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门秋思四首·其三

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

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

译文与注释

译文

道路上达官贵人的车轮滚动之声犹如隆隆雷声,一眼望去北邙山上荒坟满布。

渐渐沉落的夕阳好像规劝客居异乡的游子珍惜时光赶快登楼远眺,放眼望去,只见秋光暮色围绕城郭而来。

流落异乡的我太过贫寒又无依无靠,愁思太多想买些白杨栽种,让它在秋风中的萧萧声来代替我不断诉愁吧。

深秋时节全家人都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栗;九月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贫困,御寒的衣服还无法准备。

注释

五剧:道路纵横、四通八达的地方,指京城繁华 的街道。卢照邻《长安古意》:“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条控三市。”

隐:盛大,形容声音宏大。

北邙: 在河南洛阳东北,汉魏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古代诗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

冢:坟慕。千:言其数量银多。

寒甚: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自己的孤独愁苦超过杜甫诗中的佳人。这足采用 “加一倍”写法,使诗意推进一层,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自力度。

白杨:一个传统意象,源于《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北郭墓。白杨何萧萧,松柏灾广路。…‘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是一种肃杀悲凉景物,它萧萧作响,悲声呜咽,用以引起游子的憨苦情怀和思乡意忠。诗人故意要于居处多种白杨,意在强化并强调他的忧思愁情。

赏析

  这首诗首联“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五剧:道路纵横、四通八达的地方,指京城繁华的街道。卢照邻《长安古意》:“南陌北堂连北里,五剧三秦控三市。”隐:盛大,形容声音宏大。北邙:山名,在河南洛阳东北,汉魏王侯公卿死后多葬于此。古代诗文常以北邙泛指墓地。冢:坟墓。千:言其数量很多。下笔即写“都门”景象。四通八达的道路上,达官贵人的车轮滚动之声犹如隆隆雷声。北邙山上荒坟满布,一片萧索凄凉。由上句可见家门贵族名声显赫,趾高气扬,洋洋得意。下句写他们的没落衰败,最终不过是家中枯骨,留下一个个冷落的荒坟。在两个场面的对比中,说明好景不长,繁华如梦,得意一时,而今安在?在如实的平平叙写中,隐含着对权势人物的藐视、鄙视和嘲讽。

  颔联“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写登楼所见自然景色。给都城涂上一抹殷红的夕阳,好像规劝客居异乡的游子珍惜时光,及时去登楼远眺,欣赏黄昏时的短暂美景。登上城楼,放眼望去,只见山光暮色围绕城郭而来。秋气迷漫天空,笼罩大地。诗人见景生情,感慨万千。夕阳西下,使诗人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迟暮之感。“登楼”,吻合王粲《登楼赋》的“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但登楼也不能销忧。夕阳将坠,残秋来临,良辰易逝,美景短暂,愁心不展,悲情难消。此联写得舒缓沉稳,而浓情深慨已含蕴其中。

  颈联“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只买白杨栽。”突出表现诗人的愁思。诗句说:我太贫寒了,而且流落异乡,无依无靠。我愁苦的事太多了,很想买些白杨栽种,让它在秋风中的萧萧声来代替我不断诉说吧。“寒甚”句化用杜甫《佳人》:“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说自己的孤独愁苦超过杜甫诗中的佳人。这是采用“加一倍”写法,使诗意推进一层,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有力度。诗中“白杨”,是一个传统意象,源于《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遥望北郭墓。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白杨是一种肃杀悲凉景物,它萧萧作响,悲声呜咽,用以引起游子的愁苦情怀和思乡意念。诗人故意要于居处多种白杨,意在强化并强调他的忧思愁情。

  尾联“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诗人诉说个人愁苦后,进而想到自己的家人。于是转笔写到:深秋了,全家人都在萧瑟的秋风中颤栗。九月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冷,但因家境贫困,御寒的衣服还无法准备。《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授衣:把裁制寒衣的工作交给妇女们去做。)此联勾画出诗人全家所处的困境,抒写他无力养家的辛酸,是生活的真实再现,无限凄楚,感人至深。诗句反映了无数潦倒文人的共同遭遇,使人想到科举时代落拓书生的可怜。它是对不合理现实的揭露,是向“太平盛世”发出的强烈控诉。它既是悲叹之声,又是不平之鸣。

  全诗扣住题日,围绕中心,但又无局促拘囿之弊,诗人先写“都门”景象,近观是高车宝马,远眺是北邙荒冢。次写登都门城楼所见,引出“秋”,展现出秋天的夕阳,秋天的山色,笼罩城郭的秋光秋气。颈联写出自己的愁“思”,无修竹可倚,有白杨可栽。最后由自身想到家人,他们正在秋风里瑟缩呻吟,寒苦无衣,将“思”拓展。由近及远,由此及彼,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全诗在一定的框架中又能直吐胸臆,自然流贯。朴实无华,浑然成章。

  此诗景中寓意,景中含情,意蕴丰富,感情真切。首句“五剧车声隐若雷”,既写出了都市繁华,权贵声势,又反衬了诗人的穷愁潦倒,再接以“北邙惟见冢千难”,景象又转为冷落凄凉,符合秋日气氛和情调。颔联的夕阳残照,大有人生迟暮、时不待我的惆怅与惶惧。“山色将秋”,环绕一片衰飒之气,透露时代氛围。颈联的修竹、白杨,都显出清冷与萧瑟,与诗人的心情相契合。尾联的九月“风声”,阵阵劲吹,令人寒栗,令人难以忍受,甚至要发出呼号与诅咒了。何况衣裳毫无着落,尚未剪裁呢。情绪愈演愈烈,悲不自胜。它感人肺腑,动人心弦,成为脍炙人口的佳作。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猜你喜欢
踏溪分藕养新荷,钿盖斜临瑟瑟波。
自是天姿不汙著,水深泥浊奈君何。

春雷忽隐隐,春雪复纷纷。农夫戒及泽,荷锸已成云。

渺渺江淮梦,还持一笑归。
远游谙世路,危病得天机。
慢火煎凉药,清泉浣暑衣。
闭门谢来客,不是客来稀。

渔家可是厌尘嚣,结屋圆沙最尽梢。外面更栽杨柳树,上头无数鹭鸶巢。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不见年年辽海上,文章何处哭秋风。

越石志四海,中夜起长歌。万国遍戎马,泪落成江河。

失路归无家,同心媾女萝。银罂血犹泚,转眼仍操戈。

英雄功不成,慷慨呼奈何。

映竹为园,借花藏屋,垒石成路。绿水阑干,黄梅庭院,翠滴衫边雨。

蓬莱人物,峨眉兄弟,小觅池亭幽步。同谁将、荆关粉本,萧斋画得如许。

徘徊徙倚,垫巾脱帽,随意临流选树。啜茗桐阴,摊书藓磴,聊伴沙鸥住。

斑斑雨点,阴阴麦浪,分付棕鞋归去。柴扉掩、风灯飐夜,水钟敲暮。

平时觞咏妨生理,此去狂疏托上官。
但使推敲贷冲节,不烦排日报平安。

乌乌何必胜吾吾,无事悠悠守一隅。诗思尚存荒径菊,道心曾折渡江芦。

嗟来路上人多食,归去林中鸟独呼。寥落风花又三月,青山空自满前途。

菖歜何葱葱,乃在涧之滨。岁晚开九花,世人不得纫。

秘之嵩山阴,以俟九疑君。念彼蒹葭草,芊芊弥广津。

妾住在长干,离居岁欲阑。洞庭归客少,浦口去人难。

雨落吴天暮,云横楚岫寒。含情何所待,憔悴碧江湍。

淫雨喧中夜,羁人积隐忧。
葵倾那有日,麦腐欲无秋。
小市浑如洗,前溪漫不流。
林鸠兼垤鹳,聒聒几时休。

一棹琴川路,频年此往还。海风寒挟雨,戍火夜连山。

泽国龙分节,边城虎据关。故人南省幕,退食佩珊珊。

和风荡林樾,霁色摇春岑。入门洒飞泉,映水啼幽禽。

花竹日淡沱,烟景何清深。节序一以佳,矧遘瑶华音。

握兰正婉娩,折柳嗟侵寻。且漱溪边石,一听丘中琴。

邗上江梅已半零,暗香萧瑟雨沈冥。窗斜竹影摊书坐,风细林柯隔幔听。

入洛司空琴自好,过江仆射酒难醒。明朝怕见隋堤柳,此是长亭第一亭。

远缕鹅黄,短篙鸭绿,东风稳放吴船。十里山光,诗情又入今年。

桃溪竹坞谁家住,也莺声、一巷堪怜。簇青红,塔影春城,半裹轻烟。

行行渐隔乡关路,但天低短草,霞没长川。知道来宵,孤帆更落谁边。

且凭閒梦随轻撸,水云中、半晌清眠。莫伤心,虽有飞花,幸少啼鹃。

翛然林下隐,吾道异夫君。习忍如幽草,观身类片云。

人情无意染,鹤唳有时闻。谢客诗怀寄,怜君此兴勤。

江源发蛮荒,来与湘灌遇。
交流趋城隅,清映日东注。
群山半楚越,驰骤若竞赴。
谯门百步南,楼堞此雄踞。
观风久标名,栋宇初改故。
极目渺塞岭,蔚起矗云雾。
千里耸翠碧,众水横练素。
古寺带林薄,渔艇依野渡。
村墟互隐见,风烟自朝暮。
东西亘井络,碁分杂营戍。
偶值丰登年,乐此保生聚。
秋风黄花天,良集盛簪屨。
肴觞固匪虔,藉此山水具。
登临方兴深,诸君幸少驻。

六尺孤篷摇渌水。青蓑惯沐三时雨。急浪惊风全不理。

呼儿语。得鱼卖向前村里。

泼刺锦鳞杨赤尾。江湖憔悴如人比。太息收纶鱼且去。

无钱醉。一宵妇子醒然睡。

评罢山人百衲琴,啸台东畔碧云深。钟声入市报昏晓,佛眼阅人成古今。

觅醉自倾无量爵,观空不起未来心。寻常行乐都忘却,取个蒲团坐夕阴。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