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迁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

译文与注释

译文
孟子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还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将家搬到一处集市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该带着孩子居住的地方。”又将家搬到了一个学宫的旁边。这时孟子所学玩的,就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孩子居住的地方。”于是就一直住在了这里。等到孟子长大成人,学精六艺,终于成为有名的大儒。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注释
舍:家。
墓间之事:指埋葬、祭扫死人一类的事。
处子:安顿儿子。
乃:于是,就。
嬉:游戏,玩耍。
贾(gǔ)人:商贩。
炫卖:同“炫”,沿街叫卖,夸耀。
徙:迁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礼仪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圣贤。
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揖:作揖。
遂:最后。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终,终于。

<a href="http://www.ayiya.cn/poetrys/category/331">故事</a>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孟子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一次, 孟母看到孟轲在跟邻居家的小孩儿打架,孟母觉得这里的环境不好,于是搬家了。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一天,孟子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学商人磨刀,如果没有这一段不成立下一段第三次搬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音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就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逃学了。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把他叫到身边,说:“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说着,抄起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受到了震动。他认真地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道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启发

  良好的人文环境对人类的成长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现代的人们不仅要求高品质的物质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给人很多的思维.在个人空间,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里.在生活中,环境造就人才,环境也淹没才人。 环境重要,比如把一个刚出生的婴儿交给一只狼去抚养,婴儿长大后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习性。社会环境与一个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长有直接的关系。孟子后来成为大学问家,与社会环境对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关系。

影响

  孟母教子的影响特别深远,早在西汉时期韩婴的《韩诗外传》中,就用有关孟母的故事来解释诗义,刘向的《列女传》中,首次出现了“孟母”这个专用名词。 东汉女史学家班昭曾作《孟母颂》,西晋女文学家左芬也作《孟母赞》。

  南宋时的启蒙课本《三字经》引证的第一个典故就是“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这一普及于封建社会后期的启蒙读物,虽经明、清学者陆续修订补充,而孟母三迁、断机教子的故事始终冠于篇首。

  山东监察御使钟化民《祭孟母文》赞扬道:“子之圣即母之圣”、“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来,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广泛流传,封建统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对其屡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为“邾国端范宣献夫人”。

刘向
刘向(前77年—前6年),字子政,原名更生,世称刘中垒,世居汉代楚国彭城,仕于京师长安,祖籍沛郡丰邑(今属江苏徐州),出生于汉昭帝元凤四年(前77年),去世于汉哀帝建平元年(前6年)。刘邦异母弟刘交的后代,刘歆之父。曾奉命领校秘书,所撰《别录》,是我国最早的图书分类目录。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说苑》《列女传》《战国策》《列仙传》等书,其著作《五经通义》有清人马国翰辑本。《楚辞》是刘向编订成书,而《山海经》是其与其子刘歆共同编订成书。
  猜你喜欢
学海无涯富,辞锋一战勋。
声华掩终贾,赋颂继渊云。
五斗为边吏,千他饱戍军。
明恩颂尤异,优秩赏能勤。
黄祖阴怀怒,张汤巧用文。
折虽因木秀,烧不变兰薰。
迹有穷通异,心无得丧分。
龙蛇宁久蛰,玉石岂俱焚。
蜀国花饶思,临邛酒易醺。
西风时有意,尺纸慰离群。
疏慵自分人嫌我,贫病可怜天养人。
蚕眠已报冬裘具,麦熟旋供汤饼新。
撷桑晓出露濡足,拾穗暮归尘满身。
家家辛苦大作社,典我千钱追四邻。
闻名欣识面,异好有同功。
我亦惭吾子,人谁恕此公。
百年双白鬓,万里一秋风。
为说任安在,依然一秃翁。
薄云卷雨凉成阵。雨晴陡觉荷香润。波影淡塞星。水边镫火明。
白萍洲上路。几度来还去。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
来见红蕖隘渚香,归涂未变柳梢黄。
殷勤趵突溪中水,相送扁舟向汶阳。

古人矌不见,生世恻怆多。幸逢贤哲知,交臂倏已过。

乡耋盛文行,孟韩绍同科。四海士仰流,踵门肩相摩。

嗟余生晚矣,始冠贽庭阿。继见曾几时,奄复从虞歌。

所承得线霤,洪流逝江河。况复久遗忘,髟领垂衰皤。

犹欲抱残缺,为昔扬其波。岂不愧謏闻,稍足异传讹。

顾恨学非优,身名一么么。时髦策远骛,高闳冠峨峨。

孰干薮泽下,而为焦朋罗。坐是卧蓬衡,缄闭如螷蠃。

邈隔后来贤,朱墨方研磨。写述恐弗遂,毕世埋薠莎。

独君不见鄙,每顾问无他。投卷逾束帛,陈藉璋圭瑳。

见誉配懿古,愧汗生颜酡。岂君择取舍,有愿正邪颇。

眷玆牛下铎,尚俾雅乐和。广地孰无材,利欲为之劘。

尘霿苟不兴,万里曜羲娥。士为千章林,毋为附施萝。

寒风发江浔,危叶陨庭柯。一觞向风月,愿得相婆娑。

念子百里外,弁影篝镫俄。闾井岁苦饥,并日尘生?。

饥喉出金石,植道为嘉禾。报诗恧言耄,嘉贶将奈何。

东下商南路,西辞蜀北门。青山两河口,古戍百家村。

曲栈盘林杪,危湍喷石根。经过回白首,踪迹半乾坤。

环佩临风,楼台写影,咫尺璇源路近。秋色共、湖光无际,疏香背、冷雨暗引。

记年年、翠陌笼鞭,是几度、神往菰芦深隐。算冷眼云山,忘机鸥鹭,省识吟边幽恨。

忽漫飞尘惊掠鬓。怕水佩风襟,旧情难问。芳时换、哀蝉曲破,花梦短、野鸳睡稳。

袅空烟、复道垂杨,望太乙仙舟,归期难准。剩泣露敧槃,飘零铅泪,悄共铜仙偷揾。

粉箨初成,蔷薇欲褪,断肠池草年年恨。东风忽把梦吹来,醒时添得千重闷。

驿路迢迢,离情寸寸,双鱼几度无真信。不如休想再相逢,此生拚却愁消尽。

四海传烽,问时事、何堪太息。公此去、偏能慷慨,气凌边隘。

吾急而求应恨晚,天方待治何忧敌。想鸣鞭、万里过蚕丛,旌旗易。

景略坐,常扪虱。安石墅,曾同弈。但河梁揽袂,黯然送客。

八阵河山斜日影,两川旗鼓清秋色。愿诗篇、频与捷书来,长相忆。

叠綵春风里,含饴爱独深。卷卷行己训,历历读书箴。

长忆违离语,难酬侍养心。微官稽执绋,东望泪盈襟。

青山行欲尽,深树见僧房。
云气千峰暝,秋声一院凉。
长藤悬破衲,脱叶覆空廊。
龙象黄金地,萧萧蔓草长。
雨声鸣栈不堪听,尽日穿云上杳冥。
羯鼓催花浑不记,曲中空唱雨霖铃。

索笑寒梅下,花开洞更幽。湖烟晴似染,山翠漭俱流。

药许芝童采,岩宜木客留。游仙聊小睡,清梦到罗浮。

云台胜景压苍溪,东汉遗名冠蜀西。
大觉世尊,腊月八夜,
字正四刻,睹明星而悟道,
引得后代儿孙,夜半染皂。
智门昨夜伤风,打嚏凑得恰好。

东风无力转晴和,日日涔淋唤奈何。三月未曾花下醉,一春偏向雨中过。

素心难得同乡聚,旧事难忘客路多。寄语天涯远游子,莫教芳岁付蹉跎。

红锦为云翠作山,球林珠树异人间。名区天与誇金谷,尤物谁将媚玉环。

沆瀣分香凝雪椀,烟霞有草驻朱颜。交梨火枣君休问,此是灵台一点丹。

一苇沧浪外,翻同汗漫游。僧归临水寺,客上泛湖舟。

天地容疏散,烟波任去留。机心何处尽,沙上有盟鸥。

湖山澹荡碧嵯峨,先世游踪此最多。天上星辰难借问,海边轩骑枉相过。

不因论旧思鸳鹭,安拟缄书出薜萝。近想螭头封事少,柏台风细听鸣珂。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