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香山寺石楼

夜宿翠微半,高楼闻暗泉。渔舟带远火,山磬发孤烟。
衣拂云松外,门清河汉边。峰峦低枕席,世界接人天。
霭霭花出雾,辉辉星映川。东林曙莺满,惆怅欲言旋。
李颀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猜你喜欢
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
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
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
枫染{拖去扌加酉}颜菊亦酣,霜天风味饱相谙。
马蹄去去江之北,雁影来来塞以南。
云外数峰轻抹翠,雨余一水碎挼蓝。
肩舆催问谁家宿,落日西山已半含。

妙年涉笔赋城芜,岁晚无歌击唾壶。曾是北扉称内相,却来东岭伴寒儒。

閒来真隐编成传,静取飞仙貌作图。豪气年来除已尽,元龙雅意卧江湖。

凉风初变柳,归兴片帆孤。
家向三秋到,田经几岁芜。
旧音犹带楚,新梦未离吴。
明日江南北,相思有雁无?

且莫说、天门井陉,汉榆苍古。弓鞍晓度。烟林外、断鸡催雨。

黄金满驮,搜马穷边无人阻。挂吟橐红杨,雁驿栖髯簿。

吏军孱,势难虎。

刁斗渐阑,戍帐灯昏,衔沙凉月吐。旧气紫已灭,但秋赭,浮烟楚。

剩四扇、斜门柱。借河阴,莲华山色拄。甚镜道尘恬,抱钥严稽拒。

过鸿愁铩羽。

漆园椿树千年色,堂北萱根三月花。
巧画斑衣相向舞,双亲从此寿无涯。

伟哉青云器,底蕴莫能见。开口论利害,坐客服雄辩。

汪汪江海量,气不许黄宪。从来布衣愿,一掷轻百万。

投瓜必报琼,岂望在焚券。虽承雨露恩,慷慨辄自献。

与其便于已,孰若于国便。盖尝推此心,天下欲兼善。

儒家惟有孟,日夜讲不倦。傥以利为利,请看货殖传。

浅浅花开料峭风,苦无妖色画难工。
十分不肯精神露,留与他时着子红。
昭阳殿里醉春风,香隔琼帘映浅红。
翠袖拥云扶不起,玉箫吹过小楼东。

皎白犹霜雪,方正若布棋。宣情且记事,宁同鱼网时。

千岩夜半风雨裂,古剑斫石生铜折。寒潭影动月峥嵘,碧藓淋漓老蛟血。

我未读公诗,久矣知叶有。地非产此人,人知此地否?

当与君子乡,俱传千载后。风饕閟春阳,高节且坚守。

延颈池边照影池,花明柳净思依依。年深色重丹砂顶,日暖光浮白雪衣。

晴月梦回三岛去,看云思上九霄飞。玉箫声断秋宵冷,应有仙人忆未归。

客衣又见染缁尘,才到京门是早春。
旧寺逢僧已隔岁,同邻问友半归人。
寒轻远岫烟中绿,水满平湖雪后新。
自叹不如沮溺辈,却忘畎亩去寻津。

湖上东风雨乍晴,湖中画舫乱歌声。七桥柳色青摇水,千佛山光绿上城。

名士今犹传历下,尚书终是怨燕京。不堪往事重怀古,步向沧浪听濯缨。

岷山渭水惯同游,暂向东亭系客驺。万里孤鸿又南去,一樽相对灞陵秋。

柳烟浓,花露重,合是醉时候。楼倚花梢,长记小垂手。谁教钗燕轻分,镜鸾慵舞,是孤负、几番春昼。自别后。闻道花底花前,多是两眉皱。又说新来,比似旧时瘦。须知两意长存,相逢终有。莫谩被、春光僝僽。

积雨消春日,羁人叹暮年。
淮流寒照树,乡梦夜闻鹃。
旧业浮云外,游装短棹前。
亲知零落尽,去住总凄然。

无事身閒睡起迟,开门天霁已多时。村醪待热未红火,野客忍寒先白诗。

冰照梅花微有影,雪摧松树半无枝。笑呼稚子邻家问,昨夜鱼归未卖谁。

柴桑幽赏对斜晖,处士风流话少微。伴我悲秋蛩欲语,替人窥艳蝶先飞。

东篱题咏名争重,西榭平章愿岂违。花与诗人同格调,郊寒岛瘦胜痴肥。

  微信小程序
© Copyright 2021-2024 www.ayiya.cn 版权所有  蜀ICP备2021021491号-1邮件:fengxin1357@163.com
进入小程序
领美团红包