪萍水迹,直落浙江边。

天子今巡幸,崆峒积岁年。忧心正如捣,况听卜居篇。

空翠侵人睡不成,夜深惟有野鸡鸣。翻怜车马明朝发,坐听潺潺涧水声。

烟碧带霜红,秋深处处同。晚晴山更好,诗在野航中。

天涯旅况又逢冬,薄暮江风惨客容。南渡君臣终逊位,东流波浪自朝宗。

干戈满眼人将老,丧乱经心酒不浓。闻说楼船催伐木,何堪斧及六朝松。

露花烟草,寂寞五云三岛,正春深。貌减潜消玉,香残尚惹襟。
竹疏虚槛静,松密醮坛阴。何事刘郎去?信沉沉。

一亭十老二泉南,前辈风流燕子谙。双柚花开春又晚,九峰云起碧犹涵。

尚留漉酒陶巾在,尽许游山阮屐探。从此吟声落龙缝,如琴如筑佛灯龛。

轻篙如箸画溪沙,山翠时笼舟子家。云为多奇时结雨,水固无意却生花。

人从鹤影汀前过,风向蕉声岸上赊。一把青团书好句,不知小汗湿衣纱。

沔口经年住,浔阳一望通。薄田无乐岁,瘦骨易秋风。

有客如张禄,何人似孔融。片帆归去好,萧瑟对江枫。

积雨檐前歇,风情惬素襟。楼头疏柳重,槛外湿云深。

翠色拥丘壑,泉声通竹林。今宵知有月,坐待且横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