迢递:遥远的样子。
秦京道:通往长安的大道。
秦京:京城长安原属秦地,故称。
苍茫:旷远迷茫之貌。唐李白《关山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岁暮:年终。
穷阴:指阴天,连续阴天的日子。穷,极也。
晦(huì):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朔(shuò):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沙渚(zhǔ):沙洲,水中可居者曰渚。渚:水中的小块陆地。南朝宋谢惠连《泛湖归出楼中望月》:“哀鸿鸣沙渚,悲猿响山椒”。此句言雪大,使雁迷失方向。
乌:乌鸦。
噪:喧鸣。
伫(zhù)立:指站立。出自《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这首诗写诗人离开家乡前往长安途中,遇到大雪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客行他乡的羁旅之愁,以及极不情愿赴京赴考试时的茫然心态和对未来的恓惶无依之感。全诗取景十分开阔,与心灵镜像呼应,运用比兴的手法,追求言外之意,描摹景物的同时,也塑造个人形象,显得含蓄隽永,回味悠长。
“迢递秦京道,苍茫岁暮天。”写出诗人在仕途上积极地迈出了第一步上京赶考,但前途未卜,路途遥远,真是“又是黄昏独自愁”。“苍茫”既是下雪的前兆,也是作者心情的忐忑的表现。“岁暮天”点明了时令,暮色苍茫增添了诗人的几分愁绪,为全诗定下了情感基调。题目“遇雪”,但开篇并没有直接描写,而是为下文写下雪作铺垫。
“穷阴连晦朔,积雪满山川。”描写了两个意象“积雪的山”“冰冻的河”与诗题相合,营造了苍茫寂寥的意境。
“落雁迷沙渚,饥乌噪野田。”由于满山积雪,低飞的大雁找不到沙渚栖宿,饥饿的乌鸦在野田里觅食。落雁应是作者自喻,落沙渚是为了觅食,然后再继续前行,但落雁却找不到食物。诗人赴京科举,也正像“落雁”一样迷失。作者在描写雁和乌的手法上不同,雁落是为了觅食,比较含蓄,没直说。对乌鸦则直接用了“饥”字,饥饿的乌鸦肯定会叽叽喳喳叫,对比很强烈,用意明显,暗示自己很不情愿参加科举意愿和科场争夺激烈的担忧。“噪”字用得巧妙,以声衬静,突出环境的苍凉。“饥乌”这个意象隐含了愁的意蕴,为“客愁”作铺垫。暗示诗人对赴京赶考前途未卜的担心和茫然。此联有版本为“落雁迷沙渚,饥乌集野田。”“集”是聚集之意,突出了乌鸦之多,暗合了诗人愁绪之浓。无论是用“噪”还是用“集”均不失为妙笔。
“客愁空伫立,不见有人烟。”诗人把自己当“客”,隐隐约约再一次表明了自己这次科举的不情愿。“空”字传达的就是茫然。“不见有人烟”是实写,实写的背后是诗人在诉说孤独。
深红山木艳丹云,路远无由摘寄君。恰似牡丹如许大,浅深看取石榴裙。
手斸蒿莱三亩园,红云一片小桃源。无端风雨连宵恶,检校残英有几存。
我昔见君日,知君慕远林。方肩斯世重,不作世间心。
古佛机难扣,孝廉船已沉。未曾沧海变,怀恨到于今。
嘉客偶相集,秋山满白云。弹棋松有韵,论道佛无文。
机息同鸥侣,身閒与鹿群。无端促归棹,疏雨隔溪闻。
中酒如卧病,天寒露为霜。东轩候朝旭,暴背屡移床。
洗山出穹石,削空蹲苍城。一清屹万古,何物相与形。
步涉贪深游,往往神所兵。立斋立千仞,天地鉴清声。
平平溯龙准,不见猿鸟惊。斯道今泬寥,斯人世重轻。
擎天只柱健,此嘱谁堪膺。
元祐重题庆历游,醉翁在不举杯酬。霜飞佛戟雄观察,影动星辰愧大丘。
鸿雁消沉愁赤地,蛟龙掀舞撼神州。干戈满地惊时事,泗上登高理壮筹。
鲙缕丝丝雪色鱼,碧筒香细引村沽。江天此乐谁无分,不问官家乞鉴湖。
老翁生不闻潮汐,知与农人分厚塉。白鸥无侣沧州遥,土龙有备桑田圻。
豚蹄斗酒燕丰年,闾里穰穰仓满千。自输县里催科吏,不纳民间新法钱。
人传新政起燕都,万象皆新百国趋。孰意反辞荒服贡,却令规削九州图。
慕君虽在日南方,昌华苑里烟相望。一朝下令迁边海,千里无家托异乡。
空巢泥落燕飞去,巷口自明王洲处。花开应伴子规啼,冢荒多是青猿据。
高阁倾将绿水齐,女墙不隔日华低。柳条白马系何处,芳草王孙忆未归。
百口一家无葬地,三旬九食皆寒士。行歌拾穗者何人,当暑披裘有其事。
吁嗟尚有身无依,破庙寒林挈子归。莫知愿自经沟渎,无计难将过乱离。
当今新筑界边城,严似三关设守兵。大树将军防锁钥,绿林豪客许通名。
昨日携来三斗珍,米房糠覈犹艰辛。田中白骨贼杀贼,市上青衣人卖人。
哀哀寡妇吞声哭,子死城隈夫海澳。坐叹林间鸠借巢,行羡泽中蜗带屋。
早知为善亦难为,不若从军事鼓鼙。血尽犹随波上下,骨灰得与燕差池。
君不见田横岛上五百士,一朝刎颈魂同萃。又不见勾践陈前三千人,慷慨同归目不瞑。
别离骨肉去乡土,奄奄待尽死为伍。独编一种空桑民,见天不与天同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