霁夜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译文与注释

译文

从睡梦中醒来,微启惺松的双眼,只见窗栊在朦胧的月色下,富有韵律,耳边隐隐也听到城墙角楼上传来的风铃叮当声。

忽然想起睡前曾有急风骤雨,虽然眼前这淡月笼云的景象还是一样,但那急风骤雨现在已不知飘向何处了。

只留下早就开始零落的秋叶,发出在亲吻大地时的秋的琴韵,眼前也似乎浮现出草坡上的萤火虫在凉意渐浓的夜空中划出流动的光的迹。

明天早上准备从南边窗户远望,那庐山巍峨的雄姿,一定被夜雨洗涤得一片青翠,更具一番秋日清爽的诱人魅力。

注释

霁夜:雨过天晴之夜。

寂历:寂静疏落的样子。帘栊:窗帘和窗牖。

戍墙铃:城墙上守城兵士播响的铃铛。

轩:窗户。

赏析

  此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一般都因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而发悲秋之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诗中称“秋兴逸”,刘禹锡说“胜春朝”。此诗表现清爽的心境,也是一种逸兴。

  诗篇将以上那种意境和感受,以细腻清新的笔触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令人读罢,仿佛也经历了一场荡涤心肺的秋雨洗礼,置身于诗人所营造的那个清风明月之夜,令人宁静淡泊,神思遐举。而尾联诗人忽以豪迈之笔,又将读者推至到一个清旷爽朗的境界,令人不禁逸兴遄飞,精神焕发。诗篇的意境和内含由此升华到另一个高度,显得更加丰富、厚实。历代诗人咏秋之作十分繁多,然多抒发“悲九秋之为节,物凋悴而无荣”(晋湛方生《秋夜赋》)的伤怀之情,写秋夜更有“秋可哀兮,哀良夜之遥长。月翳翳以隐云星胧胧而没光”(晋夏侯湛《秋可哀赋》)之名篇,直以“可哀为题。反其意而用之者,孔平仲虽不是首家,但这首咏秋夜雨后之作,确有其独创之处。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在作诗手法上,诗人更是别出心裁,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而是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诗中画面相对独立,而时空转换又为复杂。诗人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合一体,读者体会这种跳越而感受得更真切丰富,诗篇本身也随之扩大了容量,避免了板滞平直。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清爽的秋兴是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比起一般的景物点染,其艺术效果要强得多。明暗线素贯穿全篇。诗人的景物安排由幽暗转向明朗,成功地捕捉住读者的注意力,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诗篇的诗脉。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总之,用对比映衬手法描写秋夜景色,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清秋逸兴,这种前后强烈的明暗反差,使诗篇跌宕生姿,彼此映衬而又相互和谐,烘托出诗人感念于秋之清旷爽朗的主题,大大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佑三年(1088年)。据钱钟书先生考证,孔氏在江州德化县(今江西九江市)有房宅,平仲之父即葬于此。当时,孔平仲之兄文仲去世归葬,朝廷诏令孔平仲为江东转运判官护理葬奉,此诗当即归葬文仲时在九江故宅作。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猜你喜欢
读书复骑射。
带剑游淮阴。
淮阴少年辈。
千里远相寻。
高义难自隐。
明时宁陆沈。
岛夷九州外。
泉馆三山深。
席帆聊问罪。
卉服尽成擒。
归来见天子。
拜爵赐黄金。
忽思鲈鱼[鱼会]。
复有沧洲心。
天寒蒹葭渚。
日露云梦林。
江城下枫叶。
淮上闻秋砧。
送归青门外。
车马去[侵,“马”代“亻”][侵,“马”代“亻”]

惆怅新丰树。
空余天际禽。
东梁山。西梁山。占断长江相对闲。古今双鬓斑。天漫漫。水漫漫。人事如潮多往还。浅颦深恨间。
家鸡野骛同登俎,春蚓秋蛇总入奁。
君家两行十二字,气压邺侯三万签。
白云在青天,
可望不可即。
浩歌梁甫吟,
忧来凭胸臆。

白云山,在何处,太和峰下、紫翠堆边是。山中道人玉作斧,惯向云根斫琪树。

束之三万束,凡火不能熂。却使火龙水虎相煅炼,黄婆鼎中七七始成齐。

小服百年饱,大服饱千岁。长生之药元酒味,永不饥兮永不醉。

神仙洞里观棋去,斧柯烂尽不归来,人间甲子须臾事。

端居亦无赖,幽赏每多违。扁舟试独泛,鸥鸟肯相依。

日暮无所诣,兴尽复还归。

非卿桥不立,谁是杜武库。下浦未更新,过者几惊顾。

儒生读书不贵书,枕头阁脚醉梦余。
反不若浮屠,宝贝为函金作字,
海龙扶出凌空虎。君今收拾一万卷,
置在高楼截云汉。想当日月出没间,
玉轴牙签互璀璨。我欲牵车驾黄犊,
往发缣缃焕心目。论孟久荒缘老病,
请君为我删严令。

恻恻保此名,踧踧擭此生。此生何以重,此名何以荣。

无乃随影动,其根若浮萍。安得良宵中,齁睡而不惊。

嫩凉浮,幽思聚。一笛西风,吹醒陂塘雨。约略晚峰青可数。

谁放斜阳,红了疏疏树。

问渔兄,携钓侣。小咏鸣舷,唱入菱花去。时有闲鸥留客住。

醉拥蓑衣,清梦烟中补。

枕中天地宽,梦里年光速。屈指威音前,黄粱曾几熟?

驱车上东门,回望咸阳路。
郁郁五陵间,累累多墟墓。
长夜号鼪鼬,秋风走狐兔。
牧竖游且歌,行人四面顾。
借问此何谁,昔时董与傅。
车马如流水,第宅通云雾。
富贵一旦空,忽如草间露。
阅水日成川,阅世人非故。
贤愚共一丘,千载为旦暮。
嗤彼道傍子,营营胡不寤。
劝人行善,自做修行,两般於道相宜。须避俗中乡土,且要相违。妙药沈*救护,更不择、贵贱高低。自然理,效陇西师父,戒行行持。修炼须凭猛志,似大川山岳,安稳无移。处行周圆,他日得处无为。云水逍遥自在,气神和、功行双齐。大丹熟,指蓬瀛稳路,携朵云归。

整日恹恹,寻不出、病在何处。苦挨着、碎雨零风,恁般凄楚。

别燕离鸿悲故土,春花秋月伤禾黍。羡鹣鹣、对对自双双,常相伍。

心头事,何须数。昔时恩,难枚举。纵盟深山海,空言无补。

青鸟音遥魂梦杳,蓬瀛人隔云山阻。任一生、未了又重期,空辜汝。

振策当年诣远公,袈裟相见坐从容。
向来弹指空千劫,今日低头礼万松。
小院影堂无客到,绳床蒲坐有尘封。
可怜月色还如旧,泪下西楼夜半钟。

一灯未灺梦初回,更鼓楼头次第催。明月恼人眠不稳,百端幻境上心来。

系马灵宫第几天,紫霞丹灶坐群仙。
金庭空阔蛟龙斗,玉柱玲珑日月悬。
改火欲烹山乳食,扫云初藉石床眠。
隔凡不隔岳阳水,黄鹤飞飞何处边。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一角峰峦晓更青,凭江幻作虎头形。荒祠苔印何人到,极浦潮回有客听。

骤雨挟同山鸟疾,狂风吹共海鱼腥。黄庭阅后难成梵,九十滩音沸不停。

翛然林下隐,吾道异夫君。习忍如幽草,观身类片云。

人情无意染,鹤唳有时闻。谢客诗怀寄,怜君此兴勤。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