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记述作者愉快的游赏以及同朋友们惬意的交往,表达了他的悲秋恋乡之情。诗中所展示的秋景,静谧而又纷乱,繁闹而又萧索,在清新雅逸、气息纤轻的景物对比描写中,透出悲秋之情,而援引的“青毡故物”典故,更流露出子美的恋旧恋乡之情。
这首诗写得很出色,让人真切地新鲜地感觉到那秋水的清澈、那傍晚泛舟的愉快、那城边景物的萧疏和那因季节的更换而产生的淡淡的乡愁。宋代周紫芝说:“余顷年游蒋山,夜上宝公塔时,天已昏黑,而月犹未出,前临大江,下视佛屋峥嵘,时闻风铃,铿然有声。忽记杜少陵诗:‘夜深殿突兀,风动金琅珰’。恍然如己语也。又尝独行山谷间,古木夹道交阴,惟闻子规相应木间。乃知‘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之为佳句也。又暑中濒溪,与客纳凉,时タ阳在山,蝉声满树,观二人洗马于溪中,曰:此少陵所谓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者也。此诗平日通之,不见其工,惟当所见处,乃始知其为妙。作诗正要写所见耳,不必过为奇险也。”(《竹坡诗话》)
这首诗应当作于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陈贻焮《杜甫评传》认为此诗创作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至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间,当时杜甫漫游齐赵。这是作者对当时愉快的游赏以及同朋友们惬意的交往的记录。
萍乡道中乍晴,卧舆中困甚,小憩柳塘。
酣酣日脚紫烟浮,妍暖破轻裘。困人天色,醉人花气,午梦扶头。
春慵恰似春塘水,一片縠纹愁。溶溶泄泄,东风无力,欲皱还休。
临海叠灵巘,洞壑丹霞林。名胜纪图牒,仙圣秘幽深。
俗营迕微尚,旷怀俟同心。倘追凌风步,灭响升云岑。
问说高堂已白头,书来苦劝早归休。匆匆春梦收残局,落落晨星感昔游。
廿载名场同得失,两家诗派异源流。男儿不副旂常志,尚有名山一席留。
待诏先生穷巷居,箪瓢屡空方晏如。自操井臼秣羸马,却整衣冠迎赐书。
王人驻车久叹息,天子闻知动颜色。饱死曾不及侏儒,牧民会肯输筋力。
诏书朝出蓬莱宫,绣衣还乡由上衷。君今已作二千石,亦复将为第五公。
西来苦诗思,力疾自河汾。访尔园亭共幽事,疏篱拥菊当斜曛。
能为膏肓驱二竖,更谈命脉经宵分。天应不忌徐陈辈,使我得遇长桑君。
拟渡三江弄明月,漫游五岳披高云。山川留得放歌叟,杖头百钱且沽酒。
有药可扶垂老身,检方已见回生手。相逢两幸无重轻,诗与尔名同不朽。
奚童驱马一函书,人在高都几翘首。所怀况值冰雪晨,去年倾盖知予真。
黄鸟鸣时好乘兴,遥认门前杨柳新。恐君采药山中去,怅望桃花各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