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七言古诗是送别之作,古人在送别赠行的诗中,往往寓有劝慰之意,这首诗也不例外。作者的友人董元达,是一位慷慨负气、傲骨铮铮的志士,作者在激励他的同时,希望将来有重见之期,并预期彼此都能不改变自己的风格和操守。
开头四句是诗的第一段。前两句指出董生虽然爱好读书,勤奋苦学,但不屑作一般儒生的寒酸、龌龊相,以科举起家,汲汲于追求功名富贵。而有志从军,因而早年就跃马西行,在金城关一带边防要地,参加军旅生活,以图立功绝域。次两句是说,董生虽然久在边疆,但当时西边的夏国,已与宋朝议和有年,所以未能在战场上建立功勋。而边塞苦寒,风霜凄紧,董生在归来之后,已经须眉斑白,面带皱纹了。这一段表明董生胸怀韬略,志气非同一般,而未遇时机;壮图未遂。“先皇召见延和殿”以下四句是诗的第二段。写董生归来之后,曾被先皇在延和殿召见,他在廷对的当儿,议论慷慨,曾使君王为之开颜(天,指天子),但终以年老,虽然诽谤很多,他也不复置辩。慨然脱身高隐,看山江南,暂且不问世事。这一段表明董生在回到京都以后,虽蒙召见,然而并未获得重用。
末段四句点明送行之意。前两句是说,董生南行之后,将越过浪涛滚滚、蛟龙怒吼的长江,作者不知扁舟此去,何时才能归还。这两句深寓惜别之意。后两句的意思是:将来有幸,在大梁城里定能相见(大梁即汴京)。而玉川子的破屋数间,那时也定然存在。玉川子是唐代诗人卢仝的号,作者借以自比。玉川子卢仝一生没有得志,作者也累试不第。除科举之外,作者也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进身,但他并不低声下气去求别人的推荐,宁愿以布衣终老,所以在这里也以此勉励友人,表明将来相见,自己还是那几间破屋主人,友人也还是那么一个高傲自负之士。
全诗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磊落旷达之情,不作临别涕泣之语,显得彼此都很有志节,不失自重的贫士身份。
微风吹林气,境惬无深浅。落日泻潭影,临流恣遐眄。
灌木澄涟漪,水容纷漾演。人烟虽密迩,颇不闻鸡犬。
宛宛旧行迹,十载一来践。惜无幽人庐,蒿径为子剪。
徐侯笔下波涛宽,新诗示我清且闲。谁能辛苦学饭颗,格辙已到元和间。
春寒十日不出户,坐想江柳分烟鬟。
东坡老仙有奇句,析韵琢句光斓斑。疾雷一洗牛蚁闹,羯鼓略惊桃李顽。
周郎知音亦已久,仲车著语谁当删。大弨六钧古称重,汝自力弱无由弯。
胡为坎坎事嗤点,今古可笑儿童孱。乡关春物入意匠,水光花气相回环。
莫嫌众口乱如沸,当见三耳生其颜。嗟吾和诗虽已晚,识君妙意存高山。
告君诗妙须饮酒,社瓮一醉宁当悭。
忠闵规摹壮,耽然大厦开。无时佳燕在,正暑好风来。
池面飞泉落,林端畏景回。谁知仙府路,琼室与瑶台。
蒙茸高壁踞山梁,流彩霏霏似彗长。玉气氤氲春日暖,翠华缥缈白云香。
阳坡十里横烟树,阴壑千寻长露篁。坐向梧桐晞绿发,采芳自葺薜萝裳。
目极楼船济六师,江淮遮蔽此藩篱。雨馀莫忘遮墙筑,米短何堪议灶炊。
渡海神仙工点铁,逢场傀儡惯牵丝。重瀛但祝销兵气,筹笔无劳疏十思。
王老卧草间,才子为朋友。才子不得留,霜林泣老叟。
父母之常情,愿子得长寿。乱世之生人,安用期长久。
君担经几函,我负米数斗。云门六寺间,可以老死否。
请观五月间,千人断其首。太史得善终,文名又不朽。
抱腰连手行,慎弗谋诸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