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善于选择地方居住处所,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注释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几于道:几,接近。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正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尤:怨咎、过失、罪过。

赏析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它没有固定的形体,随着外界的变化而变化; 它没有周定的色彩,“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它没有固定的居所,沿着外界的地形而流动;它最大的特性就是多变,或为潺潺清泉,或为飞泻激流,或为奔腾江河,或为汪洋大海; 它川流不息,却没有穷竭之时。这不就是老子在前面几章中描绘的道的特质吗?

  居善地: 即处于适当的位置,它不一定是最好、最高的位置,还可能是别人最厌恶的地方。我们常常说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找准自己的位置,如上学时选择专业,出来后找工作。有时我们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太过注重虚荣,而换来换去,殊不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很低下。

  心善渊:人的心要像深潭一样平静而深远,即要有涵养,能包容,不浅薄,不狭隘。有宽广的胸怀才能包容不同的人和事,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当中。

  与善仁:与别人交往要怀有仁慈和爱之心,像水一样善利万物,默默无闻,不求回报,以不争之心而争。

  言善信:水客观地映照天地万物,人也应像水一样,恪守信用,直行危言。

  政善治、事善能:治民皆应顺应大道,无为而治; 行事应该效仿水,遵从潮流,圆润而不僵化。

  动善时:水总是依规律应时而动,人亦当如此,遵规应时,顺势而为。

  水不像火那么热烈,也不像石那么刚强,但人们义知道,水可以灭火,水滴石穿。王夫之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 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它滋润万物而不居功,它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这正是圣人处世的要旨,即“居下不争”。

  在本章中,老子用水之特征和作用来比喻最优秀的领导者所应该具有的人格特征。水最基本的特征和作用主要有四点:一、柔弱,水是天下最为柔弱的东西;二、水善于趋下,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善于停留在卑下的地位;三、包容、宽容,小溪注入江河,江河注入大海,因而水具有容纳同类的无穷力量;四、滋养万物而不与相争。老子认为,最优秀的领导者,具有如水一般的最完善的人格。这样的人,愿意到别人不愿意到的地方去,愿意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他们具有骆驼般的精神和大海般的肚量,能够做到忍辱负重、宽宏大量。他们具有慈爱的精神,能够尽其所能去帮助、救济人,甚至还包括他们所谓的“恶人”。他们不和别人争夺功名利益,是“善利万物而不争”的王者。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他的言行有类于水。为什么说水德近于道呢?王夫之解释说:"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而常德众之先。"以不争争,以无私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而无取于万物,而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在此后的七个并列排比句中,都具有关水德的写状,同时也是介绍善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老子并列举出七个"善"字,都是受到水的启发。最后的结论是:为人处世的要旨,即为"不争"。也就是说,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

  公元前516年周朝覆灭,老子朝逃往楚国,用今天的话说55岁的老子失业了,回到了家乡这时比老子小20岁的孔子曾拜访过老子,向老子请教学问,典故“孔子问礼”就是这样来的。孔子将老子比做“龙”,来形容老子的深不可测、难以着磨。二人见到山中流淌的溪水,孔子说:“逝者如斯乎”,老子却说:“上善若水”。信奉“礼教仁义”的孔子与一心想“回归自然”的老子两位圣人之间的交流,为后来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融合铺下了奠基。

  《荀子·宥坐》记载了孔子答弟子子贡问水的一段对话:"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偏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似义。其洮洮乎不屈尽,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其赴而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淖约微达,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洁,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在此处,孔子以水描述了他理想中的具备崇高人格的君子形象,这里涉及到德、义、道、勇、法、正、察、志以及善化等道德范畴。这其中的观点与道家有显而易见的区别,但也有某些相似之处。可以此段引文与《道德经》第八章参照阅读。

老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史记》等记载老子出生于楚国 或陈国 。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春秋末年,天下大乱,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

  猜你喜欢
一渠东注芳华苑,苑锁池塘百岁空。
水殿半倾蟾口涩,为谁流下蓼花中。
三杰同归汉道兴,拔山余力尔徒矜。
泫然垓下真儿女,不悟当从一范增。

旋凿幽池象玉圭,莲开红素两相辉。年来居士心离垢,天女从教试染衣。

短裳褰起露珠珍,云鬓慵梳惑乱人。
弄得篮中鱼再活,禹门未必解翻身。
相欢虽则不多时,相别那能不敛眉。蜀客赋高君解爱,
楚宫腰细我还知。百年恩爱无终始,万里因缘有梦思。
肠断门前旧行处,不堪全属五陵儿。
此泉地何偏,陆羽曾未阅。
坻沙光散射,窦乳甘潜泄。
灵山不可见,嘉草何由啜。
但有梦中人,相随掬明月。
千峰云起,骤雨一霎儿价。更远树斜阳,风景怎生图画。青旗卖酒,山那畔、别有人间,只消山水光中,无事过这一夏。
午醉醒时,松窗竹户,万千潇洒。野鸟飞来,又是一般闲暇。却怪白鸥,觑着人、欲下未下。旧盟都在,新来莫是,别有说话。

十载交情义有馀,离群还叹索然居。一番思我须成梦,每度人来定寄书。

此日相从尤款密,他时何处觅迂疏。回来径哭青墩墓,莫向南城问旧庐。

诗人古不易,流靡及兹俗。片言务剽窃,侃侃遂骄足。

还耕十三载,安能惬吾欲。览子侃秋篇,翩然接华毂。

大雅当在兹,斯文有归宿。丽藻虽可珍,雄浑久未复。

愿言溯其源,开彼汉魏毒。

贵家所好若无偏,翠羽真珠不直钱。簪珥一求难得货,穷山深海尽骚然。

落英拾秋鞠,委佩纫芳兰。
以其清且芬,可服仍可餐。
吴茱味苦辛,奚亦登君盘。
囊纱萦臂玉,恍记汝南山。
黄鹄招不来,仙子何时还。
韩杜有佳句,炯炯如辰星。
自昔此邦胜,中土亦饫听。
奇观今愈多,洞户长不扃。
秀色土可餐,腴泽到畦丁。
寒岩度轻舫,瘦岭着危亭。
因已小雁荡,宁复谈屏谈。
自我来拥麾,每思御风泠。
如何半载间,足迹才一经。
居然俯仰中,便觉尘虑冥。
旧刻暗苍藓,往事过奔霆。
颇闻烟霞外,往往接神灵。
向来羽衣士,吐内夸奇龄。
终焉亦归尽,难留鬓毛青。
塞雁度霄汉,沙鸥飞远汀。
大哉天壤间,逍遥各随形。
人生亦何有,泛若水不萍。
勿作分外念,但勉明德馨。
乘时各努力,日驭不我停。
梦回故园好,兰菊罗中庭。
从知靖节醉,远胜次公醒。

飘忽扶桑万里风,一时豪致羡群公。藕丝孔亦安身得,等入由旬计算中。

空明仙人游广寒,挟予飞入青云端。罡风吹上九万里,冰轮直驾稳更安。

碧天空阔高而宽,巍巍金阙非人间。琼楼绀宇开万户,水晶宫殿银阑干。

团圆青铜镜,灿烂白玉盘。寒芒曜今昔,素液流肺肝。

满身风露毛发爽,一衿冰雪衣袂单。云边有女骑綵鸾,清歌妙舞美且闲。

笙箫迭奏音调古,二十五丝错杂弹。姮娥遗我长生丹,服饵久久生羽翰。

朱唇绿鬓颜色好,骨刚体健力不殚。慇勤再拜谢明月,清光留作千载观。

藤枯摧老树,石裂碍深溪。阴洞水声合,短垣松影齐。

涧回知径远,山迥觉梅低。忽尔破孤寂,岭猿清昼啼。

重山复峻岭,溪路宛盘盘。流水滑无声,暗泻溪石间。

岸草凄以碧,鲜葩耀红丹。高云映朝日,流景青林端。

我行属朱夏,欲愒不得閒。山中有佳人,风生松桂寒。

不愿为莺,何须似燕。也休派作鸳鸯伴。空山松雪半生宜,蒲团梦影随云便。

鹤舞闲庭,香飞画卷。楞严读罢桐阴转。莲冠未解道人妆,羽衣新样梨花片。

去城十里南郊外,突兀老梅余十辈。
玉雪为骨冰为魂,气象不与凡木对。
我来穷冬烟雨晦,把酒从公对公酹。
人言此实升庙堂,埋没荒村今几岁。
清芳不为无人改,捐弃何妨本根在。
瑰章妙语今得公,国色天香真有待。
归路从公巾倒戴,俗物污人非所爱。
我公行向日边归,此段风流入图绘。

千林含冻郁苍苍,只有江梅独自芳。暗吐幽香穿别院,半敧斜影入寒塘。

冰肤宛是姑仙女,粉面端疑骑省郎。若是蜜奴曾拂掠,肯收红艳贮蜂房。

吴樯楚柂十年间,又度秦淮虎豹关。眼底故人成寂寞,梦中尘业负高闲。

九州风雨东南会,七泽波涛日夜还。江上思君云路杳,掀篷愁对蒋陵山。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