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外舅郭大夫

丈人鲁诸生,明刑如皋陶。
幸宽右顾忧,未惜一身遥。
西南万里行,可以断绳桥。
慎勿用惠文,神母仁如尧。

译文与注释

译文

有人从巴蜀带来口信,说我的妻子儿女仍然像过去一样,安心在外家居住。

我深知他是来报消息的,可难以开口请他把详细的情况缕诉。

只要身体康健,用不着因远隔千山万水而忧虑亲人之间的骨肉情谊,更不会因分别而有所远疏。

可叹我年老病多,功名未立;流着凄伤的眼泪,写下了这几行回书。

注释

外舅:岳父。

郭大夫:郭概。

巴蜀,今四川一带。

妻孥(nú):妻子儿女。

消息:音信,信息。

何如:如何,怎么样。

何妨:无碍;不妨。

功名:功业和名声。旧指科举称号或官职名位。

老病:年老多病。

书:书信。

赏析

  这首诗先从岳父寄信来报知消息入手,写出了自己接到蜀地来信,知道妻儿都平安地住在岳父家中的喜悦心情,但又不敢深问具体情况的矛盾复杂心理,后再用温言絮语抚慰妻儿,又感慨哀痛自己身世。诗通篇全以感情运行,首联平静,颔联沉抑,颈联以淡淡的欢快挑起,尾联复归结于感慨哀痛。起伏跌宕,得自然之趣,尽真情之妙。

  首句说从遥远的四川,回来一个带信的使者。看似起得平平,道来却也不易。开篇便是“巴蜀”二字,容易使人联想到李白“噫嘘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古代四川的交通困难,早已使“巴”、“蜀”这些字眼染上一层滞重的色彩。因而紧接着的“通归使”也就显得特别难能可贵。那样“崎岖不易行”的蜀道居然“通”了,来了一位信使,而他所带的又正是自己朝夕盼望的妻儿的消息,这正是“家书抵万金”。“通”本来是一个普通的字眼,但把“巴蜀”和“归使”串联起来,就打上了强烈的感情印记。

  “妻孥且旧居”,是作者的内心独白。娇妻幼子,关山阻隔,不知有多久没有互通音讯了,作者想,他们的情况怎样?该不会有什么意外吧?……面对远道而来的信使,脑海里日夜浮现的妻儿形象都要跳出来了,可是作者却写了这样一句淡而又淡的诗。像是沉吟,像是揣度,又像是自我安慰,一个“且”字,把那种又迫切又犹疑,惊喜慰惧交集,满肚子话要问却欲言又止的心情传达出来了。此时此刻的作者,正是“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了。

  颔联两句把沉吟犹疑的原因挑明了。作者的心理是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形成的。家人分居异地,消息阻塞,祸福不知,一方面盼望消息,一方面对消息反而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生怕会有坏消息传来,特别在战乱年代这种矛盾心理更为突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杜甫《述怀》:“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都是这种心理状态的写照。陈师道是效法杜甫的,这首诗也受了杜甫诗的影响。

  但不管怎样“不忍问”,害怕问,最后总得硬着头皮听消息。一旦获知妻儿都好,平安无事,作者就像久囚遇大赦,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心情立刻轻松起来,一扫嗫嚅之态,和信使也有说有笑了。因而“身健何妨远?情亲未肯疏”两句就带有明显的愉快情绪,既是作者对妻儿的安慰,也是一种自我慰藉。只要大家都身体健康,平平安安,那么即便隔山阻水也没有什么了。作者还进一步用温言絮语抚慰妻儿:夫妻、父子的亲情,绝不会由于分离而疏远、而隔膜。

  尽管有淡淡的微笑,却无法从根本上改变家庭异地分居、不能团圆的严酷现实。所以在最后一联,作者又情不自禁,悲从中来,不能抑制了。他想,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像别人那样合家团聚,共享天伦之乐呢?追根究底,还不是因为科举不顺吗?古代读书人要想飞黄腾达,唯一出路是应试做官。陈师道尽管以孤介自许,实际上也未能免俗。“功名欺老病,泪尽数行书”,顾影自怜,年已老大,愁病交攻,连自己的妻儿都养活不了,想到这些,提笔回信之时,他便洒下了伤心之泪。全诗的思想深度也在此深入一步,由家庭的悲欢离合上升到身世感慨,对社会不平的怨愤抗议也就意在其中了。

创作背景

  古代媳妇称公婆为“舅姑”,“外舅”则是女婿称呼岳丈。北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五月,陈师道的岳丈郭概由朝请郎提点成都府路刑狱,因为陈师道家贫,无力赡养家室,所以妻子和一女三子都随郭概赴蜀,陈师道则留在长安(今陕西西安),分手时陈师道写有《送外舅郭大夫概西川提刑》、《送内》和《别三子》三首诗,都流露出至性至情。这首《寄外舅郭大失》则是分别之后的“诗简”,表达对远居异地的妻儿的关怀问候,抒发家庭不能团聚的悲哀。

陈师道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猜你喜欢
昏花废干禄书,麻嗏类辟瘟符。
草字见嗤醉秃,小楷难付官奴。
岸阔舟仍小,林空风更多。
能堪几寒暑,又作隔山河。
看客休题凤,将书莫换鹅。
功名大槐国,终要白鸥波。
(《大韶》,有虞氏之乐歌也,其义盖称舜能绍先圣
之德。凡二章,章四句)
森森群象兮,日见生成。欲闻朕初兮,玄封冥冥。
洋洋至化兮,日见深柔。欲闻大濩兮,大渊油油。
月皎风冷冷,长门次掖庭。玉阶闻坠叶,罗幌见飞萤。
清露凝珠缀,流尘下翠屏。妾心君未察,愁叹剧繁星。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总教抛却宦情何,忽自悲伤忽笑歌。
半百年来迁客里,数家开阁不曾过。

真于剪刻露天机,暗处生明识者稀。春步转迷丝作障,夜游翻讶锦为衣。

曾闻云母分班坐,颇记金莲出殿归。同是玉堂年少客,晚从东壁借馀辉。

七十馀年一老翁,衣穿絮破不堪缝。清霜满地无区画,扫得芦花莫禦冬。

绿烟春冻。织得愁无缝。多少南朝花月梦。不值流波轻送。

鬓丝早又西风。天涯一棹随鸿。莫问楼中画髻,楼前山影都慵。

狼虎犹知父子仁,人生安有不亲亲。武皇况是聪明主,却恨初无一谏臣。

至日寒无赖,今朝愁奈何。
两宫黄屋远,二老白头多。
圣主今尝胆,皇天忍荐瘥。
乾坤为回首,慷慨一悲歌。
以小词为贺,因戏之
对镜鸾休舞,求凰凤自飞。珠钿翠珥密封题。中有鸾笺细字、没人知。
环佩灯前结,辎軿月下归。笑他织女夜鸣机。空与牛郎相望、不相随。

蛱蝶轻罗押蒜金,灯前小立倚瑶琴。桃花潭水儿家住,只问郎情深不深。

几度作游客,客行长苦辛。愁看函谷路,老尽布衣人。
岁远关犹固,时移草亦春。何当名利息,遣此绝征轮。

下午繁阴合,柴门静砌苔。无情双屐杳,随意一尊开。

素具供葵笋,苍童盛橘梅。微闻有瑶佩,吹下小琼来。

不知春蚓与秋蛇,嫡嗣山阴第一家。曾彷金钗为转折,谁云花骨有欹斜。

焚书空复嗟秦始,炼石应须问女娲。淳古自难清劲易,十年辛苦悔涂鸦。

万簇烟花绕蛎墙,百年庙貌见风霜。仙台迥接丹城月,古树傍临玉井香。

想像立朝心磊落,从知弼主志轩昂。感时著论凌晁贾,对景谈诗拉李黄。

紫禁丝纶人艳羡,青苗章疏世推扬。独游琼海怀偏壮,追忆金莲事可伤。

赋献飓风欣得过,吟同明月幸知姜。百蛮沾化春流远,五岭奇观秋兴长。

困里悯穷犹破券,贬中思阙更回肠。投珠黎水时同惜,埋玉兰陵志莫偿。

遂有芳声传古迹,因成巍宇照朝阳。砌间荒草吟虫遍,祠上轻云过雁翔。

丽壁丹青犹闪铄,擎天松柏自葱苍。忠魂莫莫招难得,哀些悠悠恨未央。

地绕金山风浩荡,门窥沧海思汪洋。客怀正尔增惆怅,倚棹长歌赤壁章。

秋来归去雁山阿,为问龙湫诺讵那。
贪看高崖千丈雪,伽梨打湿竟如何。
绕堤杨柳暗渔舟,二月风光淡似秋。
几度笙歌人散后,夕阳依旧满红楼。

闲多卷满新成句,懒极床堆未答书。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