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刘昱

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
北风吹五两,谁是浔阳客。
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
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八月的芦苇和江边的浪花都是白色的。
北风吹着候风器,谁才是浔阳的客人呢?
雨后天晴,鸬鹚在山头停留,扬州的外城晚上生出潮水。
行路之人晚上住在金陵的小岛上,可以听到沙滩边大雁的鸣叫。
注释
刘昱(yù):作者的友人
苇(wěi):芦苇。李时珍《本草纲目》:“苇之初生曰葭,未秀曰芦,长成曰苇。”
浪头:掀起的波浪。
五两:古代的候风器,用鸡毛五两(或八两)系于高竿顶上而成。
浔(xún)阳:地名,今江西省九江市的古称。
鸬鹚(lúcí):一种鸟,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属于鹈形目鸬鹚科。
郭:外城。
金陵:今江苏南京的古称。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在有情无情之间,着笔淡永,但也并不是敷衍应酬。

  诗一开头,就以景衬情,渲染了离别的气氛:“八月寒苇花,秋江浪头白。”八月秋意凉,岸边的苇花是白色的,江中的浪头也是白色的,再加上秋风瑟瑟,于是,浪花借助风力打湿苇花,苇花则随风而扑向浪花,两者似乎浑然一“白”了。这“白”,不是严冬霜雪之白,也不是三春柳絮梨花之白,而是凉秋八月之白,既不绚烂,也不凛烈,而是素净萧疏。此诗将芦花与秋江浪花联想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片雪白的情境之中,纯洁的友情之爱白浪滔天——那种“芦花一白万顷雪”的情景之美,也就构成了雪花一样翻腾的江水了。其时,北风吹动船桅上的“五两”,似乎在催赶着离客。“浔阳客”,表明了船的去处。浔阳,在镇江的西南方,北风恰是顺风。看来,船就要趁好风而开动了。那么,“谁是浔阳客?”当然是刘昱,这一点,诗人明白,读者也明白。然而诗却故意用设问句式,使文气突起波澜,增强了韵味。八月风高,苇寒浪白,谁也不会愿意风行水宿。眼前刘昱偏偏要冒风波而远去浔阳,因而“谁是”一问,言外之意,还是希望刘昱且住为佳。诗心至此而更曲,诗味至此而更永。

  可是刘昱究竟是留不住的。北风吹着五两,何况雨止潮生,又具备了扬帆启碇的条件。“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这两句并不是泛泛写景,而是既暗示离客之将行,又补点出启行的地点(鸬鹚山当在镇江一带,其地已不可考)。而诗由此也已从前面的入声十一陌韵而转用八庚韵,给人以清新之感,与这两句所表现的秀丽景色是十分和谐的。于是,刘昱在这风高潮涨雨霁天晴之时走了。诗人伫立凝望着远去的客船,不禁想道:今宵客船会在哪里夜泊呢?“行人夜宿金陵渚,试听沙边有雁声。”一般送客诗,往往易落入送别时依依不舍,分别后惆怅独归这一窠臼,而李颀却把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到行客身上,代行人设想。身在此,而心随友人远去。后来北宋柳永《雨霖铃》词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用的也是这种手法。诗人推想刘昱今夜大概可以停泊金陵江边了,那时,耳边会传来一阵阵凄凉的雁叫声。苇中有雁,这是常见的,因而诗人由镇江江边的芦苇,很容易联想到雁。但仅仅这样理解还不够。雁是合群性的禽鸟,夜宿苇中也是群栖的,群栖时一般不发声,如果发出鸣声,那一定是失群了。刘昱单身往浔阳,无异于孤雁离群,那么夜泊闻雁,一定会联想到镇江的那些朋友,甚或深悔此行。“试”字,即暗含比意。反过来,留着的人都思念刘昱,这就不必说了。末句既以“雁”字呼应芦苇,又从雁声发生联想,委婉蕴藉,毫无显豁呈露之气,别有一番情味,开后来神韵之风。

  此诗虽然是一首古体诗,但在古拗中时有律句,在散漫中夹带对偶,丰富多姿。如第一段头两句都是拗句,而第三句用律句;第二段四句七言诗,除第一句是连下五个平声字的拗句外,其余三句都是格律严整的律句,与七律仄起式的第二、三、四句平仄格律全同,在声律上兼有铿锵顿挫的音乐感、柔和婉谐的美感。再如“鸬鹚山头微雨晴,扬州郭里暮潮生”两句,在前后一片散漫之中,突然插入工整的对偶句,正所谓“于局势散漫中求整饬”(《说诗晬语》),错落有致,别具一格。在声韵与情境的配合方面,第一段用节拍急促的五言诗,配以短促的入声韵,抒写临别时激烈的情怀;第二段,情境由激烈转为舒展,声韵也随之转换,变五言为七言,化急节为慢声,配上悠扬的平声韵,更显情深意切。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颀宦游江南送别朋友刘昱时所作。刘昱不知何许人,从诗中可考见的,他与李颀是朋友,但关系并不十分密切,两人当时同在镇江扬州这一带。八月间,刘昱溯江西上,准备到九江去,李颀作此诗送别。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猜你喜欢
轻暖轻寒,赏花天气春将半。柳摇金线。求友莺相唤。
玉腕蛾眉,意眼频频眄。歌喉软。玉卮受劝。一醉应相拚。
我圃殊不俗,翠蕤敷玉房。
秋风不敢吹,谓是天上香。
烟迷金钱梦,露醉木蕖妆。
同时不同调,晓月照低昂。

黄冈古淮邦,其大不如斗。谁知隔岸山,万马日奔走。

有数着诗人,此地实林薮。顷来马盛年,王公号贤守。

三年江上杯,快饮竹楼酒。东坡营雪堂,始种坡前柳。

至今有遗迹,过者为回首。后来老门生,词翰玉堂手。

谪官茅三间,门巷无鸡狗。孙郎饱文艺,贫病亦已久。

着履知有土,捉衿乃见肘。抱经官残州,一饱亦难偶。

论文有馀日,为我访白叟。遗事倘可书,尚足寄衰朽。

慎勿止寒温,作书问安否。

无奈牧童何,放牛吃我竹。隔林呼不应,叫笑如生鹿。
欲报田舍翁,更深不归屋。

天上春先遍,世间人未知。黄金装柳蕊,红密点花枝。

占断京华第一春,清歌妙舞实超群。
只愁到晓人星散,化作巫山一段云。

东西水平分,南北山中判。妙处毫发间,商略无遗算。

忆别江干风雪阴,艰难岁月两侵寻。重看骨肉情何限,况复斯文约旧深。

贤圣可期先立志,尘凡未脱谩言心。移家便住烟霞壑,绿水青山长对吟。

维舟谷口傍烟霏,共说前冈石径微。竹杖穿云寻寺去,藤筐采药带花归。

诸生晚佩联芳杜,野老春霞缀衲衣。风咏不须沂水上,碧山明月更清辉。

叶法善,追魂碑,何似罗仙翁,能贻蜀当归。

江山何许问天开,生却能荣死却哀。河朔精精终万古,太行天地几幽台。

眼中许把精豪论,天下谁无父母来。我识伟人真间出,朝公雅量富公才。

此堂纵逐人俱废,亦有阳冰篆字存。

老大无家亦有筇,寻山山顶有高松。芒鞋常恐行来遍,一日排云到一峰。

少林无孔笛横吹,此曲谁人和得亲。
向晓洛阳江上路,一声唤起几多人。

五月春花树,墙头有火榴。情因亲故重,酒为倡酬留。

山色入窗满,溪声绕座流。何须问蓬岛,只此是丹丘。

东门暂别已伤神,驿骑何堪又海门。明日洹溪桃李下,春风谁与共清尊。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
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

风高收雨急,日薄过窗微。梅萼初迎腊,春溪欲染衣。

形容今日是,游衍昔人非。节物关愁者,归鸿正北飞。

江潭莫凄怆,摇落莫悲咽。菀枯循环耳,宁较荄与茁。

而我况无恋,森梢喜挺列。庭前两好树,几见更蘖蘖。

荣悴均造化,萌芽发霜雪。人心感槩多,妄自生区别。

树若知人意,粲然笑应咥。

平泉绿野自名庄,一壑翛然与世忘。物外烟霞容我老,山中明月为谁长。

松风谡谡侵茶灶,萝月娟娟照笔床。架上图书观不厌,一篇周易一炉香。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