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诗是诗人将归东川临离长安时,眺望秦川之作,它以明净的色调,简洁的笔触,描绘出长安一带山川明净而阔朗的秋天景色。由“望”字入手,描述了长安附近,渭河平原一带,秋风萧瑟、凄凉寥落的景象。前四句描写的景物明净、壮丽,体现了作者对京城生活的留恋与不舍之情;后四句描写的景物萧条、清冷,体现了作者去官途中的怅惘和凄凉之情。全诗写景细致,笔墨简淡,线条清晰,情景交融,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清晨,遥望辽阔的秦川大地,太阳刚刚从东面苍凉的峰峦间隙中显露出来,照得长安、渭水一片苍翠。一个“迥”字,将渭河平原的辽远开阔,准确地表现了出来。红日东升,本是极其绚丽多彩的景色,但是由于诗人的心境不佳,这美景也随着萧瑟的秋风显得肃穆苍凉。
太阳升起来了,将大地照得十分清洁、明净,一切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远处山葱草翠,近处渭水泛波。那蜿蜒起伏、逶迤连绵的城阙正是帝都长安。这“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句中的“净”字和“重”字,将长安城周围的庄重肃穆,秋色的苍劲凄清,传神地点染出来。
接着,诗人进一步渲染秋的悲凉气氛,“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五陵”, 指长安城北、东北、西北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长陵(高祖刘邦)、安陵(惠帝刘盈)、阳陵(景帝刘启)、茂陵(武帝刘彻)、平陵(昭帝刘弗陵)。汉代豪门贵族曾聚居于此。这两句是说,帝都附近,家家有竹,秋风袭来,竹摇叶动,萧萧飒飒,五陵松柏,蓊郁苍翠,微风吹动,松涛声响,更给长安增添了几分寒意。
前面的诗句在着意渲染气氛,结尾两句则是要说明写此诗的原意。诗人“望秦川”是因为“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诗人才华出众,为时人所推重,四十五岁中进士后,只任过新乡县尉那样的小官,而且长期不得升迁,而现在就要返乡,诗人郁郁不得志而有“归欤”之叹。“客”是作者自指,因为当时在外作官是作客他乡,辞官回乡叫“归”。“凄其”就是凄然,心情悲凉的样子。“霜露浓”是比喻官场上不得志,就像是遭受风霜雨露那样,萎靡不振失去生机。尾联是全诗的主旨,表明了作者辞官归隐的决心。
这首抒情诗,对秋景的描述极为生动细致的,它不但用悲凉的气氛烘托了诗人的心境,而且将秦川大地的秋色呈献在读者面前,是一首不可多得的情景交融的诗篇。
曹瞒下江陵,江陵正危剧。周郎美少年,气吞江汉窄。
水战得上流,火攻非下策。卧龙东略雄,乌鹊南飞迫。
妖气掩黄星,倒戈回紫陌。鼎足已成形,鬼蜮俄?魄。
王业聊偏安,霸图何赫奕。怀哉玉堂仙,逖矣黄州客。
文光贯斗牛,天游忘迁谪。名姓识儿童,画图灿金碧。
赤壁几千秋,山青江月白。
俯江浔、滩临危磴,屏拥青蓉回抱。小桥流水平田迥,绿浪风生畦稻。
当晴昊。散溪云、轻松一抹飞烟巧。青帘缭绕。有白笋黄鱼,红虾绿酒,装点旗亭好。
兰舟泊,正及江南春早。玉山何惜倾倒。桃花留客红垂晕,幂䍥轻绡笼罩。
君莫恼。君不见、鲛人蜃客迷三岛。韶华易老。但棠杜花边,鹧鸪声里,瘴雨迷衰草。
日望星阶转上台,忽承温诏赋归来。相州勋业堂须记,潞国耆英会始开。
古埭秋容存旧菊,南湖春意动新梅。吾园方拟延三益,莫厌相过数举杯。
几年不见佛图澄,龙象天高未许登。西土重来思有道,亲藩分守愧无能。
曾闻心印传诸祖,更喜诗坛续九僧。料得山居无个事,蒲团终日课莲经。
烽火销来五十年,居民初不识戈鋋。耕桑满野帝何力,千里边城自晏然。
果下じ?晓来猛,导我看山趣独领。东坡自我飞仙人,?云已过招提境。
支筇殿角神倍王,握手山房冠不整。高低禾陇闻稻香,曲折水田送秋影。
老柳衰荷水面亭,大瓢小杓松间瘿。披榛辟莽寻万泉,山路崎岖乐清迥。
既无尘土三丈扑,况有水云一千顷。高人讵肯受羁絷,野鹤尤能伸脰颈。
就中何可少禅悦,此地端须摇舴艋。藕香一瓣心骨清,味似醍醐风趣永。
已见泉流白石根,还看月出孤松顶。升高望远腰脚健,朵朵芙蓉临倒景。
香林解带复句留,随意村醪杂山䴵。辋川后约和裴王,窥园不待莺三请。
两堤杨柳拂新亭,怪底游人懒踏青。手撚梨花成小立,半窗湖水雨冥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